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海上往來 填補考古空白——南海西北陸坡沉船遺址等水下考古項目重要成果掃描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3-10-20 11:15:18 | 來源: 新華社 |
猶如封存百年的“時光寶盒”被打開,一段段寫在碧波之下的歷史與記憶,在水下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一步步廓清。
10月19日,國家文物局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通報了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遺址,漳州聖杯嶼元代沉船遺址,威海甲午沉艦遺址3項重要考古成果。
據悉,這3項水下考古發現與研究成果,集中體現了中國近年來在深海考古、古代沉船考古、近現代沉艦考古方面取得的進展,有助於推進水下考古技術研發與突破、甲午海戰研究、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研究,展現文明交流互鑒。
見證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貿易往來與文化交流——
2023年5月至6月、9月至10月,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等單位對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遺址開展調查,這是中國首次在1500米深海發現的明代沉船遺址。水下考古工作者通過海洋物理探測、載人潛水器水下調查以及三維影像和鐳射掃描記錄等方式,確認兩處沉船的保存狀況,提取出水瓷器、陶器、原木等近580件(套)。
一號沉船遺址核心區三維圖
其中,一號沉船船貨以景德鎮窯瓷器為主,推測是從福建或廣東出發,前往馬六甲等貿易中轉站的民間商船;二號沉船推測是從馬六甲等貿易中轉站運載烏木等貨物,返航中國的民間商船。兩處沉船實證了中國先民開發、利用、往來南海的歷史事實,也是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貿易往來與文化交流的重要見證。
從沉船提取出水的瓷器
重現元代晚期龍泉青瓷外銷和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景象——
2022年至2023年,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福建省考古研究院和漳州市文化和旅遊局等單位對漳州聖杯嶼元代沉船遺址進行了水下考古發掘。水下考古工作者發掘出水文物標本約1.7萬件,主要為龍泉青瓷和陶罐、鉛錘、印章等船上生活、航海相關文物。其中龍泉青瓷數量達到1.6萬餘件,年代為元代晚期,為典型的外銷貿易瓷。
船艙內碼放的瓷器
在這一遺址,水下考古工作者通過科技創新、設備改良實現了低能見度下水下考古精細化發掘,極大提升了中國水下考古發掘技術水準。沉船、船貨以及船上生活、航海相關文物的發現,重現了元代晚期龍泉青瓷外銷和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景象,對深入研究元代航海史、造船史和船上生活史等具有重要價值。
漳州聖杯嶼元代沉船遺址精細發掘
填補中國海域近現代沉艦水下考古的空白——
2017年以來,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山東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等單位,在威海灣原北洋海軍基地附近,通過水下考古調查結合造船檔案和戰爭檔案等研究,陸續發現定遠、靖遠、來遠三艦。
定遠艦鐵甲板近照
威海灣內的甲午沉艦遺址水深6米至10米,遺址中未發現完整艦體,僅存的遺物呈散落分佈狀態。刻有“來遠”艦名的銀勺、寫有“來遠”水手姓名的身份木牌、大量武器彈藥和生活用品……除出水遺物外,甲午沉艦系列考古工作探索總結了一套實踐可行的近現代沉艦考古與保護工作方法,填補了中國海域近現代沉艦水下考古的空白。
出水的寫有“來遠”水手姓名的身份木牌
記者:施雨岑、楊湛菲
圖片由國家文物局提供
相關新聞
- 2023-10-19深海考古重要發現!中國首次在南海千米級海底發現大型古代沉船遺址
- 2023-08-17面對美國南海攪局,這個“減壓閥”確保了各方“鬥而不破”
- 2023-09-21福建首次發現恐龍化石 奇異福建龍填補鳥類起源的部分空白
新聞推薦
- 新“出差三人組”亮相!神二十乘組簡歷來了2025-04-23
- 港澳臺輿論:美國眾叛親離,中國按節奏應對關稅戰2025-04-23
- “蓉聚天府·築夢四川” 2025川臺青年就業創業發展交流會在成都舉行2025-04-23
- 穩外貿穩外資 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增強市場主體信心2025-04-22
- 神二十發射在即 這次太空之旅還有一位神秘乘客2025-04-22
- “圈粉”全球客商 廣交會向世界“種草”中國“智”造2025-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