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與海的“雙向奔赴”——浙江“山海協作”20年紀事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3-09-13 11:41:24 | 來源: 新華社 |
山海共生、綠藍潑墨——大自然賦予了之江大地斑駁錯落之美,但區位導致的發展落差一度較大。
如何扭轉城鄉差距擴大的趨勢?怎樣把城鄉發展作為一個整體,科學籌劃、協調推進?怎樣形成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城鄉互動的發展格局?
2003年,浙江省委全面啟動的“八八戰略”中,提出要進一步發揮山海資源優勢,推動欠發達地區跨越式發展,積極實施“山海協作工程”。20年來,浙江域內“山”與“海”攜手同行,並持續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的對口支援工作,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奏響“山海協奏曲”。
山海協作助力區域城鄉協調發展
早年的浙江,將地圖上的杭州臨安清涼峰鎮與溫州蒼南大漁鎮相連,就出現一條有特殊意義的線——“清大線”。
這條線,從區域發展的角度看,將“山海”分割。線的西南側,群山綿延,耕地稀缺,包括麗水、衢州全境以及杭州建德、淳安,溫州蒼南、泰順等縣市的部分區域,屬浙江欠發達地區;線的東北側,水系縱橫,土壤肥沃,集聚著自古繁華的杭嘉湖、寧紹平原及甬臺溫等地,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較好。
跨越“清大線”,念好“山海經”,成為浙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答題。
2003年,浙江省委全面啟動的“八八戰略”中,提出要積極實施“山海協作工程”。其中最直接的舉措,就是將省內的“海”(經濟強縣)對“山”(欠發達縣)進行結對幫扶,形成陸海統籌的更強合力。
位於浙江杭州市西湖區雙浦鎮的西湖—淳安山海協作“共富飛地”千島湖智邦大廈正式開園(2023年8月28日攝)。新華社發
一個環抱浙江的“大水缸”千島湖,一個坐擁千年錦繡的西湖,杭州淳安縣與西湖區借“山海協作”牽手多年。淳安在西湖區建成西鬥門“科創飛地”、雙浦“消薄(消除集體經濟薄弱村)飛地”等,發展起高端製造、數字經濟、總部經濟等業態,實現了異地發展、本域保護。
20年來,隨著“山海協作工程”的不斷深入,浙江逐步形成了一套協同化、全方位、多層級、不斷有機更新完善的政策體系,推出“山海協作”産業園、生態旅遊文化産業園等,共建産業、科創、消薄等三類“飛地”,增強山區內生發展動力。
位於浙江溫州市鹿城區的鹿泰總部科創園(2023年6月1日攝)。新華社發
浙南山區縣泰順與溫州市鹿城區攜手,打造了溫州首個“山海協作”飛地平臺——鹿泰總部科創園。園區制定招商政策,大力開展招商活動,吸引泰順218個村抱團投資該項目,一筆筆分紅資金從鹿城“飛”到泰順,為兩地注入共富活水。
近年來,兩地還探索“雙向飛地”新模式,變“輸血”為“造血”,解決百姓就業和企業用工兩大難題。
泰順整合域內土地廠房等資源,共建鹿泰“雙向飛地”産業園,成功招引正泰逆變器智造等10個項目,總投資25億元,預計解決就業1000人。
20年來,浙江山區26縣通過“山海協作”累計獲得結對市縣援助、土地指標外調等渠道資金近1000億元;推動“山海協作”産業合作項目12438個,完成投資7305億元;經濟強縣幫助山區26縣建立20多個“山海協作”實訓基地,累計培訓勞動力近150萬人次。
通過“山海協作”機制,有效推動浙江區域協調發展水準走在全國前列。浙江省鄉村振興研究院首席專家顧益康表示,“山海協作”準確把握了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和區域互䃼發展的規律性,並以創新舉措落到實處,䃼短板的過程也是創造新優勢的過程。
一對母女在杭州舉行的大道之行——“八八戰略”實施20週年大型主題展覽上觀看展示浙江建設成就的視頻(2023年9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翁忻旸 攝
20年久久為功,浙江成為全國區域發展最均衡的省份之一。如今,浙江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比縮小到1.9,地區居民收入最高最低倍差縮小到1.5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連續38年位列各省區第一。
山海同行實現良性互補
多年來,浙江把“山海”區域差異視為發展機遇,將欠發達地區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山海互濟、良性互補。
地處浙西南山區的麗水,在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通道中,創新運用好“問海借力”這把“金鑰匙”。
今年上半年,浙江省“山海協作”重點工程——蓮都大廈在金華義烏拔地而起。“研發、銷售在義烏,生産製造在麗水蓮都區。”蓮都大廈項目相關負責人説,入駐蓮都大廈的企業不僅可以享受兩地稅收、金融、人才等福利,還可疊加自貿試驗區和“山海協作”飛地特殊政策。
近日,麗水市景寧畬族自治縣“景寧600”高山冷水茭白迎來豐收。雲端採購、冷鏈物流,每天都有2萬多斤茭白從景寧景南鄉、大漈鄉銷往紹興上虞、台州溫嶺等景寧“山海協作”結對縣(市、區)。
在浙江省麗水市景寧畬族自治縣大漈鄉大漈村茭白交易市場,村民將新收割的茭白打包冷藏(2021年8月25日攝,無人機照片)。
在地處東海之濱的上虞,多家企業與景南鄉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達成産銷合作意向。“山裏貨”搭乘“海上風”進入中高端市場,農業品牌“麗水山耕”在大都市的知名度越來越高,也帶動了民族地區數萬戶農民增收致富。
