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島內年節的華夏味道

我的家鄉在台南,但因工作原因,我長居福建。今年過年,我從福州長樂機場直飛台灣高雄,驅車返回台南,回家奔赴一場醞釀了一年之久的家族團聚。除夕當晚,一道道豐盛的年夜菜,終於落成一頓中國人特有的團圓飯,一家十幾口和樂融融相聚于飯桌前,在外遊子與家中長輩傾訴著彼此的相思情。

 

有句閩南語俗諺道“年年春,年年富,給你哈田又哈厝”,是台灣島內年夜飯的最佳寫照。“春”字的閩南語發音同“剩”字,強調年夜飯必須豐盛且有慶余,代表著來年田間大豐收和生活良好足有餘糧。因為歷史原因,台灣有來自大陸各省的民眾,在年節美食交融上遂呈現出多樣化,譜出一桌的盛宴珍饈。

 

島內年節的華夏味道

售賣烤鴨的店舖

 

以我家中為例。每年除夕的年夜飯,桌子中間必須有一口火鍋,周圍搭配上雞鴨魚肉等豐富的菜品。火鍋從“無湯不成宴”演變而來,鍋口呈圓型,表示和樂團圓,雞魚則有大“雞”大利、年年有“魚”等寓意。雞鴨兩道菜因處理繁瑣,我母親一般直接購買現成的。雞是傳自老廣味道的羊城油雞,以油鹵做法放涼出菜,品味雞的原汁鮮味。鴨則是直接採買魯菜之光——北平烤鴨。面餅卷著大蔥、甜面醬,一口入嘴回味鴨油充盈舌尖的滋味。唯有魚我家會自己料理,煮的是廣西口味——蔥油魚。我去年赴廣西旅遊才發現,桂臺兩地烹魚方法如此相似。先是將魚炸得金黃酥脆,熬製一鍋甜口勾芡蔥油,淋在魚肉上,入口既有蔥香,又感酸甜,令人捨不得放下筷子。據家中長輩回憶,這是奶奶孩提時向鄰居廣西籍貫的眷村阿姨學習而來。一頓團圓飯匯聚了中國大陸各地的飲食精髓,傳遞到年夜相聚的碗筷之間,用年夜飯的色香味撫平著遊子一年的辛勞,也用其樂融融化解了家中長輩的思念之情,同時還提醒著我們不能忘卻華夏根脈,千年傳承下來的文明在觥籌交錯間繼往開來。

 

島內年節的華夏味道

老廣味道油雞

 

用過除夕年夜飯後,一家人齊聚在客廳,觀賞電視臺的除夕特別節目,品嘗瓜子、牛肉乾、魷魚絲、海苔卷等年貨小點,三三兩兩相互聊天,恨不得如倒豆子般將自己一年來的故事與家人分享,直到深夜。台灣的節慶習俗源自閩南一帶,在島內本地化與鄉土化的流變之中,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除夕夜間11點開始,全家會出動赴廟宇參與新春團拜。一眾人在宮廟主委和志願者的帶領下,持香祝願新的一年諸事順遂。廟宇方也會準備橘子和台南特有的府城椪餅,予以信眾分食,寓意來年大吉大利、擁抱平安。現場還會有“發財金”抽取活動,被抽中者意味著向廟宇外借發財錢母,許一個來年財源滾滾來的吉兆和祥瑞。團拜結束後,廟宇方備有煙花爆竹,在劈裏啪啦的震天巨響裏,轟轟烈烈地迎接新年到來。這部團拜大合唱,響徹城鄉每條街道,綿延不絕整個年夜。那是島內信眾的美好祈願,也是炎黃子孫源遠流長、綿延不絕的傳統和聲。

 

島內年節的華夏味道

除夕夜在廟宇裏參加新春團拜的信眾

 

