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黃埔歷久彌新,千年長城巍巍壯麗 兩岸藝術家“雲端”聯動共釋悠悠中華魂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4-02-29 12:01:56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中國台灣網北京2月28日訊(記者 常凱特 高嘉鴻)有一種文化,叫揮毫潑墨,有一種光芒,叫家國情懷。黃埔軍校百年曆程,櫛風沐雨,無數黃埔愛國人士為了信仰、理想前仆後繼。
“今天,我們用兩岸書畫家的大作、新作來紀念歷久彌新的黃埔精神,為推動兩岸關係向前發展,推動祖國的統一大業做出一份貢獻。”海協會原副會長王在希説道。
“中華文化歷經五千載依舊能源源不斷煥發青春,根源在於傳承。當前的兩岸交流雖然受阻,但我們還是要通過各種方式,讓台灣青年了解、喜愛我們同根同源的中華傳統文化。”
2月28日,“黃埔情——兩岸‘和衷共濟·共襄盛舉’中國長城藝術大展”在北京、台北兩地順利舉辦。(中國台灣網 常凱特 攝)
2月28日,“黃埔情——兩岸‘和衷共濟·共襄盛舉’中國長城藝術大展”在北京、台北兩地順利舉辦,兩地會場“雲端”聯動,兩岸同胞共敘情誼。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北京市黃埔軍校同學會代表,台灣黃埔退役將軍、軍人及其親屬,大陸、台灣及港澳知名書畫家、黃埔親屬學者以及書畫愛好者等近300人出席活動。
“黃埔情——兩岸‘和衷共濟·共襄盛舉’中國長城藝術大展”開幕式現場。(中國台灣網 常凱特 攝)
黃埔精神跨越百年,聯結兩岸精神血脈
黃埔軍校同學會副會長陳知庶表示,本次活動有利於增進兩岸同胞間的深情厚誼,共同推動兩岸文化交流與合作的不斷深化。“作為黃埔人,要把‘愛國革命’的黃埔精神與新時代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結合起來。”
“一部長城史,就是中華民族的團結、奮鬥、互助的發展史。它見證了中華民族由苦難走向輝煌,目睹了中華大地由貧瘠走向富裕,也必將看到中華兒女邁向祖國和平統一、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前景。”
黃埔軍校同學會副會長陳知庶致辭。(中國台灣網 高嘉鴻 攝)
百年前的中國,一所學校誕生於山河破碎、風雨飄搖間,黃埔!黃埔!成為無數熱血少年、有志青年的心之所向。
天地英雄氣,百年尚凜然。黃埔精神依舊啟發著今日之中國青年。一幅幅大氣巍峨的畫作,渲染出每個中國人心中的萬里長城,點點筆墨丹青,詮釋悠悠中華國魂。
“台灣青年一代對歷史的認知,長期受民進黨當局誤導,我們要有信心,相信當他們了解歷史真相之時,會明白為何兩岸不可分割。”王在希表示,“台灣青年一定會勇敢地站出來反對分裂,推動兩岸關係良性發展。”
海協會原副會長王在希接受中國台灣網採訪。(中國台灣網 高嘉鴻 攝)
壯麗長城綿延萬里,見證中華民族生生不息
巍巍長城矗立,歲月長河悠悠。
千年前一統天下的秦始皇,將斷續修建的防禦工事連接完整,用以抵抗來自北方的侵略。明代加以修築後,長城成為世界上最長、工程量最大的古代防禦工程。它是世界七大奇跡之一,是中華民族的脊梁,在文化、藝術、戰略上都有獨特的重要性。
長城所代表的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是中國人的根脈。
嘉賓欣賞展出畫作。(中國台灣網 常凱特 攝)
中國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在視頻致辭中表示,中華文化孕育著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創造力,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寶貴財富,是中華民族凝聚的精神力量。弘揚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是兩岸同胞共同的責任,希望兩岸同胞攜手前行,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長城是世界的文化遺産,更是中華民族的脊梁,用30年時間堅持‘長城文化工程’,我認為很值得。”至高美術館館長米良表示,很多作品都是首次展出,融入了兩岸藝術家們對長城、對祖國的情感。
米良向兩岸藝術家展示民族團結的畫作。(中國台灣網 高嘉鴻 攝)
多位寶島藝術家此次專程從台灣趕來北京參加,更凸顯著兩岸同胞對中華文化的尊崇和熱愛、對雙向交流的期盼和期待。
憶往昔,巍峨長城千年屹立,黃埔百年風雨崢嶸;看今朝,兩岸同胞攜手共進,民族復興前景光明。
無論風雲如何變幻,黃埔精神和長城精神始終是中華民族的不朽豐碑,指引著中華民族走向和平統一。
相關新聞
- 2024-02-29臺商臺企“浙”裏行,兩岸經貿交流開年紹興“首秀”
- 2024-02-29浙江籍港澳臺僑鄉親共話“新”願:為家鄉發展獻智獻力
- 2024-02-29臺盟中央召開紀念台灣人民“二二八”起義77週年座談
新聞推薦
- “抗戰是兩岸共同的歷史記憶”——2025“文化抗戰川渝行”活動舉辦2025-07-03
- 首屆海峽兩岸六月六曬譜日活動在上杭舉行2025-07-03
- 交流交友交心,漢臺青創城市合夥人在武漢雙向奔赴2025-07-03
- “童年想娘,老年想家”——台灣老兵高秉涵的守望與盼望2025-07-03
- 從台灣帶來一場美好的茶事2025-07-03
- 全省首個臺生聯合培養項目在泉州啟動2025-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