浙江大學區域協調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董雪兵表示,“山海協作”就是要協同發揮政府與市場雙重作用,通過兩地資源、人才、技術等要素流動、整合,實現區域優勢互補、聯動發展。
通過“一縣一策”,發揮各縣域資源稟賦、地方特色,浙江不斷拓寬“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通道,培育壯大富民産業,逐漸形成了淳安水飲料、龍遊特種紙、縉雲機械裝備、青田不銹鋼等8個産值超百億元産業。
在浙江淳安經濟開發區一家水飲料企業拍攝的瓶裝水生産線(2020年12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如今,“山海”通道更加廣闊。
舟山跨海大橋建成,將舟山海島與內陸連為一體;麗水無水港利用寧波舟山港優勢,打造麗水貨物進出寧波港口的“綠色通道”;金(華)臺(州)鐵路建成,開闢了浙中山區與浙東沿海“山海協作”新通道……經過20年發展,浙江建成的一大批海陸基礎設施,打通了山海之間的發展梗阻,成為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共建“一帶一路”的新引擎。
跨區域書寫“山海情深”
跨越“山”與“海”,浙江各級幹部在對口幫扶中西部地區中展現擔當作為。20年來,浙江把“山海協作”的協同理念,進一步延伸到參與和服務全國大局之中,努力開闢區域協調發展的新空間。
貴州省銅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縣中寨鎮特意將鎮上一條路命名為“安吉路”。這條路背後的故事,讓“山”與“海”的情誼也跨出了省域。
這幾年,來自浙江湖州市安吉縣黃杜村的近3535萬株優質白茶苗,在貴州、四川、湖南等多地紮下深根,陸續進入豐産期。
浙江安吉白茶“産業大腦”顯示黃杜村捐贈種植在貴州、湖南、四川等3省5縣茶苗的分佈情況(2023年2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一片“金葉子”,奠定了黃杜村的富裕之路。“我們的日子越過越好,也應該有能力去幫助別人。”黃杜村黨總支書記盛阿偉説。
2018年,黃杜村提出捐贈1500萬株茶苗幫助貧困地區群眾脫貧。隨後,安吉陸續派出考察組前往貴州、四川、湖南等地,進行選址、種植、採摘、銷售指導。
不僅如此,茶苗捐到哪,來自浙江的茶葉加工、品牌推廣、産品銷售就跟進到哪,解決受捐茶農的後顧之憂,真正讓“扶貧苗”變成“致富葉”。
在西藏那曲,浙江援藏幹部把浙江市場、技術、人才、浙商四大優勢,與那曲資源優勢相結合。長榮娜秀服裝智造工廠成為那曲首家非礦非建築業的規上企業,生態精品酒店、光伏+儲能新能源電力工程等一大批招商項目,成為那曲發展的標誌性工程。
“山海協作”,不僅有産業項目的幫扶,還注重補齊民生短板。
改擴建後的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第一中學,一座座教學樓、藝術樓、實驗樓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浙江台州投入8000余萬元援疆資金,建成了這個可容納45個教學班、2100名學生就學的九年一貫制中學,緩解了當地學位班額較擁擠的現象。
重視經濟提振,更重發展理念同頻。“原來種土豆,一畝地收入最多1000元;現在種葡萄,一畝地能收入1萬元。”四川九寨溝黑河鎮繞蠟村甜蜜金棚·釀酒葡萄“共富工坊”負責人何官秀介紹,工坊發展訂單農業,農民收入節節攀升。
列車行駛在金臺鐵路仙居縣境內的永安溪特大橋上(2021年6月25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共富工坊”是浙江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典型經驗。工坊由村(社區)、企業等黨組織結對共建,通過送項目到村、送就業到戶、送技能到人,引導企業將適合的生産加工環節佈局到農村。如今,依託東西部協作,“共富工坊”已在中西部多地生根。
董雪兵表示,“山”與“海”的“雙向奔赴”,充分發揮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在遵循市場規律的基礎上,以可持續發展為基礎,探索出了一條先發地區與欠發達地區互惠雙贏、協調發展的新路子。
文字記者:鄔煥慶、王俊祿、張璇、唐弢
海報設計:曾學真
編輯:周文林、陳海通、鄭雅寧、王浩程、鄔金夫
統籌:周咏緡、郜新鑫
相關新聞
- 2023-08-14浙江·台灣農業合作專題活動在寧波舉行
- 2023-08-09台灣大學生遊學浙江溫州樂清:訪名山 探非遺 記此刻
- 2023-07-25向東是大海 浙江海港城市如何揚長避短助臺企“揚帆” ?
- 2023-07-05從空中視角看“千萬工程”
- 2023-07-04支持家底中的家底,浙江個體戶五年後將吸納就業1600萬人
新聞推薦
- 兩岸産業交流對接系列活動在江蘇舉辦2024-11-22
- 事關中國和東盟 這個論壇首次“亮相”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2024-11-22
- 中國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發起開放科學國際合作倡議2024-11-22
- 【圖解】從多個“首次”看中國經濟企穩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在蘇州舉辦臺商座談會2024-11-21
- 台北多輛公交車登出大幅廣告 要求廢除2019版課綱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