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銳評丨透過兩會民主讀懂中國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24-03-11 11:46:40 |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
中國兩會讓世界再次思考“何為民主”——在阿根廷《當代》雜誌主編伍志偉看來,中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實實在在為人民謀福利的民主。如他所言,一年一度的兩會,是外界觀察和理解中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窗口。
“我們把收集上來的意見和建議,歸納成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居家養老的適老化改造,同時更多的人關注老年餐廳這塊。”在今年中國全國兩會上,來自北京的全國政協委員孫潔圍繞完善老年助餐體系、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等帶來了多項建議。為讓自己的提案全面、真實地反映問題,過去一年,孫潔發放了數千份調查問卷,多次到基層實地調研、組織座談會。
今年正值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70週年、人民政協成立75週年。近3000名全國人大代表與2100多名全國政協委員從各地匯聚北京,把人民的心聲帶到中國最重要的參政議政平臺,為國家發展進步建言獻策,再次向外界展現了中國式民主的生機勃勃。
這些年,中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根據這一理念,全體中國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在中國兩會上,這些民主元素得到了充分展現和實踐。
以民主選舉為例,中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通過民主選舉産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來自生産服務一線的高級技師、新業態勞動者、紮根鄉村的“新農人”、村幹部……近3000名全國人大代表,代表14億多中國人民行使審議權、提案權、表決權、選舉權等權利。同時,全國政協委員來自各黨派、團體、階層和界別,通過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參與國家治理。“人大民主”與“協商民主”在兩會上相得益彰,展現了中國民主政治制度的鮮明特色。
兩會代表委員有個突出特點——身份和職業具有廣泛性和多元性,這讓他們對社會經濟發展脈搏有著敏銳感知。《國際銳評》梳理媒體報道發現,今年中國兩會上,從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護,到居民養老醫療教育;從綠色低碳發展,到科技自立自強,代表委員們的議案提案集中反映了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現象性和前瞻性問題。
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全國人大代表潘教峰在去年兩會上建議,國家制定統一的自動駕駛汽車技術管理標準,為智慧網聯汽車行業創造一個好的發展環境。中國政府多個主管部門高度重視這個建議,多次與他溝通,最終推動國家修訂發佈了相關行業指南,一些標準已經落地實施。
據統計,去年中國國務院各部門共承辦全國兩會期間提出的建議、提案超過1.2萬件,已全部按時辦結。各部門共採納代表委員所提意見建議近4700條,出臺相關政策措施2000多項,有力促進了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和社會民生改善。此外,全國兩會設立的“部長通道”“代表通道”“委員通道”,圍繞國家大政方針答疑解惑,拓展了與公眾溝通對話渠道。
很多觀察人士認為,當今中國的發展進步,不只是經濟的成功,也是民主政治制度的成功。
今年,盲文版政府工作報告首次亮相全國人大會議。對中國首位盲人全國人大代表王永澄來説,這是“摸得著的民主”,體現了國家對廣大殘疾人的關心以及保障代表依法履職的責任擔當。埃及貝尼蘇韋夫大學政治學教授納迪婭·希勒米認為,中國社會與經濟發展取得的偉大成就正是得益於全過程人民民主。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連續十多年在中國開展的民調結果顯示,中國民眾對政府滿意度連年保持在90%以上。
世界是多元的,民主發展絕不只有西方模式一條路。很多國家都在因地制宜地探索符合本國國情的民主政治道路。透過中國兩會,世界可以了解中國民主的微觀運行,觀察中國民主政治的制度優勢,讀懂中國發展進步的密碼。
(國際銳評評論員)
新聞推薦
- 兩岸攜手工程創新 推進綠色低碳發展2024-11-25
- 第四屆海峽兩岸(廈門)青年企業家籃球邀請賽落幕2024-11-25
- 馬龍確定訪台,台灣球迷直呼“請假去看龍哥”!2024-11-25
- 朱立倫強調“中華民族是根、中華文化是本” 馬英九12字批賴清德“新兩國論”2024-11-25
- 青春相約·逐夢燕趙——2024首屆冀臺冰雪嘉年華暨冰雪産業推介會在張家口市舉辦2024-11-25
- 臺胞“首來族”的專屬福利——福建土樓(永定)景區免票之旅盛大開啟!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