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機械加工到臺式餐廳 兩代臺商接續深耕“中江情”

從機械加工到臺式餐廳 兩代臺商接續深耕“中江情”

 

陳健仁(中江縣臺辦供圖)

 

中國台灣網11月22日訊 初冬陽光明媚的一天,在德陽中江馥渝複合式餐廳,各色月季、菊花和三角梅正大朵大朵嬌艷地開放著,走進這裡猶如走進春天裏。

 

餐廳老闆名叫陳健仁,是台灣台中人,來德陽中江投資創業已經19年了。在花海包圍之中,他熱情地分享了自己與父親兩代臺商來中江的創業故事。

 

“我父親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到中江發展了。”陳健仁説,自己之所以來中江投資創業,起因是自己的父親。

 

當時,陳健仁的父親陳和利結識了一個叫熊偉光的中江人,兩人因機械加工技術相談甚歡。於是,陳和利應邀來中江考察投資,並於1998年與熊偉光一起成立了中江利通印刷機械有限公司。

 

“由於父親在中江投資發展,我大學畢業後也從台灣來到中江,幫我爸管理他的機械廠。”陳健仁講到,2005年起他開始打理中江的機械廠,而每年的端午節,最期待的就是吃到道地的台灣燒肉粽。為此,陳健仁的媽媽專門從台灣帶來食材做成台灣燒肉粽,除了自己吃,還會分給當地朋友和廠裏同事。

 

“一來二去,包裹著五花肉、蛋黃、香菇,混合著粽葉香和胡椒香的台灣粽子得到了越來越多當地人的喜愛。”陳健仁表示,2016年經媒體報道後,他們的粽子在線上銷售火爆並廣受好評。“不僅是粽子供不應求,我們也做臺式月餅、鳳梨酥和台灣口味的饅頭,媽媽一人忙不過來,我就有了轉行做道地臺式餐飲生意的想法。”

 

2019年3月,由陳健仁創建的“馥渝複合式餐廳”正式營業。創業初期,德陽市臺辦以現場辦公方式為餐廳解決了申請食品許可證等問題,中江縣臺辦也會同縣食藥監局現場指導食品生産車間標準化建設等,讓餐飲“零起步”的陳健仁很是感動。

 

“由於開業後不久,便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餐廳錯過了春節營業旺季。”陳健仁説,“雖然如此,我們沒歇著。擔憂是有的,但沒有泄氣,在當地政府幫助指導下,餐廳在防疫形勢出現好轉後就開始積極復工。”

 

“在疫情期間,我也沒閒著,忙著各種學習。”陳健仁稱,為了做出更好的臺式糕點,他專程赴成都拜訪台灣糕點師傅,學做各式各樣的糕點。不僅如此,他還從網上學習蘭花等花卉種植技術,把餐廳打造成一個花圃,種植各種各樣的花卉。每到花期的時候就把盛開的花搬到餐廳裏,讓整個餐廳沉浸在一片“花海”中。

 

“每年四五月的時候,我這裡的蘭花都競相開放,可壯觀了。”陳健仁稱,客人們在他這,不僅享受了特色的台灣餐,還能感受花的芬芳和艷麗。於是,一撥又一撥的客人慕名而來。餐廳也成為了很多剛到德陽、綿陽考察項目或者是剛創業的台灣青年的第一站,在這裡他們可以找到熟悉的鄉音、可以聽到很多關於大陸相關政策的信息、還可以得到兩岸同胞在生活上的關懷幫助。

 

為了回饋這一方土地,陳建仁和他父母從2008年開始就進行慈善和獻愛心活動,在每年的端午、重陽、中秋和春節等節日,都會去貧困鄉村看望孤寡老人,向貧困戶捐贈物資。

 

此外,德陽市、中江縣臺辦還充分利用該餐廳聯繫廣泛的優勢,于2019年依託餐廳設立“德陽台灣青年創業園中江活動基地”,2020年又設立“中江縣基層統戰工作實踐創新示範基地”,並以此為平臺,廣泛開展座談交流、聯誼活動,為台灣同胞在中江這一“第二故鄉”構建起心靈契合的溫馨家園。

 

如今,陳建仁已經在中江成家立業,兩代臺商的“光陰故事”帶著蘭芷清芬,滋潤著兩岸同胞相同的精神血脈。(中國台灣網、德陽市臺辦、中江縣臺辦聯合報道)

標簽:臺商臺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