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貿區十年“領航”開放發展路

中國自貿區十年“領航”開放發展路

 

2022年2月10日拍攝的S2滬蘆高速上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海鷗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最新統計顯示,10年間,共有302項制度創新成果從中國自貿試驗區走向全國。在發揮制度創新“頭雁”效應的同時,自貿區打造了中國開放發展的生動樣板。

 

自2013年9月中國首個自貿區——上海自貿區設立以來,今年正是中國自貿區建設十週年。日前,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10週年主題論壇於此間舉行,眾多嘉賓關注自貿區建設進展,討論自貿區建設經驗,為自貿區成就點讚。

 

論壇上發佈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10週年白皮書》顯示,在國家層面複製推廣的302項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成果中,源自上海首創或同步先行先試的事項佔比近一半。

 

從推出全國第一張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到上線全國第一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從創設第一批自由貿易賬戶,到設立全國第一家外商獨資醫院;從設立第一家外商獨資公募基金公司,到設立第一家外商獨資汽車製造企業,上海自貿區實現了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許多“第一”,為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貢獻了“上海經驗”。

 

“設立上海自貿區是一個大膽的、開拓性的倡議。”在新開發銀行行長羅塞夫看來,自貿區不僅促進了對外貿易活動的增長,還通過深化改革,加強金融和高科技産業,推動上海乃至中國實現經濟轉型,並加速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

 

中國自貿區十年“領航”開放發展路

 

在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工人在車間內忙碌。新華社記者 周蕊 攝

 

在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近日下線了特斯拉全球第500萬輛整車。不久前,這座工廠也迎來自己的第200萬輛整車下線。

 

2019年1月,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開工,當年12月第一輛整車下線,創造“當年開工、當年竣工、當年投産、當年上市”的“特斯拉速度”。兩年多後的2022年8月,第100萬輛整車下線。從1到100萬,這座工廠用了30多個月,而從100萬到200萬,僅用時不到13個月。

 

“開局衝刺很容易,但每天保持這樣衝刺的速度非常難,這背後離不開上海特別是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優質的營商環境。”特斯拉公司全球副總裁陶琳説,自貿區不僅成就了“特斯拉速度”,還有超過360家新能源汽車上下游産業鏈企業受益於自貿區的政策紅利。

 

不只是上海自貿區,其後陸續設立的20個自貿區和海南自貿港也積極探索開放發展之路:北京自貿區推動數字貿易對標國際高標準規則,廣東自貿區大力引進建築師、醫師和稅務師等21類港澳專業人士,海南自貿港離島免稅銷售額超過1400億元。

 

10年間,在帶動高水準開放方面,自貿區承擔重大開放試點任務,在外商投資、跨境服務貿易等領域率先實施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在推進深層次改革方面,自貿區發揮制度創新“頭雁”效應,在貿易、投資、政府職能轉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等方面實踐了很多首創性改革;在引領高品質發展方面,自貿區培育了油氣、生物醫藥、工程機械等一批世界領先的産業集群。

 

商務部副部長郭婷婷説,10年來,2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不到千分之四的國土面積,貢獻了全國18%的外商投資和進出口總額,成為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

 

“自貿試驗區的改革不是‘做盆景’而是‘種苗圃’,改革成果要惠及更大範圍。”商務部自貿區港建設協調司司長楊正偉表示。

 

各地自貿區之間的聯動發展正不斷增強。廣東省商務廳副廳長雙德會説,自貿試驗區及海南自由貿易港之間保持著互學互鑒的友好關係,其他自貿試驗區的制度突破和創新成果為“兄弟自貿試驗區”指明瞭前進方向。

 

中國自貿區十年“領航”開放發展路

 

這是位於上海浦東新區世博園區的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總部大樓。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海南省委深改辦、自貿港工委辦副主任李宇飛説,今年3月,海南自由貿易港和上海自貿試驗區舉行戰略聯動與合作交流座談會,建立了兩地戰略對接和常態化合作交流機制。“我們還在謀劃與廣東、湖南等地的自貿試驗區開展深入合作,促進聯動發展,以實際行動共同落實國家戰略任務。”

 

未來,自貿區有望在中國對外開放之路上繼續扮演重要角色。根據國務院6月印發的文件,將率先在上海、廣東、天津、福建、北京等5個具備條件的自貿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試點對接相關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

 

郭婷婷説,下一步,自貿區將進一步對接高標準經貿規則,深入推進制度型開放;加大壓力測試力度,提升市場準入水準;推進改革系統集成,壯大發展新動能;開展差別化探索,打造各具特色的現代化産業集群,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新貢獻。

 

“一切都才剛剛開始。”陶琳説,下一步,特斯拉還將持續加大在中國的投入,“自貿區的下一個十年,一定更精彩”。(何欣榮、周蕊、謝希瑤、周文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