在台灣年節習俗中,“初二回娘家”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出嫁的女兒會在這天返回“後頭厝”(娘家的閩南語,意為女方的背後靠山)探望父母,答謝父母養育之恩。初二這一天,各村廟宇門口還會舉辦宴請女婿答謝宴,主打一個全村同樂。我的外婆家是在雲林西螺的鄉下,廟宇還會在這一天搭建草臺戲班,邀請歌舞團體演出。除了現代歌舞演出之外,戲臺上還會有傳統布袋戲、歌仔戲等演出。我拉著外婆上臺合唱了一首當年紅遍大江南北的《愛拼才會贏》。外婆作為大家長的幸福感,在此刻從笑到合不攏的口中緩緩唱出,唱成一曲團圓的和聲,慰藉著長輩們每一個等待晚輩回家的不眠之夜。

 

千年華夏傳統綿延至台灣,許多都沒有變,同時也衍生出許多在地化的特色習俗,呈現著中國人對於傳承的重視。每一位炎黃子孫血液中的基因,在島內每一地、每一處年節的習俗與活動間,展現得淋漓盡致。我相信,刻畫在我們炎黃子孫骨子裏的血緣認同,會在每一個喜慶年節,演繹著中國人對先祖、對傳統文化的崇敬和熱愛,以華夏信念鑄成的畫筆,化作一幅瑰麗斑斕的中國式畫卷,持續描繪到韆鞦萬世。(作者:謝建鋐  本文圖片均由作者本人提供)

期待兩岸文化交流龍行龘龘、前程朤朤、跨越山海、繁花似錦

2024-02-06

近期,大陸一系列文化産品在台灣受到熱捧,“科目三”舞蹈短視頻在青年群體中爆紅,台北寧夏夜市舉辦“科目三”舞蹈競賽;電視劇《繁花》以其獨樹一幟的敘事審美風格在島內好評如潮,很多島內網友直言“想去黃河路打卡”;另一款深受大陸民眾喜愛的美食“一元一串的缽缽雞”也引發了台灣的美食狂潮,甚至有台灣網友把相關短視頻的魔性音響當作自己的鬧鈴聲。

 

期待兩岸文化交流龍行龘龘、前程朤朤、跨越山海、繁花似錦

 

社交平臺截圖

 

事實上,近些年來大陸優秀文化作品在島內頗受歡迎,《甄嬛傳》《瑯琊榜》《狂飆》等優秀影視劇多次在島內掀起追劇熱潮,現在台灣KTV點播排行榜上,前10名有一半是大陸歌曲,“讓子彈飛一會”等網絡流行語也逐步滲入台灣民眾日常生活,甚至成為兩岸民眾網上互動確認彼此身份的“暗號”……大陸文化影響力在台灣迅速擴大,關鍵就在於這些文化符號在島內容易産生共鳴共情。正如國臺辦發言人所言,兩岸中國人有著共同的文化根脈、共同的情感共鳴,哪怕人為阻隔,也難以減少,從未改變。

 

期待兩岸文化交流龍行龘龘、前程朤朤、跨越山海、繁花似錦

 

參加全國臺聯臺胞青年冬令營的臺青們盡情體驗冰雪樂趣(圖片來源:中國台灣網)

 

但客觀而言,當前兩岸文化交流面臨的形勢並不樂觀。民進黨當局執政以來全力推動“文化台獨”,其毒害非常大,台灣民眾尤其是青年群體對中華文化認同也呈現下滑態勢。馬英九執政期間,強調中華文化的主體性,力推兩岸文化交流,台灣民眾對中華文化認同度較高。自蔡英文當局上臺以來,從課綱、語言、歷史、宗教信仰等方面不斷“去中國化”,“文化台獨”愈演愈烈,不僅撕裂台灣社會,還製造了兩岸對立。另外,民進黨當局一方面強調所謂“構建文化傳播體系,讓台灣文化走向世界”,企圖通過文化傳播達到讓“台獨”分裂分子獲得國際社會對台灣地位的認同;另一方面則全力鉗制兩岸交流,頻繁動用行政司法等手段打壓參與者,製造“寒蟬效應”,甚至強制切斷兩岸文化交流渠道,如禁止愛奇藝等大陸影音平臺在台灣落地,千方百計降低大陸文化對臺影響力。

 

