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約1.3億年前會吸血的雄性蚊子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3-12-05 15:48:35 | 來源: 新華社 |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中國、黎巴嫩、法國、美國古生物學者在距今約1.3億年的黎巴嫩琥珀中發現了兩枚遠古雄性蚊子化石。這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蚊子化石。這項新發現還顯示,在蚊科動物演化的早期階段,雄性蚊子也會吸血。
此次發現的雄蚊化石標本(左為琥珀中的遠古蚊子標本,右為琥珀薄片)。(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供圖)
蚊子是一種廣為人知的吸血昆蟲。在此次研究前,最早發現過約1億年前的蚊子化石。
本次發現的蚊子化石來自白堊紀的黎巴嫩琥珀,距今有約1.3億年曆史,這將蚊子的化石記錄提前了近3000萬年。科研人員經過多年艱苦的野外工作,發現並採集了上萬枚黎巴嫩琥珀,其中篩選出2枚保存完整、精美的雄性蚊子化石。
鐳射共聚焦顯微鏡下的雄蚊口器細節。(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供圖)
研究人員借助鐳射共聚焦顯微鏡、熒光顯微鏡等先進儀器發現,與現代雄蚊多吸食花露而口器退化、雌蚊具有用於吸血的刺吸式口器不同,約1.3億年前的雄性蚊子化石中保存了明顯的刺吸式口器。顯微結構顯示,這些刺吸式口器有尖銳的三角狀下顎,下顎上有鋒利的小齒。研究團隊根據這些結構判斷,在約1.3億前,雄性蚊子也會吸血。
此次研究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外籍研究員丹尼·阿扎領銜完成,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黃迪穎等參與。研究團隊介紹,受限于化石證據缺乏,此前人們對蚊子起源和早期演化的了解極為有限。這兩枚珍貴的遠古蚊子化石,也為後續更細緻地研究蚊子從何而來、如何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據。
相關研究成果12月5日在線發表在國際期刊《當代生物學》上。(王玨玢)
標簽:
相關新聞
- 2023-11-21中國科學家揭秘1.3億多年前恐龍皮膚化石
- 2023-10-10中國哈密翼龍動物群首次發現恐龍足跡化石 距今約1.3億-1.2億年
- 2023-07-17週口店北京人遺址新發現古人類頂骨化石
- 2023-06-28“趣”看梅樹村化石群 一眼看盡5億年!
新聞推薦
- “了不起的甲骨文”展覽在港開幕2025-07-14
- 永不磨滅的記憶 共赴國難:欲救台灣 必先救中國2025-07-14
- 誰是竹夫人?古人消暑神器了解一下2025-07-14
- 把握風口 共創未來——台灣青年大陸創業記2025-07-14
- 一場跨越海峽的甘肅之行,緣何讓兩岸青年情更深?2025-07-14
- 台灣知名電子支付母公司遭查封,超658萬用戶憂心權益2025-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