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同學錄】特稿丨一節台灣課本上消失的“歷史課”,一次直擊愛國靈魂的觀影體驗

【編者按】在中華文明5000年漫漫星河中,73年猶如彈指一揮。當時鐘撥回到那個蹉跎的年代,回望抗美援朝,這段歷史不僅不曾染塵落灰,反而在光陰的交錯中,愛國主義的民族精神依舊熠熠生輝。

 

英靈隨著槍林彈雨的歲月杳然遠去,歷史的接力棒已遞至當代兩岸青年手中。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為了和平,向“最可愛的人”致敬,借歷史之名,以青年之力,觸及那並不遙遠的繁榮未來。

 

【台灣同學錄】特稿丨一節台灣課本上消失的“歷史課”,一次直擊愛國靈魂的觀影體驗

 

10月20日,中國台灣網與旺旺集團共同策劃,北京市臺辦、北京市臺聯,北京市臺協及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大力支持的首場“【臺青‘Young’】+【台灣同學錄】”線下觀影交流活動順利完成。(中國台灣網記者 王子歡 攝)

 

“讓愛我們的人幸福,為尊嚴而戰。這一刻我真正感受到了這句話的意義。”來自中國政法大學的台灣學生王陳怡嫻動情地説道。電影放映結束後,一張張年輕的面孔被打動,一顆顆熱烈的心久久難以平復,在光影交錯間,眼眶不知不覺地濕潤著......

 

10月20日,由中國台灣網與旺旺集團共同策劃,北京市臺辦、北京市臺聯,北京市臺協及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大力支持的首場“【臺青‘Young’】+【台灣同學錄】”線下觀影交流活動順利完成。活動邀請來自北京11所高校及在影視、新媒體行業工作的34位台灣青年、台灣學生集體觀影《志願軍:雄兵出擊》,用電影鏡頭語言,讓他們了解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為他們補上了一節台灣課本上沒有的“歷史課”。

 

——今日之生活來之不易

 

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侵略者越過三八線,出動飛機轟炸中國東北邊境,直接威脅到新中國的國家安全。彼時的新中國,百業待舉、百廢待興,歷經磨難的中國人民無比渴望和平安寧。

 

這場仗,打還是不打?

 

“新中國一定要反擊。就像電影中伍修權代表在聯合國發言時所説,我們已經擊退日本帝國主義,今天美帝國主義陳兵鴨綠江邊,我們也一定要反擊。”來自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中共黨史專業的臺生林景茂説,當時日本侵略者就是從朝鮮越過鴨綠江入侵中國東北地區,歷史不能重演,中國人民絕對沒辦法接受。

 

唇亡齒寒,戶破堂危,“應當參戰、必須參戰”!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大江,一場源自正義,註定浴血,最終讓中國人真正站起來的保家衛國之戰就此打響。

 

【台灣同學錄】特稿丨一節台灣課本上消失的“歷史課”,一次直擊愛國靈魂的觀影體驗

 

北京郵電大學臺生黃雋傑分享觀影感受。(中國台灣網記者 王子歡 攝)

 

“抗美援朝戰爭的真實情況,比電影裏所展現的還要殘酷得多。”來自北京郵電大學的臺生黃雋傑曾參觀抗美援朝博物館,“如今的歲月靜好,都是先烈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替我們負重前行。”

 

——今日之精神歷久彌新

 

與世界頭號強國掰手腕,是何等的魄力,中國憑什麼有這個膽量?憑的是“無畏的民族精神”。

 

【台灣同學錄】特稿丨一節台灣課本上消失的“歷史課”,一次直擊愛國靈魂的觀影體驗

 

北京師範大學臺生劉育宇分享觀影感受。(中國台灣網記者 王子歡 攝)

 

“在三連抗擊美9軍的戰場上有一棵樹,在三連浴血奮戰後,只剩連長一人時,那棵樹還屹立在炮火中,我想這代表著志願軍的精神和意志。”來自北京師範大學的臺生劉育宇説道。

 

首戰兩水洞、奔襲三所裏、舌戰聯合國……一樁樁真實的歷史事件,一個個鮮活而偉大的形象,每一幀的電影鏡頭串成一首盪氣迴腸的史詩讚歌。

 

“假如我來演繹其中的人物,把自己代入這段歷史……不管是面對戰爭,還是面對聯合國中的博弈,不管是有形還是無形的戰鬥,都是我無法想像的分量。”王陳怡嫻感嘆道。

 

這個“分量”,是源自精神的力量,是志願軍將士用滿腔熱血書寫的家國情懷,是讓在場每一位台灣學子的動容所在。

 

【台灣同學錄】特稿丨一節台灣課本上消失的“歷史課”,一次直擊愛國靈魂的觀影體驗

 

台灣青年與台灣學子觀看電影《志願軍:雄兵出擊》。(中國台灣網記者 王子歡 攝)

 

——今日之使命時不我待

 

“你我生在這個時代,犧牲是我們一定要付出的代價。”電影中,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説出了這樣撼人心魄的話,“一身血,兩腳泥”是他對他們這一代人的詮釋,他們這一代肩負了太多......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今天,越來越多的台灣愛國青年開始重新了解歷史真相,承擔時代賦予的責任。

 

“在看這部電影之前,我對抗美援朝戰爭的了解僅局限于歷史書上講述的那幾頁。”在中國傳媒大學讀漢語言文學的林柔吟説,她對彭德懷總司令這段話記憶猶新,“在觀影時聽到這句話,我感到一股熱血涌上心頭。”正是他們願為祖國的安定而不顧一切的犧牲精神,才換了如今泱泱華夏的繁榮富強。

 

“這真是一部催淚的電影,在觀看過程中我被數次感動。是無數前輩、先烈的犧牲,換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真的是幸運的一代。”北京臺協青年會會長黃國書説道,“希望這一代的兩岸青年,努力地把先輩對和平的嚮往傳遞下去,戰爭是殘酷的,只有和平才能帶來希望。”

 

【台灣同學錄】特稿丨一節台灣課本上消失的“歷史課”,一次直擊愛國靈魂的觀影體驗

 

清華大學臺生李雅婷分享觀影感受。(中國台灣網記者 王子歡 攝)

 

來自清華大學的臺生李雅婷説,這次觀影讓她深受感觸和震撼,“電影從多維度讓我感受到,新中國當時面臨的政治、軍事、歷史和外交的大環境是多麼不易,感謝國家讓我們身處在和平年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作為生在台灣的中國青年,我們一定會夯實專業基礎,紮根所學領域,回饋國家和社會。”

標簽:兩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