2024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塵埃落定,賴清德當選,可預見未來兩岸文化交流恐將面臨更多關山險阻。有輿論指出賴清德恐以更大力道推動“文化台獨”政策,利用所掌握的行政、司法權以及掌控的綠色媒體,全方位鉗制兩岸文化交流合作。但脫離中華文化是行不通的,台灣與大陸同祖同宗,中華文化在島內根基深固,兩岸文化交流內生驅動力強勁,台灣各階層群體對於全面推動兩岸文化交流意願越來越強烈。事實上,從島內民眾對“科目三”“舞統”台灣的戲謔態度,就可看出其對民進黨當局“反中”反到反智的譏諷與不屑。

 

期待兩岸文化交流龍行龘龘、前程朤朤、跨越山海、繁花似錦

 

1月28日,參觀者觀看首屆兩岸藝術家春聯展。(新華社記者 陳鍵興 攝)

 

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春節即將到來,多項兩岸文化交流活動在兩岸各地火熱展開。如,首屆兩岸藝術家春聯展日前在台北“江山如此多嬌”藝術館開幕,2024台北燈節將照往例繼續邀請上海代表團參加,以“同臺共舞一家親·同氣連枝閩臺情”為主題的閩臺青少年交流聯誼活動正在福州舉辦……在甲辰龍年來臨之際,我們有理由期待,2024年兩岸文化交流可以龍行龘龘、前程朤朤,跨越山海、克難前行,在未來的日子裏繁花似錦。(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副研究員謝楠)

展開全文

臺青東北行記——雪國初體驗

2024-01-16

連日來,各地的人們帶著對北方雪景和傳統文化的熱愛,紛紛踏上了東北這片神奇的土地,隨之兩岸同胞間也掀起了一股“東北熱”,大家紛紛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的東北遊趣事。我自小在台灣南部長大,過慣了酷暑與暖冬,東北的嚴寒之於我總是籠罩著神秘的白色面紗,只能朦朧窺探。終於,在2023年的冬天,我有機會踏足黑龍江,親身感受極寒之下的雪國文化。

 

臺青東北行記——雪國初體驗

 

哈爾濱中央大街夜景

 

因緯度使然,北方的天黑得早。飛機一路向北飛行,那便是沿著傍晚的彩霞,往北國暮色裏鑽。在萬米高空的機艙俯視雪域,舉目望去儘是沿著山棱覆蓋的白色雪線。出奇的是,北國的雪覆蓋地表卻不遮蔽沃土,傲嬌的黑土試圖衝出白色重圍,以不屈的靈魂支棱起,有一股隨時準備好迎接開春的倔強。

 

走出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迎頭一陣冷冽空氣,那是吸吐之間冰渣子都能沁入脾肺的酷寒。哈爾濱握有松花江畔的船運區位優勢,19世紀末,沙皇俄國為攫取中國東北資源、稱霸遠東地區開始修建中東鐵路。20世紀初,哈爾濱就已成為國際性商埠,先後有33個國家的16萬餘僑民聚集這裡,19個國家在此設領事館。哈爾濱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有“東方莫斯科”和“東方小巴黎”之稱。

 

有人説哈爾濱是一座多元文化之城。哈爾濱的中央大街異國風情濃厚,一幢幢巴洛克風格、哥特式建築屹立於街頭巷尾。與中央大街齊名的索菲亞大教堂,原先是俄國茶商出資建造的隨軍教堂,磚木結構撐起洋蔥式穹頂、紅墻立面,拜佔庭氣息威嚴而莊重。這裡的門票是人民幣20元,進入教堂內部參觀,肉眼可見未曾修復的斑駁墻面,呈現上百年文化意味。

 

臺青東北行記——雪國初體驗

 

索菲亞大教堂

 

有人説哈爾濱是一座英雄之城。沿中央大街行至松花江邊,堤防上有一座1958年建成的防洪勝利紀念塔,銘記著全市人民先後三次共同抗洪的豐功偉業。石塔上的文字一撇一捺間都勾勒出人民群眾團結一心、向災難抗爭之倔強,不服輸的精神和銳氣鋒利了石塔的棱角。道裏區的紅專街,每個清晨都熱氣蒸騰,名聞遐邇的東北早市在煙火氣韻間拉開帷幕。每天的六點到八點,一群起早貪黑的平民英雄用碳水向城市道早安,紅腸、粗糧大餅、排骨包子、油炸糕 ……一路逛下來是目不暇接,收穫滿滿。想來也是,只有足夠的碳水攝取方能抵禦嚴寒,用活力迎接嶄新的每一天。

