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臺生與歷史人物“對話” 觸摸覺醒年代的青春印記

“同學們好,我是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我主張‘思想自由,相容並包’,也非常樂於推廣新文化運動。”28日,北京師範大學臺生劉育宇身穿藏青色馬褂、戴著眼鏡,扮作蔡元培先生的模樣,聲情並茂地對周圍的臺青朋友説。

 

當天,一場以紀念五四運動105週年為主題的Citywalk(城市漫遊)在北京開展,吸引來自北京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等高校的27名臺生參加。

 

作為此次活動的策劃者之一,劉育宇向中新社記者介紹,除Cosplay(角色扮演)劇情演繹外,還設置了知識問答環節,“讓大家帶著問題遊覽,保持思考”。

 

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的任命狀長什麼樣?《新潮》《少年中國》《每週評論》都是怎樣的刊物?......帶著各自的“支線任務”,臺生們來到北大二院舊址,在這幢中西合璧風格、回廊結構的兩層灰色小樓中尋找答案。

 

就讀于北京師範大學的林海清借助館內留聲機播放的內容,在查看展板上的多幅圖片後,解開了心中的疑惑。“有了明確的目標任務,就不能走馬觀花,要認真地梳理出歷史脈絡,所以我現在對蔡元培的經歷記憶深刻。”她表示。

 

北大紅樓既是新文化運動的重要營壘,也是五四運動的策源地。在這裡,臺生們通過微縮景觀、復原場景、油畫等,沉浸式感受五四精神及其蘊含的青春力量。

 

“我們以戰勝國的身份參加巴黎和會,但在簽署《凡爾賽和約》時,收回戰敗國德國佔領的山東半島主權的訴求卻被置之不理。我想邀請大家到雜誌社發表自己的觀點。”扮作陳獨秀的中國政法大學臺生丘秉儒發出號召,收穫了臺青一聲聲幹勁滿滿的“好!”。

 

走進《新青年》編輯部舊址,南房、北房和靠街門的一間倒座小房環抱一個青磚灰瓦的小院,西墻上的青銅浮雕繪有陳獨秀、李大釗等人在此工作的場景,院中的魚缸裏還有幾尾紅色金魚。正是這座不大的四合院,見證了新文化運動的發展。

 

“看著這裡的陳設,仿佛書本裏的人物活生生出現在我眼前,感覺他們的觀點也更加振聾發聵。”丘秉儒告訴記者,他曾看過電視劇《覺醒年代》,此番對陳獨秀先生及其思想有了更深的認識,也希望與更多台灣青年分享這段崢嶸歲月的激情和感動。

 

就讀于中國人民大學的田咏珆在參加活動前查了許多資料、做了很多功課,了解到台灣民主自治同盟首任主席謝雪紅在青島期間深受五四運動和十月革命影響,改名為“雪紅”,並製作了一枚“謝雪紅”的印章,與其革命生涯相伴。

 

田咏珆用“同頻共振”概括此行感受。她受訪時表示,對謝雪紅堅持奮鬥的一生十分佩服,“很多台灣前輩在復興中華民族的進程中精誠奉獻,我們年輕人應該繼續發揚這種精神,使兩岸朝著更積極、和平、融合的方向發展”。(完)中新社記者 劉玥晴

標簽:臺生臺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