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溫差能發電取得新突破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3-09-12 11:00:07 | 來源: 新華社 |
海洋溫差能是重要的海上新能源,也是當前全球新能源研究的重要領域。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牽頭研發的20kW海洋漂浮式溫差能發電裝置近日在南海成功完成海試,返回廣州南沙。這是中國首次在實際海況條件下實現海洋溫差能發電原理性驗證和工程化運行,有力推進中國深海能源開發利用。
海洋溫差能發電裝置搭載“海洋地質二號”船進行海上試驗前期準備(7月23日攝)。新華社發(奚曉謙 攝)
海洋溫差能是海洋可再生能源之一,指海洋表層海水和深層海水之間由溫度差而形成的熱能,極具開發價值和潛力。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高級工程師寧波介紹,中國海洋溫差能儲量豐富,但相關研究此前還處於實驗室理論研究及陸地試驗階段。
海洋溫差能發電裝置搭載“海洋地質二號”船進行海上試驗前期準備(7月23日攝)。新華社發(奚曉謙 攝)
寧波介紹,為進一步開展海洋溫差能研究,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依託以往在南海開展海洋地質、洋流、水文等領域的基礎調查研究成果,建立了南海水體溫度三維模型,並評價優選出南海適宜溫差能開發的優勢海域。與此同時,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還聯合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發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中國地質科學院勘探技術研究所、北京前沿動力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按照南海的實際海況自主研發了國內首套20kW海洋漂浮式溫差能發電裝置。
今年8月,該套海洋溫差能發電裝置搭載“海洋地質二號”船在南海1900米深海域開展了首次海上試驗,成功完成溫差能發電技術驗證。寧波介紹,本次試驗發電總時長4小時47分鐘,最大發電功率16.4kW,有效發電利用率達到17.7%。
“此次海試驗證了自主研發的海洋溫差能發電系統原理可行,同時還驗證了海洋溫差能發電利用的實用性,標誌著中國海洋溫差能開發利用已經從陸地試驗向海上工程化應用邁出了關鍵一步。”寧波説。
相關新聞
- 2023-07-12三峽電站累計發電超16000億千瓦時 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13.2億多噸
- 2023-04-10中國海拔最高地熱電站累計發電突破5億千瓦時
- 2023-03-20戈壁灘上百輛推土機穿行大漠 如何將不毛之地化為“經濟綠洲”?
- 2023-02-14中國去年風電光伏發電量首次突破1萬億千瓦時
新聞推薦
- 習近平抵達莫斯科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週年慶典2025-05-08
- 兩岸融合發展邁出新步伐 福建一季度利用台資6.4億美元2025-05-09
- 歐盟將對美國關稅準備反制措施並向世貿組織提出訴訟2025-05-09
- 多項指標刷新紀錄 廣交會彰顯中國外貿底氣2025-05-09
- 2025兩岸(廬山)青年交流發展大會開幕2025-05-09
-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部省際工作會議在福州舉行2025-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