 

臺青東北行記——雪國初體驗

 

防洪勝利紀念塔

 

還有人説哈爾濱是一座文藝之城。站在松花江南岸極目遠眺,西落的斜陽就著粉紫色的霞光,一如遲子建在長篇小説《煙火漫卷》裏描寫的那樣,落日燴入江面,燴出一碗哈市特有的胡辣湯。扭頭向東面看去,連通松花江兩岸的濱州鐵路橋(當地人稱老江橋),映出廖凡和桂綸鎂在電影《白日焰火》裏對戲時彼此眼裏的光焰;北岸的支流呼蘭河,是黑土地文學萌芽的根基之所,撫育出一代才女蕭紅,渲染出梁曉聲筆下形形色色的人世間。

 

臺青東北行記——雪國初體驗

 

遲子建筆下的哈爾濱日落

 

更有人説哈爾濱是一座灑脫之城。極寒氣候之下,熱情的東北人更願意專注於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用休閒娛樂驅使心靈狂奔。1990年,一位俄國商人創辦了首家哈爾濱啤酒廠,哈啤自此開支散葉,散落到全國每一處大排檔的冰箱裏。東北的洗浴文化也是出了名的,類似台灣早年的“三溫暖”。購買澡堂門票入場泡湯,而後排隊搓澡。搓背的花樣可多了,鹽搓、醋搓、牛奶搓等等。由於南方人沒有搓澡的習慣,剛搓起來我感覺後背火辣辣的疼。搓澡師傅用濃厚的東北腔告訴我已經很輕柔了,但我始終沒法習慣。搓完澡後可以前往公共休息空間休憩,這裡的設施令我大開眼界,遊戲廳、KTV、影院、書吧一應俱全,水果、飲品、小食全部免費,儼然是把全城所有的娛樂和快樂融入于一所澡堂子之內,難怪我在上海工作期間合租的兩位東北舍友提起東北洗浴都是讚不絕口。

 

走完哈爾濱的行程,下一站,我前往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的中國雪鄉。中國雪鄉是4A級旅遊景點----黑龍江雪鄉國家森林公園的另一個稱謂。這裡簡直可以算得上中國鄉村振興的模範教材。要有多麼精準的投資眼光,才能在厚重白雪淹沒的山谷間,投入財力和人力創建出一處山間聚落,民宿、酒店、溫泉、雪景連片開發,極大地帶動了周邊的就業。山谷間的雪鄉小鎮只做冬天旺季生意,每年十月開始降雪至次年四月,雪期長達7個月,積雪厚度可達2米左右。雪季到來的時候,商販與遊客搭配著沿街售賣的凍水果、烤奶、燒烤,一起在群山環繞間開啟一場場充滿白色浪漫的夜光派對。

 

臺青東北行記——雪國初體驗

 

牡丹江市雪鄉小鎮

 

臺青東北行記——雪國初體驗

 

雪鄉小鎮小販售賣凍水果

 

在這個繁華的盛世其實很難想像,200年前,牡丹江這裡曾是清廷文人避之唯恐不及的人間地獄:寧古塔。其實寧古塔本身不是一座塔,而是滿語音譯而來,意思是“六個”,也就是滿人六個祖先定居於此。不曾想代表吉利的六,幾經演化變成了那時的人間地獄,被文字獄所害的許多人都被流放到寧古塔。幸運的是,一些被放逐到這裡的文人墨客在這裡摒棄了朝堂之上的派系鬥爭,彼此放下成見,成立詩社,創作詩歌,讓文化的種子,在充滿千里風霜、萬里雪飄的這裡得以薪火相傳。正是這些流放者,在這片充滿蠻荒的黑土地上播撒了文明的火種,描繪了文化的底色。

 

