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 擴大制度型開放——“中國經濟圓桌會”聚焦高水準對外開放新機遇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4-01-08 12:16:40 | 來源: 新華社 |
中國外貿外資發展形勢怎麼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今年重點任務時強調要“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明確提出“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釋放出怎樣的信號?外貿外資企業如何把握新機遇、培育新動能?
新華社8日推出新一期“中國經濟圓桌會”大型全媒體訪談節目,邀請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司長朱冰、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張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管理委員會保稅區管理局副局長趙宇剛、海信國際行銷公司總裁方雪玉,共同探討高水準對外開放帶來的發展新機遇。
吸引外資規模波動 仍處於歷史高位
這是中國經濟圓桌會錄製現場。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自2023年二季度以來,中國吸引外資規模由升轉降。吸引外資規模出現波動,怎麼看?
針對外界關切,朱冰説,2019年至2021年,中國吸引外資實現連續三年高增長,2022年前11個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1560.9億元,為歷史同期最高水準;2023年前11個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也達到1萬億元以上,仍處於歷史高位。
這是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司長朱冰。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外資規模出現波動,既有經濟因素,也有非經濟因素。”朱冰説,一是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造成的衝擊和影響還未消退,疫情阻斷了線下考察交流,影響跨國公司投資決策,由於跨國公司投資決策週期較長,導致數據出現滯後;二是受地緣政治影響,跨國資本流動出現一定波動;三是全球跨國投資規模整體萎縮,國際引資競爭加劇,宏觀上造成一定的分流影響。
聯合國貿發會議(UNCTAD)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跨國直接投資規模同比下降12.4%至1.3萬億美元,僅為歷史高點(2015年、2016年均突破2萬億美元)的約六成,2023年仍面臨比較大壓力。據UNCTAD統計,2022年各國出臺的投資激勵政策多達102項,同比增加50%以上。
“儘管如此,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比較完整的産業鏈供應鏈,都對外國投資者形成長期的吸引力。”朱冰説。
正如朱冰所言,長期看好中國市場的跨國公司不在少數。不久前,空中客車在中國投資的A320系列飛機總裝線第二條生産線在天津破土動工。
2023年4月14日,空中客車在蘇州舉行開業活動,宣佈啟用其在中國的研發中心。新華社發
“我們最近剛發佈了未來20年全球航空服務市場預測。中國在未來二十年航空服務市場價值將翻三倍,成為最大航空服務市場。”空中客車全球執行副總裁、空中客車中國公司首席執行官徐崗説,即便在疫情三年最困難階段,公司在華投資的步伐也未停止。
2022年,空客在蘇州設立研發中心,以蘇州為支點,利用長三角地區航空、氫能源相關産業鏈優勢,進行氫能基礎設施研發,推動航空産業轉型升級。
“我們的信心不僅來自於巨大的中國市場,更來自於看好中國經濟的高品質發展、綠色發展。”徐崗説。
空客加碼投資中國,正是中國高品質吸引外資的縮影。
2023年前11個月,中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48078家,同比增長36.2%。高技術産業引資規模佔比為37.2%,比2022年全年水準提升了1.1個百分點。
這是2023年9月10日拍攝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張江片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趙宇剛説,目前上海自貿試驗區聚集跨國企業地區總部超400家,外資研發中心超250家,體現了高水準對外開放所取得的積極進展。
這是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管理委員會保稅區管理局副局長趙宇剛。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連續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2021年版自貿試驗區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實現製造業條目清零、服務業持續擴大開放;新版鼓勵外商投資産業目錄新增條目數量達到歷年新高、增加多條高技術製造業條目;進一步鼓勵外商投資設立研發中心;全力抓好“穩外資24條”……近年來,一系列穩外資政策相繼出臺,不斷提升引資品質和水準。
“隨著疫情影響的消退,引資政策持續落地顯效,中國對外資的吸引力還會持續增強。”朱冰説。
外貿增速由負轉正 向好態勢持續鞏固
縱觀2023年,中國外貿頂住壓力,展現較強韌性——
2023年11月,以人民幣計,中國出口額結束了6個月下降態勢,當月出口貿易量增速達到二季度以來峰值,進口貿易量連續10個月保持正增長,進出口總值連續兩個月同比增長。當前,中國仍穩居全球第一貨物貿易大國地位。
“評價中國外貿表現必須基於全球經濟發展總體情況。”張威認為。
這是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張威。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當前,全球經濟復蘇進展緩慢,經貿活動持續低迷。UNCTAD報告預測,2023年全球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額下降4.5%,其中,貨物貿易額下降7.5%。2024年仍然“高度不確定且總體悲觀”,地緣政治緊張、債務問題加劇、商品價格波動、發達國家需求下降、貿易限制措施增多已成為主要影響因素。
“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外貿不僅保持了總量的穩定,還出現了新的增長點,展現出非常強的韌性和競爭力。”張威説。
外貿實現“量”的穩步增長,更有“質”的顯著提升。
2023年前三季度,民營企業月度進出口增速均高於整體,民營企業自主品牌産品出口比重同比提升至22.7%;跨境電商進出口同比增長14.4%;“新三樣”産品出口同比增長41.7%,出口值連續14個季度保持兩位數增長……
