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點亮”兩岸融合發展“新賽道”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3-11-16 15:55:32 | 來源: 新華社 |
1995年,臺企“大茂車燈”追隨摩托車廠商來到江蘇常州,發現市場遇冷後迅速轉型做汽車車燈配套,一躍成為全球汽車車燈領域一流供貨商,客戶包括眾多知名品牌車企。
很快,這家臺企又“嗅到”大陸新能源發展商機,改造新能源汽車配套産線,投建研發中心,如今近60%的銷售額來自新能源領域,正向年銷售規模20億元人民幣目標邁進。
“我們果斷‘擁抱’新能源車企,這一步走對了!大陸新能源産業爆髮式增長,給我們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大茂偉瑞柯車燈有限公司高級項目總監朱建州説,新能源汽車車燈對智慧化要求高,需要集成更多電子元器件等,這與“大茂車燈”的優勢高度契合。
近年來,大陸已成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新能源汽車累計産量突破2000萬輛。數據顯示,今年1-10月,大陸新能源汽車産、銷量達735.2萬輛和728萬輛,同比增長33.9%和37.8%。
在大陸新能源産業領跑全球背景下,如何加強兩岸相關産業合作實現協同發展,成為兩岸業界關注話題。11月14日,2023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智慧裝備組專題論壇——兩岸新能源産業發展高層論壇舉行,眾多有意共享“新能源蛋糕”的兩岸企業展開對接,期盼攜手競逐“新賽道”。
“我們與北汽重卡達成初步合作意向,希望能發揮各自所長,實現共創共贏。”朱建州説,“大茂車燈”在此次論壇上發佈供需信息,感受到大陸車企對“小而精”的臺企很有興趣。“如今新能源汽車出口比重與日俱增,我們期待與更多大陸夥伴攜手開拓全球市場。”
兩岸企業家峰會智慧製造及裝備産業合作推進小組大陸方面召集人蘇波表示,兩岸在新能源汽車産業合作方面擁有良好産業基礎和廣闊發展空間。“台灣擁有較強的精密機械與電子信息産業等基礎,在技術研發、生産製造和集成應用等方面具備獨特的優勢。”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何毅等受訪專家一致認為,深化兩岸新能源産業鏈供應鏈融合發展,是兩岸産業實現優勢互補、共同高品質發展的有效途徑,有助於增強兩岸經濟的韌性和抗風險能力,提升兩岸産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準。
“比如大陸車企普遍有‘出海’需求,臺企有全球市場拓展的經驗優勢,雙方完全可以打造有競爭力的産業鏈,協同走向全球市場。”何毅説。
動能澎湃的不止新能源汽車“賽道”,追求綠色發展正為兩岸新能源合作提供更多舞臺。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大陸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1.09億千瓦,同比增長98.3%,可再生能源裝機總量突破13億千瓦,歷史性超過煤電。
“兩岸企業共享當前的‘雙碳’目標機遇,綠色能源産業的增長空間足夠大,我們期待和臺企在新材料等新能源領域加強合作,共同開拓全球新能源市場。”深耕光伏領域的聚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蔣安松説。
“台灣亟待充分挖掘綠色能源的潛力。大陸清潔能源産業發展火熱,新能源需求也在穩步增長。”台灣大學應用力學研究所教授陳發林説,兩岸聯手空間廣闊,發展前景看好。新華社記者何磊靜、陸華東、陳聖煒
相關新聞
- 2023-11-16同文同種、共情共創——兩岸文創交流合作成果豐碩
- 2023-11-16寧臺産業融合發展交流會舉行:寧臺魚水情,兩岸一家親
- 2023-11-16第十五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開幕
- 2023-11-16第十四屆海峽兩岸少兒美術大展台北開展
新聞推薦
- 履職擔當建言獻策 共話“兩會”好聲音——臺界政協委員兩會如是説2025-02-24
- 大陸首個“臺胞臺青創業就業基地服務聯盟”在廈成立2025-02-24
- “小三通”航線春運客流增長,單日客流量創新高2025-02-24
- 台灣南投縣青年代表團參訪武漢2025-02-24
- 寧波市北侖區組織臺胞臺屬觀看《哪吒2》“咱們中國電影最棒”2025-02-24
- 民進黨的黑手,又一次伸進了台灣校園2025-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