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爾海姆:中美開創氣候合作新紀元,尊重和對話是關鍵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23-12-05 15:33:25 | 來源: 中國日報網站 |
導讀: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近期中美元首會晤為維護兩國關係發揮了積極作用。穩定、健康、互利共贏的中美關係有助於兩國發展和世界繁榮。美國應摒棄冷戰思維,尊重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以及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成就,在氣候變化、綠色能源等方面促進兩國合作,利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八次締約方大會等契機,進一步落實兩國氣候合作共識,實現互利共贏。
中國自1978年以來,經濟迅速崛起,成為我一生中經歷的最重要變革。我親身見證了這個國家從人均GDP全球第180位躍居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輝煌歷程。當我1984年第一次訪問中國時,它還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既沒有摩天大樓和私家車,也沒有高速鐵路和前沿科技,當時大多數中國人的吃穿都非常簡單。而今天的中國,處處透露著現代化氣息,它志在打造生態文明,追求一條中國特色的現代化之路。
中國的崛起預示著一個新的、多極化的時代來臨,它將打破陳舊的範式,為全球合作提供前所未有的機遇。整個世界,包括西方在內,都應該為中國的崛起而歡欣鼓舞。
我們不應以“零和”博弈的視角審視這種變化,而應認識到中國的崛起不僅使其自身受益,也造福了全人類,這是至關重要的。中國的發展促進了全球經濟增長,幫助全球上億人口擺脫了貧困,為東亞這個曾經充滿衝突的地區重獲和平繁榮、遠離戰火硝煙做出了貢獻。物美價廉的中國商品降低了全球物價,惠及了全球消費者——也包括美國消費者。
然而,擁抱新的全球秩序並非一帆風順。對於習慣了一個世紀絕對主導地位的美國來説,接受一個新的、平等的力量還需要更長的時間適應。同樣,中國也必須接受自己作為世界領導者之一的角色,並承擔相應的責任。
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國和美國之間的合作,加上印度、歐盟、土耳其、印度尼西亞、俄羅斯、巴西等主要參與者,對解決全球性挑戰至關重要。而持久合作的基礎在於兩個基本原則:尊重和對話。
期望東西方完全認可對方的治理體系是不切實際的。中國的體系根植于數千年來重視社會和諧的中國經驗,美國則受到移民社會中個人自由的影響。幸運的是,這些差異並不應妨礙合作。在氣候行動、環境保護、繁榮與和平等方面建立夥伴關係仍是可行的,同時也不會損害東西方國家的主權或價值觀。
為了促進這種合作,美國應當對中國表現出更多的尊重和求知欲。中國的人口數量是美國的四倍,歷史是美國的十幾倍。中國文明的深厚底蘊和基礎設施完善的現代城市都值得肯定。了解中國歷史,比如唐宋時期的發展成就,可以消除美國的傲慢情緒並培養好奇心。畢竟幾乎在整個人類文明歷史中,中國都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地方之一。
而另一方面,中國也應該重視美國的歷史貢獻。美國開創了現代共和國體制,影響了西方政治思想,並推動了工業和科技革命。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相互尊重對方的底線,比如一個中國原則,也是必要的。
相互理解是克服分歧的關鍵。加強不同層級及場合的互訪和對話正當其時,上至國家領導人、外交部長和財政官員,下至企業、高校代表,都要加入到對話中來。今年兩國間的訪問日漸頻繁,美國國務卿布林肯6月訪華,隨後中國外交部長王毅10月訪美,這讓我們看到了希望。
尤其重要的是,不久前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亞太經合組織 (APEC) 第三十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了會晤。這或許是今年最好的消息。會談持續了大約4個小時,議題涵蓋了中東危機、恢復直接軍事交流、美國芬太尼危機以及人工智能風險等多個方面。
在舊金山,習近平主席在美國友好團體聯合歡迎宴會上發表了一次精彩的演講,其中多次強調了“尊重”二字。各國領導人都應當走相互尊重的道路,不論在言辭上還是行動上。
圖片來源:新華社
在當今的地緣政治世界中,沒有什麼比中美關係更重要的了。中美之間的合作將有助於解決嚴重的全球問題,包括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疫情後的全球經濟復蘇、幫助脫貧、控制和發展人工智能、維護世界和平等。同時,中美合作也有利於俄烏衝突和巴以衝突的化解。
認識到人類共享一個地球,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中美將共同在環境倡議上發揮全球領導作用。就在中美元首舊金山會晤前數小時,兩國共同發表了《關於加強合作應對氣候危機的陽光之鄉聲明》。該聲明重申了兩國合作應對氣候危機的承諾,表示支持2015年巴黎氣候目標,支持主席國阿聯酋成功舉辦COP28。值得注意的是,兩國都承諾,2035年國家自主貢獻將是“全經濟範圍”,不僅限于二氧化碳,而是包括所有溫室氣體。
在綠色技術領域,中國在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場(太陽能、風能、水電、動力電池等)中佔據60%至80%的份額,這可能會因商業競爭而引發更多緊張局勢,但這種競爭也可以推動全球綠色實踐加速鋪開。當美國和歐洲汽車製造商看到比亞迪或寧德時代等全球領先技術時,他們就將自覺發展以提升競爭力。競爭必須以一種平衡的方式進行,強調合作和對話,當發生爭端時應在世貿組織等機構框架內加以解決。
中國在高鐵、太陽能等技術領域取得的成就為全球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一帶一路”倡議為中國分享技術提供了巨大機遇,綠色已經成為“一帶一路”的底色。與其同中國競爭,美國更應該積極尋求與“一帶一路”的互補,利用自己在高科技、人工智能、疫苗及一流大學等領域的優勢,幫助發展中國家。
世界各國休戚與共,同舟共濟方能共創繁榮。合作帶來繁榮,孤立導致衰落。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新聞推薦
- 習近平抵達莫斯科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週年慶典2025-05-08
- 兩岸融合發展邁出新步伐 福建一季度利用台資6.4億美元2025-05-09
- 歐盟將對美國關稅準備反制措施並向世貿組織提出訴訟2025-05-09
- 多項指標刷新紀錄 廣交會彰顯中國外貿底氣2025-05-09
- 2025兩岸(廬山)青年交流發展大會開幕2025-05-09
-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部省際工作會議在福州舉行2025-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