比數據更有説服力的,是外貿企業的切身體會。
“就家電産業而言,中國企業出海優勢不再是單一的供應鏈成本優勢,以前更多是拼價格,現在是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品質的‘三高’優勢。”方雪玉説。
這是海信國際行銷公司總裁方雪玉。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她舉例,第三方數據顯示,500美元是低端家電與中高端家電的價格分水嶺。2023年前11個月,海信500美元以上的産品銷量同比提升70%,海信鐳射電視在德國、法國、意大利等市場的銷量同比增長100%以上。
2023年9月1日,參觀者在德國柏林國際消費電子展海信展區觀看ULED X參考級影像電視。新華社記者 任鵬飛 攝
大尺寸電視、多門大冰箱等家電産品熱銷歐美市場,業務覆蓋126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海外電商線上線下融合發展……近年來,海信加大創新研發、力拓海外新興市場,不斷向價值鏈上游攀升。
海信加大全球佈局的步伐,正是眾多外貿企業加快走出去搶訂單、拓市場的真實寫照,也是一系列穩外貿優結構政策落地顯效的有力印證。
出臺《關於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意見》,中國自貿試驗區提質擴容至22個,擴大跨境貿易投資高水準開放試點,印發《關於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若干措施》,成功舉辦進博會、服貿會、數貿會、廣交會等經貿盛會……中國加大貿易政策支持力度,助力企業穩訂單拓市場。
這是2023年服貿會國家會議中心綜合展區(2023年9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2023年11月,中美貨物貿易同比增長2.7%,結束連續6個月的同比下降;同期,中國對拉美、非洲、中亞五國進出口分別增長9.3%、8.4%、43%,中國持續擴大與新興市場貿易規模,區域合作緊密、貿易多元共進。
“隨著中國自身競爭力的提升和國際形勢的變化,可能會形成以中國強大製造能力為依託的全球製造網絡。”張威説,未來中國貿易和引資優勢或向全球範圍的廣度和深度拓展。
堅定高水準對外開放 培育新動能重塑新優勢
2023年4月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把吸引外商投資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2023年7月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多措並舉,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2023年底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
“這一系列部署一脈相承,持續釋放擴大開放、大力吸引外資的積極信號,就是要給予外國投資者穩定的預期,以對外開放的‘確定性’來對衝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朱冰説。
朱冰認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聚焦跨國企業關切和訴求,一系列部署具有很強針對性,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要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二是要保障準入之後的準營;三是要解決好公平競爭問題。
2023年,商務部創新開展“投資中國年”系列活動取得顯著成效,前11個月,全國新增1億美元以上外資大項目500多個。
這是2023年9月3日拍攝的“投資中國年”服務業擴大開放推介大會會場。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朱冰説,商務部正會同各部門、各地區落實好《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的意見》,推動數據跨境流動、“中國境內生産”等配套措施加快實施,特別是推動在政府採購、招投標和標準制定方面,對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全面保障外資企業國民待遇。
外界關心,今年乃至今後更長時間,外貿企業如何找尋新的增長點?
“國際市場對一些‘老’的産品需求一定是有天花板的。”張威説,在全球市場總體處於飽和的狀態下,創新尤為關鍵。
張威認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包括拓展中間品貿易、服務貿易、數字貿易、跨境電商出口,定位和判斷非常準確,對未來外貿發展起到非常好的推動作用。“我們也期待未來不只是‘新三樣’,可能還有‘新五樣’‘新六樣’産品出現。”
2023年11月23日,在浙江杭州舉行的第二屆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絲路電商館,跨境電商進行直播銷售。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海信將在家電高端化、綠色化、智慧化方面加大創新力度,進一步提高産品出海溢價能力。”方雪玉説。
與會嘉賓都認為,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將為外貿外資發展開闢新空間。
不久前,國務院印發《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推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高水準制度型開放總體方案》,提出80項措施。
趙宇剛説,下一步,上海自貿試驗區要以更高水準壓力測試推進制度型開放,使要素資源更高效流動;以更大力度先行先試推動深層次改革,市場的需求在哪,壓力測試的極限就在哪;以更廣領域試驗探索助力高品質發展,吸引更多新業態、新模式發展。
“中國對外開放已經走過了單純依靠要素低成本取勝的階段。”張威説,中國現在打的不是“單項賽”而是“全能賽”,包括更高的性價比、完善的産業配套和良好的營商環境,將賦予各類企業更大的成長空間。(謝希瑤、潘潔、鄒多為)
相關新聞
- 2024-01-05外資連拿“通行證” 中國資本市場如何加速“引進來”?
- 2023-12-18多家外資金融機構看好2024年中國經濟
- 2023-11-03第六屆進博會有何新亮點值得期待?吸引外資有何新舉措?商務部回應近期經貿熱點
新聞推薦
- 兩岸攜手工程創新 推進綠色低碳發展2024-11-25
- 第四屆海峽兩岸(廈門)青年企業家籃球邀請賽落幕2024-11-25
- 馬龍確定訪台,台灣球迷直呼“請假去看龍哥”!2024-11-25
- 朱立倫強調“中華民族是根、中華文化是本” 馬英九12字批賴清德“新兩國論”2024-11-25
- 青春相約·逐夢燕趙——2024首屆冀臺冰雪嘉年華暨冰雪産業推介會在張家口市舉辦2024-11-25
- 臺胞“首來族”的專屬福利——福建土樓(永定)景區免票之旅盛大開啟!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