臺青東北行記——雪國初體驗

 

挑戰潑水成冰

 

哈爾濱旅遊火出圈後,我在抖音上刷到一則小視頻,一位眼神清澈的小女孩,怯生生道一句:“我是‘小當歸’,我想去東北玩雪。”激起兩岸網友眾多評論,多個省市同步發出熱情邀約。其中有條評論:當歸當歸,中國的角角落落都歡迎你,把我看到破防淚目。兩岸融合與發展有許許多多的路徑,但終究會匯聚成一條回家的路,向我們緩緩地道一聲“歡迎回家”。(作者:謝建鋐  文中圖片均由作者提供)


 
展開全文

台灣新春戲曲演出鳴鑼登場

2024-02-20

台灣新春戲曲演出鳴鑼登場

圖為“開箱”儀式上的《八仙獻壽》演齣劇照。“國光”劇團供圖

 

台灣傳統藝術中心“國光”劇團近日在台北舉行“開箱”儀式,現場演出《八仙獻壽》《天女祈福》《財神進寶》等吉祥戲,邀請民眾共同參與,祝福眾人開工大吉,並宣佈開春第一檔戲將於3月亮相。

 

“國光”劇團自從1995年成立後,每年皆會遵循古禮,舉行開箱、封箱儀式。“封箱”儀式在農曆新年前舉行,由劇團箱管人員在裝有蟒袍、官衣、富貴衣和喜神的“大衣箱”貼上“封箱大吉”封條,代表結束一年的辛勞,併為戲神祖師爺“換袍”。新春伊始,則會舉行“開箱”儀式,將戲服從戲箱中取出來,象徵嶄新年度的開啟。

 

這位戲神祖師爺是唐明皇,即唐玄宗。《新唐書·禮樂志》記載,“唐玄宗既知音律,又酷愛法曲,選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園。”後世將戲曲界稱為“梨園行”,奉唐明皇為“祖師爺”,戲曲從業者常自稱“梨園弟子”。台灣傳統藝術中心主任陳悅宜説,“開箱”是傳統戲曲的特有儀式,此次由青年演員擔當主演,體現傳統京劇代代相傳。

 

“國光”劇團開春第一檔戲“永恒時尚·春分”,將於3月8日至17日在台灣戲曲中心演出,共演出6場、13個劇目。崑曲演齣劇目文武兼呈,文戲有全臺唯一專業崑曲演員溫宇航攜學生出演的《佔花魁》等,武戲有《盜甲》《夜奔》。京劇劇目包括《貴妃醉酒》《春草闖堂》《打金磚》等經典之作。

 

“台灣第一梅派青衣”魏海敏將在《長坂坡·漢津口》中為青年武生演員李家德助陣,青年旦行演員黃詩雅去年剛被魏海敏收為徒弟,也將在全本《白蛇傳》中挑大梁。“‘永恒時尚·春分’的創排體現劇團‘京昆並進’的規劃、細膩打造‘傳統老戲新美學’的用心和世代傳承的實踐。”“國光”劇團團長張育華對記者説。

 

記者張盼

展開全文

【海峽兩岸】我是海峽建設者 宛俞沁:把台灣味道帶到塞上江南

2024-02-19
展開全文

台灣春節怎麼過?

2024-02-09

台灣春節怎麼過?_fororder_捕獲.JPG

 

春節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傳統節日,兩岸中國人都在用各式各樣的傳統民俗活動寄託對新一年團圓、喜樂、平安的期盼。台灣同胞過春節有哪些有趣的年俗?辭舊迎新,島內民眾對龍年都有怎樣的願景?《海峽兩岸》邀您逛寶島、話年俗!

展開全文

台灣青年話年俗 拜大年

2024-02-14

新春佳節之際,台灣青年話年俗、拜大年,祝願兩岸同胞龍年大吉,萬事如意。

展開全文

台灣青年辭舊歲 迎新春

2024-02-11

在辭舊迎新之際,回顧過去的一年,你有哪些收穫?在新的一年,你有哪些期待和展望?甲辰龍年,讓我們一起昂首闊步,開啟新一年的耕耘與收穫。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