上半年國內旅遊總人次同比增長超六成 文旅消費強勁復蘇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3-07-28 11:12:17 | 來源: 人民日報 |
暑期旺季,行走國內旅遊市場,一派熱鬧景象。
在北京,懷柔區慕田峪長城景區開啟“夜遊”模式。隨著天色漸暗,長城棧道上的洗墻燈、箭孔燈和燈帶紛紛亮起,為古長城增添了別樣魅力,古箏演奏、舞蹈表演等吸引了許多遊客觀看。景區還推出星空研學小課堂,孩子們可以體驗長城觀星的奇妙經歷,也能在專業老師指導下學習知識。“我們點亮了夜長城,也在努力點亮景區的新業態。”景區相關負責人説。
在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超級大熊貓節”開幕,遊客來到景區的熊貓村參加大熊貓科普活動、觀看大熊貓巨型科普書、學習大熊貓相關知識。“景區的水上樂園、歡樂世界、國際大馬戲等景點已進入‘暑期時刻’,共同為遊客帶來更加豐富的新體驗。”長隆集團相關負責人説。
在成都,“2023成都音樂啤酒季暨都江堰消夏夜啤美食季”啟動,作為成都“新十二月市”系列促消費活動之一,映照出成都文旅消費新業態的活力。炫酷的舞蹈、動感的音樂、耀眼的霓虹……“這裡氛圍太好啦,是理想中夏夜消費的樣子。”陜西遊客李欣興奮地説。5月,成都印發實施《成都“新十二月市”促消費活動實施方案》,助力文旅消費回暖復蘇。
今年以來,隨著一系列利好政策和舉措落地生效,文旅消費需求加速釋放,部分旅遊業態達到2019年同期或更高水準。文化和旅遊部發佈的《2023年上半年國內旅遊數據情況》顯示,根據國內旅遊抽樣調查統計結果,上半年,國內旅遊總人次23.84億,比上年同期增加9.29億,同比增長63.9%;國內旅遊收入(旅遊總花費)2.30萬億元,比上年增加1.12萬億元,增長95.9%。分季度看,一季度國內旅遊總人次12.16億,同比增長46.5%;二季度國內旅遊總人次11.68億,同比增長86.9%。
需求的“旺”,得益於供給的“新”。
文旅融合,持續創新。“帶孩子一起走近非遺、了解非遺,覺得特別有意義。”正在參觀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博覽苑的上海遊客李萍説。壽山石雕、莆田木雕、唐卡漆畫……這裡展出的非遺精品,吸引了一批批遊客專程前來參觀。各地將傳統民俗、民間藝術有機融入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戲劇場、電影院等文化空間,打造文旅融合新場景。文化和旅遊部的專項調查顯示,端午假期訪問文博場館、歷史文化街區,體驗各類非遺項目,參加音樂節、演唱會等文化活動的遊客佔比高達87.9%。
政策助力,護航創新。僅在端午假期,北京就統籌全市文旅資源,各區各單位舉辦活動1700余場;內蒙古推出文旅節慶、美食體驗、烏蘭牧騎演藝等8類活動300余項;重慶在端午節前後推出超過200項特色活動、70余條旅遊線路和80余項惠民措施;福建文旅系統以線上線下結合方式,推出230余場主題活動。各地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創新旅遊場景、提升服務品質,激發消費新活力。
主題引領,推動創新。上半年,文化和旅遊部以“旅遊中國 美好生活”為主題,開展了冰雪旅遊、茶文化旅遊、城市休閒旅遊等主題旅遊推廣活動和“二十四節氣”旅遊創意宣傳活動,實施“暢遊一夏”國內旅遊市場促進行動,支持東中西部跨區域遊客互送,營造濃厚旅遊氛圍,聯合在線旅遊平臺加大旅遊産品線路供給。
“文旅市場持續恢復得益於供需兩端發力。”美團研究院副院長厲基巍認為,今年以來,各地各部門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發力,積極採取舉措推動國內旅遊市場復蘇,激發了人們出遊意願,有效拉升旅遊消費預期,提振旅遊行業信心。不斷創新的文旅供給,讓更多人願意走出家門擁抱詩和遠方。
文化和旅遊部資源開發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旅遊市場空間廣闊,下一步,文化和旅遊部將不斷豐富文化和旅遊産品供給,加大國內旅遊宣傳推廣力度,釋放文化和旅遊消費活力,促進文化和旅遊供需適配,以旅遊業恢復振興助力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王珂 宋豪新)
相關新聞
- 2023-07-19新疆布爾津:邊城夜色醉遊人
- 2023-07-13怎麼看今夏“預約難”?
- 2023-06-21琴澳將聯合打造“萬名澳門同胞遊海島”旅遊産品
新聞推薦
- 25萬人上凱道發聲!馬英九勸賴清德“好自為之”被6.6萬人點讚2025-04-27
- 稅惠宣傳進企業 精準服務促發展——瀋陽市舉辦“臺港澳企業稅務政策解讀會暨臺港澳企業家座談會”活動2025-04-27
- 漢臺青年東湖高新企業行:解碼AI新圖景,共探發展新機遇2025-04-27
- 平樂榕津第十屆媽祖文化旅遊節在廣西桂林市平樂縣張家鎮榕津村開幕2025-04-27
- 台北、桃園、台東雲南同鄉會騰衝開啟尋親之旅2025-04-27
- 桃花源裏 青春共旅——“相約桃花源·攜手向未來”2025年兩岸青年交流研學營側記2025-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