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昔對比瞰廈門 碧波盪漾展新顏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24-02-20 16:37:25 | 來源: 新華社 |
藍天白雲、清水綠岸、碧海銀灘……
廈門這座高顏值的生態花園之城備受矚目
難以想像
河湖海洋污染等問題
曾一度困擾這座城市
以筼筜湖綜合治理為引領
廈門自2002年起
相繼開展海滄灣、五緣灣、杏林灣
同安灣、馬鑾灣的綜合整治與開發工程
打造環繞廈門的“美麗藍灣”
五緣灣
位於廈門島東北部
海域面積17.05平方千米
曾經,這裡是曬鹽場、養殖場、垃圾場
一度被認為是不適合居住的地方
通過生態修復和綜合開發
五緣灣成為人海和諧的“城市新客廳”
廈門五緣灣栗喉蜂虎市級自然保護區地處繁華市區
包含騎馬山片區和通嶼濕地片區
分別為栗喉蜂虎的繁殖地和主要覓食地
總面積約40公頃
實行封閉式管理
自2011年保護區成立以來
栗喉蜂虎數量穩中有升
杏林灣
位於廈門集美新城中心區域
灣內水域面積6.9平方千米
21世紀初
因長期圍灣造地、未加節制的水産養殖
杏林灣的生態環境脆弱不堪
通過強化源頭治理、聚焦生態修復
灣區內的生物多樣性不斷增強
成為重要的生態濕地和鳥類棲息繁衍基地
每年11月至次年3月
成群越冬鸕鶿如約而至
在杏林灣水域覓食和棲息
形成“萬鳥齊飛”的生態奇觀
馬鑾灣
原為水域面積約22平方千米的半封閉海灣
為方便灣區內人員通行
1958年,廈門啟動馬鑾灣海堤建設
此後,大量水域被圍佔成蝦池魚塘
灣內水域面積縮減到原先的十分之一
生物種群數量迅速下降
通過海堤開口、退墾還海等措施
馬鑾灣水質逐步得到改善
水域面積擴大至8平方千米
擁有長達25千米的環灣生態景觀帶
76公頃的城市濕地公園
145種野生鳥類在此越冬或棲息繁衍
從“綠色廈門”
到“生態廈門”
再到“美麗廈門”
廈門以實際行動
繪就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畫卷
策劃:齊慧傑
監製:胡國香
終審:裴蕾
記者:陳倩 顏之宏
技術:密雅琪
編輯:譚慧婷 馮筱晴
素材來源:
廈門市委宣傳部
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廈門市觀鳥協會
新聞推薦
- 關稅衝擊之下,如何辦好自己的事?2025-04-11
- 晶片國産化率超九成 全國首個“四算合一”算力網絡調度平臺建成2025-04-11
- 一館連兩岸 家書續情緣2025-04-11
- 臺青施品卉榮獲“南昌市三八紅旗手”表彰2025-04-11
- 台灣科技館首秀電博會 助推兩岸高新科技融合2025-04-11
- “逐夢浙裏·創享未來”2025兩岸青年微短劇網絡大賽啟動2025-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