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歷史的共同追尋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3-08-25 10:52:26 | 來源: 新華社 |
在毛刷的輕拂下,一塊塊陶片漸露真容,丁岩不斷觀察比對著這些已經埋藏了千百年的陶片。儘管語言不通,自然環境與生活條件迥異,但毛刷手鏟,以及陶片上特有的泥土氣息,讓丁岩覺得這一切都是“熟悉的”。
這裡是哈薩克斯坦的拉哈特遺址,這處遺址是天山北麓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遺址點,也是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丁岩未來3個月要連續工作的地方。丁岩告訴新華社記者:“今年在這裡開展的發掘工作,是要與哈薩克斯坦同行一起,共同了解伊犁河中游區域早期鐵器時代考古學文化的分佈與變遷。”
2023年8月9日,考古人員在中哈聯合考古項目拉哈特遺址探方上工作(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奧斯帕諾夫 攝)
在距拉哈特遺址約3000公里的陜西省西安市,另一位長期從事“一帶一路”聯合考古工作的學者王建新正忙著籌備一場國際學術會議。王建新是絲綢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雖已年過七旬,他還是將自己的行程安排得滿滿噹噹。這場國際學術會議結束後,王建新將赴烏茲別克斯坦,與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三國的考古學家一起,參加聯合考察和學術交流活動。
西安古稱長安,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也是古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2100多年前,中國漢代使者張騫自長安出發,出使西域,打開了中國同中亞友好交往的大門。
近年來,一批又一批中國學者從西安出發,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學者一起,探尋古絲綢之路上的文化遺存,共同續寫著絲路交流的新篇章。
2007年,王建新在新疆交河故城開展工作。新華社發(絲綢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供圖)
早在20世紀末,王建新就開始了古絲綢之路的考古與研究工作。在國內從事絲綢之路考古發掘與研究10年後,王建新深感急需開展境外考古,“100多年前,西方學者提出了‘絲綢之路’這個概念,近代以來他們在這一領域做了大量工作,佔有著絲綢之路考古研究的國際話語權。中國學者只有掌握更為全面的第一手資料,才能有力地在國際考古界發出‘中國聲音’。”
張騫出使西域是為了尋找被匈奴擊敗後西遷中亞的大月氏。循著當年張騫西行的足跡,從2009年開始,王建新帶領西北大學中亞考古隊,赴烏茲別克斯坦持續開展絲綢之路聯合考古工作。
2003年8月,王建新(左一)帶領學生在新疆尼勒克縣調查、臨摹岩畫。新華社發(絲綢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供圖)
十多年來,王建新考古團隊在中亞不斷實踐探索,與烏茲別克斯坦考古專業人員組成中烏聯合考古隊,摸索出了“大範圍系統區域調查與小規模科學精準發掘相結合”的工作模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考古發現:在西天山地區新發現了一批古代遊牧文化和農業文化的聚落遺址;確認了中亞地區古代月氏、康居和早期貴霜文化的特徵及分佈範圍;建立了《史記》《漢書》等文獻中的相關記載與考古遺存之間的聯繫。
在拉哈特遺址,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學者開展的聯合考古工作同樣成果豐碩。從2017年開始,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與哈薩克斯坦伊塞克國家歷史文化博物館組成聯合考古隊,對拉哈特遺址及附近相關遺址開展考古調查與發掘工作。
2023年8月9日,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赴哈考古隊與哈薩克斯坦伊賽克國家歷史文化博物館工作人員在中哈聯合考古項目拉哈特遺址進行考古發掘。新華社發(奧斯帕諾夫 攝)
中哈兩國考古學者首先進行了拉哈特遺址的調查與試掘,隨後又清理髮掘了墓葬、灰坑、溝道等遺跡,出土了大量鐵器、銅飾件、石器、陶片、陶紡輪、草拌泥塊等。
“從這些出土文物中,可以觀察出古絲綢之路沿線人們的生活痕跡,這有助於我們深入研究拉哈特遺址,也將為這一地區的歷史研究作出重要貢獻,”參與這項聯合考古工作的哈薩克斯坦伊賽克國家歷史文化博物館館長古莉米拉説,“不僅中國學者來到拉哈特遺址,還有8位哈薩克斯坦學者先後赴中國參與考古發掘、互相交流經驗。”
2023年8月9日,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丁岩在中哈聯合考古項目拉哈特遺址對發掘出來的遺存展開研究。新華社發(奧斯帕諾夫 攝)
“長安復攜手,再顧重千金”。中國與中亞國家間的人文交流歷史悠久,隨著聯合考古工作蓬勃開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的人文合作前景光明。
今年4月,首屆亞洲文化遺産保護聯盟大會在西安舉行。根據大會上發佈的《亞洲文化遺産保護聯盟西安宣言》,聯盟各方將圍繞“人類探源”“文明起源”“絲綢之路”等主題,實施合作考古,挖掘亞洲文化內涵,支持聯合申報世界遺産。
同樣在西安,今年5月舉行的中國-中亞峰會上,中國同中亞五國達成系列合作共識,包括開展聯合考古、文化遺産保護修復、博物館交流、流失文物追索返還等方面的合作。
2006年,王建新(中)在新疆石人子溝遺址進行考古調查。新華社發(絲綢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供圖)
共同合作,不僅收穫了豐碩的考古成果,中國考古學者也在當地感受到了善意與熱情。王建新説,當地民眾會用中文“你好”和微笑表達他們的友好,政府官員也會對來自中國的考古專家豎起大拇指。丁岩記得幾年前,在拉哈特遺址工作期間,一位住在發掘點附近的哈薩克斯坦牧羊人,特意為中方團隊送來一隻羊,作為歡迎禮物。
古莉米拉説:“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內開展的聯合考古工作具有重大意義,我們與中國的考古學家在發掘實踐中互相學習與成長,這為‘一帶一路’人文交流帶來了新的成功經驗。”(記者楊一苗、張繼業、梁愛平、吳鴻波)
相關新聞
- 2023-08-18塞爾維亞前總統:“一帶一路”倡議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 2023-08-10香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走深走實
- 2023-08-01記者手記:西行,從這裡出發
- 2023-06-20外籍記者在這裡體驗特色文化,“海絲”起點不只海洋傳奇
新聞推薦
- 打通供應鏈 打造“共贏鏈”——中國汽車産業“鏈”起全球2024-11-28
- 東航第9架C919入列 國産大飛機首度實現客艙局域網服務2024-11-28
- 一場兩岸青年的“雙向奔赴”卻讓民進黨當局風聲鶴唳,他們究竟在怕什麼?2024-11-28
- 2024年“遷臺記憶”臺胞祖地行活動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啟動2024-11-28
- 第八屆台灣創藝生活節在深圳成功舉辦2024-11-28
- “最炫民族風”兩岸交流活動開啟清臺民族交流新篇章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