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水泄不通”形容掌聲?民進黨“去中國化”課綱終釀惡果!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4-01-05 16:00:40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民進黨當局自2016年執政以來,不斷推行“去中國化”,大搞“文化台獨”,其主導的2019年新課綱更被認為是“台獨”課綱。該課綱不僅大幅度削減文言文比例,更將歷史課本上的內容刪改得面目全非,衍生出了不少教育亂象。
近日島內小學六年級語文課本出現“水泄不通的掌聲”這種錯誤用法,再次引發島內社會對下一代教育的憂心和對2019年新課綱的強烈不滿。對於這一表述,家長直呼,“根本看不懂”。老師也坦言,“非常怪”“確實不太適切”。台灣媒體表示,2019年新課綱衍生的教育亂象非一日之寒,已讓莘莘學子苦不堪言。
島內有識之士指出,民進黨當局推出的新課綱,是對島內年輕學子的糟蹋。對於民進黨“去中國化”的教育政策,家長直言,一味去“去中國化”,課綱一改再改,家長無所適從,也並非孩子之福。基層老師則表示,刻意“去中國化”是拋棄自己的原生文化和根本,這是不可取的。
除傳授專業知識,教育的目的還包括培養青少年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將真實的歷史、科學的史觀傳授給學子,讓他們對國家、民族有正確的認同,也正是教育應有之義。然而,民進黨當局卻為了一己私利,數典忘祖,無恥剝奪台灣學子學習歷史與文化的權利,進而造成台灣青年一代歷史記憶混淆和國家認同扭曲。
在“去中國化”的教育下,台灣學子被荼毒的惡果已開始顯現。全國臺企聯榮譽會長丁鯤華發文表示,“教改”之後的年輕人語文表達能力逐漸劣化,很難精準理解深層語意,更遑論未來掌握區域經濟商機與成長趨勢。有大陸專家表示,民進黨當局課綱“去中國化”終釀惡果,島內青年的文學素養和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明顯降低。島內媒體指出,對於國家民族認知的差異造成台灣世代間的割裂,是影響兩岸人民心靈契合的深層次障礙,更是臺海兵兇戰危的潛在因素。
值得欣慰的是,島內越來越多的人看破2019年新課綱背後包藏的“台獨”禍心,並站出來呼籲還台灣學子一個公平合理的教育環境。也正如丁鯤華所説,台灣應該立即檢討新課綱,維續中華文化的根苗,使其蓬勃延展,年輕人才有更廣闊的未來。(文/郭大路)
相關新聞
- 2023-12-29“我們還要被意識形態綁架多久?”——台灣教師再對“去中國化”課綱發出拷問
- 2023-12-26島內有識之士:“去中國化”教育荼毒台灣未來
- 2023-12-21切莫讓“台獨”課綱繼續毒害島內下一代
- 2023-12-14台灣“去中國化”課綱被批,“未來可能不知道孫中山是誰”
新聞推薦
- 商務部回應美方宣佈對等關稅:堅決採取反制措施維護自身權益2025-04-03
- 泉金“小三通”客運碼頭首設族譜對接尋根諮詢服務2025-04-03
- 進逼!懾封!毀癱!鎖控!“台獨”作妖引天火2025-04-03
- 千年歌圩唱“潮音”——從“廣西三月三”看傳統節慶激發新活力2025-04-03
- 廈門湖裏:台灣人才工作者“鬥陣”來培訓,人才引育技能UPUP!2025-04-03
- 東部戰區發佈軍事行動主題海報《毀癱》202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