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廣電視聽業界舉行交流座談會 吁深化合作、促融合發展

中新社北京11月22日電 (陳建新)“兩岸合作製作紀錄片有助於打破偏見和誤解,更客觀地呈現兩岸生活的多樣性和豐富性。”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紀錄片委員會會長趙捷22日在北京表示,這種深度的交流合作,不僅能充實同根、同宗、同祖、同源的歷史文化內容,更能進一步提升民眾對兩岸關係的理解和認知。

 

由中華廣播影視交流協會、台灣中華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商業同業公會聯合主辦的2023海峽兩岸廣電視聽業界交流座談會當日于北京舉行,包括趙捷在內的兩岸廣電視聽行業嘉賓與會,圍繞産業融合發展議題交流研討,分享經驗,探尋機遇。

 

“紀錄片擁有捕捉和展示真實的力量,它不僅僅是記錄時間的工具,更是一種強有力的文化交流媒介。”趙捷表示,兩岸在合作製作紀錄片上充滿潛力,應抓住這一機遇共同努力。為此,他建議兩岸建立常態化的媒體交流機制,如定期舉辦兩岸媒體論壇、研討會等,增進彼此理解;積極利用現代技術,如數字平臺和社交媒體平臺,促進內容共享和傳播。

 

談及兩岸影視業發展,時創影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賴聰筆認為,台灣的影視劇製作成本較低,具有市場競爭優勢,從業人員擁有創新思維,兩岸應鼓勵業者加強合拍,促進人才交流,共同提升製作品質,並鼓勵題材優良的合拍影視劇參與各種評獎活動。

 

介紹音樂文化交流節目《聲生不息·寶島季》在海內外的播放量、收視率等成績,該節目聯合製作人蔡熙表示,兩岸民眾尤其是年輕人有著相似的情感表達方式,都喜歡美食、音樂等,這些都是未來兩岸業界進行合作的有效抓手。在他看來,只要找到合適的介質、恰當的角度,便不難實現兩岸年輕朋友的雙向奔赴。

 

台灣中華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商業同業公會創會理事長汪威江致辭表示,新冠疫情讓全世界的影視産業發生了巨大變化,隨著主流媒體轉型的策略與影視産業的經營管理模式發生改變,影視製作的題材創新能力與作品水準不斷提升。他希望相關主管機關能夠洞察先機,給予政策支持,平臺媒體能夠放眼國際,一起參與打造優秀作品,新一代的兩岸影視同業能有所作為、優勢互補,攜手邁向國際市場。

 

“兩岸視聽業融合發展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中華廣播影視交流協會理事長李秋芳致辭時指出,大陸發展動能充沛,視聽市場巨大,全媒體産業佈局完整,為兩岸視聽業發展提供了廣闊天地,中央系列惠臺政策用心用情,為兩岸視聽業融入新發展格局、實現高品質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促進兩岸視聽業融合發展,可以説是利在兩岸、功在韆鞦。”(完)

標簽:兩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