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經濟“唱衰論”如何被反復證偽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4-02-21 17:06:17 | 來源: 新華網 |
新華社記者宿亮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史可以説也是西方各種唱衰論調不斷被證偽的歷史。某些西方政學界人士和媒體戴著“有色眼鏡”,不可能看懂中國經濟攻堅克難的大邏輯,也不可能看準中國高品質發展的新勢能;他們打著自以為是的“小算盤”,不可能算清中國經濟應對不確定性的大運籌,也不可能算準中國經濟善做“長週期”的大賬本。
歷次“神預言”如何帶節奏
“中國糧食危機論”“中國造假論”“中國崩潰論”“中等收入陷阱論”……幾十年來,一些西方政學界人士和媒體多次通過這樣聳人聽聞的“神預言”,反復提出、炒作中國經濟即將衰退,試圖動搖市場信心,最後又反復以“看不準”而收場。
上世紀90年代初,時任美國世界觀察研究所所長萊斯特·布朗在《世界觀察》雜誌發表文章《誰來養活中國?》,稱中國快速發展將導致“糧荒”,將與世界“搶糧”,給全球造成衝擊。部分外媒隨後以此大做文章,把中國經濟發展渲染成對世界的潛在危害。
世紀之交,美籍華人章家敦出版《中國即將崩潰》,聲稱中國經濟存在“虛假繁榮”,煞有介事宣稱中國會在2008年之前崩潰。其“預言”失敗後,又一次次重新“設定”中國崩潰時間表。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期間,一些美國政要和學者把美國房地産泡沫和全球經濟失衡歸罪于“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高儲蓄率”。當時,位於危機“震源”的一些美國經濟學者鼓吹,中國才是世界經濟“危機的新震源”。
2015年,西方媒體重提“中國經濟崩潰論”,高調嘲諷“中國經濟行將崩潰”“中國模式走向末路”。一些國際投資機構和職業投機商試圖利用這種“神預言”攪動市場,以便做空中國資産,從中謀取鉅額利潤。
“歷史不會重復自己,但會押著同樣的韻腳。”幾十年來,西方媒體唱衰中國經濟的“神預言”此起彼伏,而這種言論都以失敗告終。
“中國崩潰論”為啥崩潰
“老調重彈”“經不起推敲”“反復碰壁”……一些有識之士因多次見證“中國崩潰論”的崩潰,早已對這種“狼來了”式的言論見怪不怪,認定西方對中國經濟分析“看不準”,對中國經濟的抹黑不靠譜。
“誰來養活中國?”2023年,中國糧食總産量13908.2億斤,再創新高,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布朗之問”沒有應驗,反而凸顯一個事實:即中國用佔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養活了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
“中國崩潰論專業戶”章家敦已淪為笑柄。摩根士丹利亞洲名譽主席傑克·沃茲沃思毫不客氣地評價:“你的‘中國崩潰論’只在你的書中存在。”2012年,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網站乾脆把章家敦再次預言“中國崩潰”與“2012世界末日”共同列入十大最糟糕預測。
分析人士表示,無論是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還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亦或新冠疫情嚴重衝擊全球經濟期間,中國不僅沒有成為“下一個崩潰的經濟體”,反而通過穩健的政策、堅實的經濟基礎,拉動地區和世界經濟復蘇。
坦桑尼亞知名國際時事評論員塞姆萬扎表示,“中國經濟韌性強勁讓西方懷疑論者無話可説”。亞洲時報網站副主編、克萊爾蒙特研究所研究員戴維·戈德曼也認為,中國經濟“即將崩潰”是誤導性的。唱衰中國,只會在事實面前反復碰壁。
幾十年來,從未真正“算準”中國經濟的唱衰抹黑者,一次次突破“下限”,不惜玩數據遊戲,或使用可笑論據,只為炮製中國經濟又要崩潰的“新料”。
“看不準”為啥還要一味唱衰
不難看出,每次西方唱衰抹黑中國的“高潮”都處於世界經濟出現危機、中國經濟面臨挑戰的時刻。西方政客和媒體把中國當成世界經濟增長乏力和本國社會經濟問題的“背鍋俠”“替罪羊”。
英國“尖刺在線”網站文章指出,新冠疫情後,隨著能源短缺和俄烏衝突,西方國家深陷經濟政治泥潭,這些人炒作“中國悲觀論”,是想從唱衰中國中得到“些許安慰”。然而給中國經濟“吹陰風”並不能解決自身問題。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理事長鄭永年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經濟就是在西方各種唱衰聲音中崛起的”,而西方之所以這樣做,無非是把“內部問題外部化”。
俄羅斯《勞動報》副總編莫羅佐夫表示,西方反復唱衰中國背後隱藏的陰謀顯而易見,即國際資本和投資不應該流向中國。不過,這種説辭沒有奏效,跨國企業普遍希望繼續從不斷增長的中國經濟中受益。
“看不準”中國經濟還源自頑固的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希望動搖外界對中國經濟的信心。當下,部分西方人士和媒體鼓吹“中國經濟見頂論”,一邊説中國經濟不行,一邊又説中國對其他國家實施“經濟脅迫”,充滿自相矛盾。
塞姆萬扎表示,2018年以來,面對巨大不確定性,中國經濟持續向好。西方對於中國在減貧、糧食生産和工業發展等領域取得的成就心知肚明,但選擇視而不見,繼續用毫無根據的言論攻擊中國。
美國知名經濟學家傑弗裏·薩克斯日前表示,大多數從事中國新聞報道的西方記者並不懂中國經濟。某些西方媒體渲染中國將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等説辭,純屬無稽之談。
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也説,西方國家要修復民主制度和實現自救須向內看,從自身找原因,而不是與中國為敵。(參與記者:熊茂伶、趙修知、孫萍)
相關新聞
- 2024-02-21新西蘭大品牌看好中國市場潛力
- 2024-02-20全球矚目中國龍年經濟“亮眼”開局
- 2024-02-20外交部:龍年春節讓世界看到中國經濟活力
- 2024-02-19一派忙碌景象!節後各地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推進
新聞推薦
- 春節推動台灣1月CPI上漲至2.66%2025-02-08
- 當DeepSeek現象級爆火,民進黨在幹什麼?2025-02-08
- 哈爾濱,那是台灣同胞心中永不褪色的故鄉眷戀2025-02-08
- 白先勇説崑曲:從《牡丹亭》裏找到中華文化的根2025-02-08
- 《哪吒2》扎了誰的心?民進黨官員曾揚言臺漫兩年超日韓2025-02-08
- 台灣教師區桂芝發表新書《課本中消失的文學生命與千古追求》2025-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