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項指標刷新紀錄 廣交會彰顯中國外貿底氣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近日,第137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也就是廣交會成功舉辦。到會境外採購商人數和現場意向出口成交等多項指標刷新歷史紀錄。作為“中國第一展”,廣交會一向被視作中國外貿的“晴雨錶”和“風向標”。在美國濫施關稅衝擊全球貿易的大背景下,本屆廣交會各項數據仍然保持穩定增長,這是怎麼做到的?從中又可以看到一張怎樣的中國外貿“晴雨錶”呢?

 

春夏之交的廣州,萬商雲集,人潮熙攘,超28.8萬名境外採購商來到廣交會,創下歷史新高。

 

多項指標刷新紀錄 廣交會彰顯中國外貿底氣

 

今年4月,美國以所謂的“對等關稅”為名挑起爭端,嚴重擾亂全球貿易秩序。不少人擔心,春季廣交會的人流會因此受到影響。而事實上,相比以往,不僅境外採購商數量創下歷史新高,本屆廣交會現場意向出口成交同比增長3%,達到254.4億美元,其中60%來自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採購商。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研究員張茉楠:“這是一個非常積極的風向標信號,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貿易大國和全球最大的製造業大國,在世界經濟動蕩之下,中國製造業給世界提供了一個‘穩定之錨’。這個平臺已經成為匯聚全球合作的舞臺,也成為大家應對外部衝擊和關稅戰的避風港。”

 

在這個全球貿易的大舞臺上,好産品永遠是硬通貨,自主研發設計,兼具實用性和體驗感的産品,在本屆廣交會上比比皆是。“50秒一杯”的機器人咖啡亭前,不少外國客商寧願排長隊,也要喝上一杯機器人“手衝”咖啡。

 

多項指標刷新紀錄 廣交會彰顯中國外貿底氣

 

分體式爬樓機,讓行動不便者和老年群體實現上下樓自由,直擊銀發消費痛點。

 

新型的智慧按摩椅上,躺滿了外國採購商。在155萬平方米的展館暴走之後,這樣的療愈感,只有他們最懂。

 

本次廣交會首次增設了服務機器人專區,成為整個展會上最吸引眼球的部分。

 

張茉楠:“中國近些年不斷通過技術創新,已經從原來的商品輸出者成為技術輸出者,現在我們的電子設備、新能源相關産品佔比大類的30%以上,説明我們的産業、商品更多是趨於向創新驅動轉變。”

 

參展商王薦來自廣東順德。這是一家約有40名員工的初創公司,其生産的高端料理鍋主營美國市場,這一輪加徵關稅後,美國客戶直接叫停已有訂單,已經支付了的三成訂金也不要了。

 

多項指標刷新紀錄 廣交會彰顯中國外貿底氣

 

今年廣交會第一天,王薦沒有遇到一個美國客戶。一條王薦自己拍攝的短視頻,讓他收穫了一波不小的關注,不少美國以外的客戶也在參加完廣交會後,來到他的公司拜訪。國內消費者和採購商們也紛紛主動來對接。意外的驚喜,甚至讓他有些手足無措。

 

王薦坦言,由於經驗不足,他並未很好地接住這波流量。然而,從傳統的歐美市場,向更廣闊的區域以及內貿市場轉向,已經是廣交會上許多中小型外貿企業的必然選擇。

 

張茉楠:“關稅戰、貿易的衝擊,直接影響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越來越多的國家會尋求新的貿易夥伴,把原來過度依賴於美國,過度依賴單一市場而轉向多元化,這些都會在未來給全球貿易結構帶來深遠影響。”

 

國際貿易的基礎,始終建立在全球分工和資源稟賦之上,産業鏈的成熟協作無法靠單邊政策就能重建。從機器人、移動房屋到日常消費品,全球化供應鏈的穩定性絕不是一紙關稅所能輕易撼動。中國製造業豐富而強大的供給能力,提供的不僅僅是商品,更是一種確定性。

 

多項指標刷新紀錄 廣交會彰顯中國外貿底氣

 

法國青年馬修第一次來廣交會,他並非前來採購貨物,而是將中國的貨物和供應商,通過社交媒體短視頻,介紹給法語地區潛在的採購商和消費者。

 

張茉楠:“原來在物理世界中,在線下,經過冗長的生産鏈環節所産生的價值流,可以在線上實現價值的重構,就是讓生産端和消費端把中間環節壓縮之後,分別讓兩端都能獲得更大收益。”

 

在廣交會現場乃至整個外貿領域,像這樣積極開拓線上新渠道的方式不在少數,越來越多的海外消費者,正通過社交媒體平臺進一步認識到中國製造的高性價比。儘管貿易摩擦帶來挑戰,但市場需求的力量不可阻擋。

 

多項指標刷新紀錄 廣交會彰顯中國外貿底氣

 

就在第137屆廣交會開幕前夕,廣東省檔案館首次公佈了一批廣交會創辦早期檔案,直觀展示出中國以創辦廣交會為契機,打破封鎖、廣交天下朋友的珍貴史實。

 

1957年4月25日,第一屆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在廣州拉開帷幕。廣交會在西方封鎖中誕生,在改革開放中崛起,在遏制打壓中奮進。如今,作為中國全方位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廣交會讓世界看到中國經濟的底氣和信心。

 

張茉楠:“世界在變,中國也在變,但是廣交會的內核並沒有變。即便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甚囂塵上,但是中國依然敞開大門,就是維護全球多邊化的姿態和堅定立場,而且通過廣交會這樣一個平臺,不僅僅是提供商品,也為全球提供價值,為全球提供開放的精神,為全球提供開放合作的公共産品。”

 

從1957年開始,廣交會已經走過68個年頭。歷經風雨、從未中斷,如今,廣交會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貿易盛會之一,也是中國堅定不移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的“金字招牌”。本屆廣交會,火爆的人流和亮眼的數據就是最好的説明。面對中國製造的創新求變,全球買家給出了積極反饋。而同時,中國外貿提供的又不僅僅是商品,還有確定性,這恐怕也是當下世界最迫切的需求。

標簽:中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