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青City walk打卡武漢“臺味”街巷,“熟悉的鄉音和地名讓人倍感親切”

“非常有意思,也很有意義,大家走出實驗室、辦公室、教室,零距離感受武漢的魅力。”12月23日,湖北大學教授蔡芳昌帶著家人參加City walk迎新年活動,找尋“家鄉”點滴,感受城市煙火氣。他説,雖然來自台灣,但他已在武漢生活了十幾年,“有些地方,我可能比武漢人還熟。”

 

臺青City walk打卡武漢“臺味”街巷,“熟悉的鄉音和地名讓人倍感親切”

 

活動現場(圖片由通訊員提供)

 

臺青共沐冬日暖陽,打卡網紅地點

 

當天,武漢市舉辦“我在武漢找‘家鄉’——台灣青年City walk迎新年”活動,來自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湖北大學等高校的130余名臺師、臺生,以City walk(城市漫步)方式,打卡“臺味”地名街巷。

 

活動在江岸區台北院子啟動,大家共沐冬日暖陽,漫步武漢街頭,打卡網紅地點,同迎新的一年。

 

根據規則,台灣青年師生按照10人一組,分組前往華港苑、台北一路、雲林街、台北牌坊、寶島公園、高雄路、苗栗路7個打卡點參與互動,集齊護照中印章後即完成。

 

蔡芳昌説,“台灣也有武昌街、漢口街等以武漢元素命名的街道,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是兩岸一家親的體現。”蔡芳昌已在武漢生活了10多年,“今年他打算把父母從台灣接到武漢過年,這座城市太美了。”

 

蔡芳昌第一次到武漢時,當看到眼前浩渺的長江、聳立的黃鶴樓,那些小時候讀過的詩句,仿佛驟然間鮮活起來。彼時,他就喜歡上了這座城市。

 

十幾年的努力,換來“收穫感滿滿”,蔡芳昌參與了學校的多個重點項目,他也從助教一路升為教授、博導。

 

熟悉的鄉音和地名,讓人倍感親切

 

台北路周邊居民小區、商店、飯店、學校等多以台灣地名命名,形成寶島公園、花蓮社區、高雄苑等極具“台灣味”的地名。

 

一路上,大家紛紛用鏡頭記錄點滴,品味武漢的生機與活力。

 

作為打卡點之一的“寶島公園”,是台灣青年師生們的重點觀賞景區,湖心島上的“龍虎塔”與高雄市的“龍虎塔”幾乎是1:1復刻,雙塔立於湖心,非常壯觀。

 

武漢音樂學院大三學生林宜玟拍照打卡時表示,“這裡有好多和台灣相似的風景,讓人感覺很親切。”

 

“學業事業順順利利”“天天開心”“心想事成”……在雲林街打卡點,臺青們一邊觀賞,一邊在心願墻上寫下新年願望,不少路過的市民也與他們熱情打招呼。

 

臺青高鈺婷説,通過參加活動,與其他學校的師生一起邊走邊聊,熟悉的鄉音和地名,讓她感覺特別親切。

 

一位臺生感嘆,這裡既有古色古香的牌坊,也有充滿煙火氣息的小店,既看到了新潮摩登的樓宇大廈,也感受到了武漢人民的熱情友善,“活動很有意義,回去就和家人分享。”

 

欣賞了美景,也結交了新朋友

 

除了集中打卡之外,每個打卡點還設有各種趣味小遊戲,飛盤九宮格、飛盤投籃、飛盤保齡球等當下年輕人比較喜歡的運動項目,台灣師生們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也吸引了不少路人駐足觀看,現場氛圍濃厚,拿到小獎品的參與者們開心地和身邊的同伴分享。

 

“一開始我們都不認識,一起參加活動,大家交流了幾句就走在一起了,也探討了很多專業上的問題,相約回到學校後一起玩。”來自武漢大學不同專業的四名臺生表示,在一路的互動中,她們不僅欣賞了美景,也結交了新朋友。

 

“很熟悉,很親切”就讀于武漢大學臨床醫學系的臺生田曲文穿街走巷,看到沿路都是台灣元素的地標、街區、商鋪,讓她恍如“回家了”。她希望新的一年可以努力考上武漢大學研究生,繼續在漢生根發展,並計劃寒暑假把家人接到武漢,再走這條“臺味”街區。

 

(海峽飛虹轉載自極目新聞  記者 李慶;實習生 梅玉婷 費雨欣;通訊員 姜玉媚 張文婧)

標簽:兩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