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裏紅”和“冰透粉”將冬日氛圍感拉滿

知歲一寒,又是一冬。

 

11月8日迎來立冬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立冬”有“冬,終也,萬物收藏也”的描述。作為二十四節氣中冬季的開始,立冬意味著萬物進入休養、收藏的狀態,氣候也由秋季的少雨乾燥向冬季的寒冷冰凍過渡。

 

自立冬起,草木逐漸凋零,而“歲寒三友”——松、竹、梅淩寒傲雪。

 

“釉裏紅”和“冰透粉”將冬日氛圍感拉滿

 

這件明洪武釉裏紅歲寒三友紋帶蓋梅瓶

 

現藏于南京博物院

 

出土于江蘇南京東善橋響龍山明代墓葬

 

是明成祖朱棣之女安成公主的陪葬品

 

此梅瓶通高41.7釐米

 

造型優美,器型完整無缺

 

瓶身裝飾有七組圖案

 

頸上蕉葉紋

 

肩部紋飾三道:如意雲、卷草、纏枝菊花

 

正中以“歲寒三友”圖為主題

 

夾飾芭蕉、山石、花卉

 

其下繪波濤海水紋

 

脛部仰蓮一週

 

據南京博物院典藏部副主任楊海濤介紹

 

釉裏紅是在白色瓷胎上

 

以含銅的顏料進行繪畫

 

然後罩透明釉一次燒成

 

燒制條件要求高,燒制技術難掌握

 

該梅瓶是現存唯一完整的

 

明洪武釉裏紅帶蓋梅瓶

 

屬於國寶級文物

 

立冬時節朔風起

 

地始凍,水始冰

 

南京博物院的館藏中

 

有一件像冰一般晶瑩剔透

 

顏值極高的文物

 

“釉裏紅”和“冰透粉”將冬日氛圍感拉滿

 

這件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蓋爐

 

通高17釐米,口徑14.9釐米

 

以芙蓉石為原料

 

精雕細琢而成

 

蓋爐為粉紅色

 

通體如冰般剔透玲瓏

 

腹部雕飾對稱兩組蟠螭和鋪首銜環耳

 

蓋頂雕飾四條小蟠螭

 

看到這件粉粉嫩嫩的文物

 

不少網友戲稱“乾隆也有少女心”

 

楊海濤介紹

 

芙蓉石質地較脆

 

打磨時易碎

 

常用於打造嬌小玲瓏的飾品

 

如此大件整塊雕琢成器

 

極為罕見

 

立冬,是享受豐收、休養生息的時節。人們在勞動一年後,在立冬這一天講究休息,以犒勞一年的辛苦,也期待來年生活如意興旺。

 

暮秋已別,順問冬安。

 

【精美壁紙送上】

 

“釉裏紅”和“冰透粉”將冬日氛圍感拉滿

 

“釉裏紅”和“冰透粉”將冬日氛圍感拉滿

 

策劃:齊慧傑

 

監製:胡國香

 

終審:何險峰

 

記者:蔣芳、邱冰清

 

設計:邱星翔

 

編輯:王晶晶、孟潔、王宇軒

 

學術支持:南京博物院典藏部副主任 楊海濤

 

中國傳統色參考《中國傳統色·故宮裏的色彩美學》

 

鳴謝:南京博物院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