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評:“全球大品牌難捨中國市場”,這是大實話

“全球大品牌難捨中國市場”,《華爾街日報》日前一篇報道這樣寫道。文章説,包括蘋果、寶潔和億滋國際等大品牌看好中國消費者支出的增長潛力,在華經營的美國企業高管的樂觀情緒正在恢復。這樣的聲音再次表明,許多外企仍將“用腳投票”,繼續選擇中國、紮根中國。

 

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變。不少深耕中國多年的外商很明白,看中國經濟既要看當下之形,也要看長遠之勢。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庫克説:“我們在中國開展業務已經有30年的時間了,從長遠來看,我仍然對中國市場非常樂觀。”寶潔公司全球董事長、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詹慕仁今年1月曾到訪中國,他在最近一次電話會議上表示,寶潔未來幾年將有機會繼續在中國拓展業務,“中國的長期機遇並未受到影響”。法國奢侈品巨頭路威酩軒集團(LVMH)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伯納德·阿爾諾2023年12月表示,該公司在中國門店的顧客量比2019年增加了一倍,“我們必須滿足這一需求”。外企對中國市場的信心從中國美國商會日前發佈的2024年度《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中也得到了佐證。該報告顯示,中國市場仍然對在華美國企業具有重要意義,半數會員企業將中國列為全球前三大投資目的地,相比2022年增長了5個百分點;77%的會員企業並未考慮將生産或採購轉移至中國境外。

 

中國持續為外商發展提供廣闊舞臺。看好中國市場的不僅是美國企業,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説,全球礦業企業力拓集團對中國製造業活動持續回升充滿信心。力拓集團首席執行官石道成表示,中國基礎設施和汽車行業“非常繁榮”,需求強勁,“我們在市場上看到了這一點,我相信這不是短期現象”。德國《南德意志報》日前報道稱,德國外貿商會的一些最新民調顯示,絕大多數德國企業仍選擇留在中國,半數德國企業仍計劃繼續對華投資。中國市場的機遇看得見、摸得著,目前中國的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人,未來十幾年將達到8億人,對越來越多商品、服務的需求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消費升級的動能強勁。中國還將在綠色基建、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綠色生活等領域形成規模龐大的發展增量,孕育的投資和消費市場據測算每年將達到十萬億元級,潛力巨大。中國將不斷發掘和釋放這些市場需求,繼續擴大對全球各地優質産品、服務的進口規模,加大在中高端製造、生物醫藥等領域對外資的引進力度,持續為世界貿易、投資增長提供更加寬廣的天地。

 

事實一再證明“脫鉤斷鏈”論調不得人心。《紐約時報》日前報道,針對美國行業月度就業數據進行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美國政府從2018年開始對外國金屬、洗衣機和一系列來自中國的商品徵收關稅的措施收效甚微。該措施導致其他國家對美國産品徵收報復性關稅,使其在海外銷售的成本更高。加徵關稅對美國低收入人群造成了額外負擔,還增加了依賴外國要素投入的美國工廠的成本,這可能使美國商品更貴,國際競爭力下降。現實已一次次證明,經濟全球化進程不可逆轉,世界經濟的大海不可能退回到一個個孤立的湖泊,“小院高墻”“脫鉤斷鏈”“去風險”等論調與做法與時代潮流背道而馳,拖累自身發展,也嚴重削弱全球動能。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積極推進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持續為世界各國分享中國機遇創造良好條件。無論是“投資中國”招商引資活動、還是“外資24條”,都讓很多外商更加堅定了對中國市場、中國經濟的信心。

 

歐亞集團創始人兼總裁伊恩·佈雷默此前撰文稱,他今年在世界經濟論壇上遇到的幾乎每位有在華業務的《財富》500強首席執行官都計劃今年更多地前往中國。中國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的態度堅定不移,歡迎更多外資企業來華投資興業,深耕中國市場,共享發展紅利。

標簽: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