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臺青:“在這個充滿挑戰的世界裏,願我們都能像范閒一樣,堅定信念,勇敢前行”

“什麼時候才能看到《慶餘年》第二季呀?”這想必是每一位《慶餘年》劇迷心中這些年來的熱切期盼。作為台灣青年,我也不例外,迫不及待地等待著官宣的那一刻。自幼對文學和歷史充滿興趣的我,一直是大陸古裝劇的忠實粉絲。《慶餘年》第一季播出時,在台灣就引起追捧和熱議。時隔五年,終於看到了心心唸唸的《慶餘年》第二季,我和許多小夥伴一樣,每天都準時守候在螢幕前,期待著“男神”范閒登場。如今,第二季播完了,我真是感覺心滿意足而又意猶未盡。

 

臺青:“在這個充滿挑戰的世界裏,願我們都能像范閒一樣,堅定信念,勇敢前行”

 

回顧之前所有的劇情,若是用一個關鍵詞來形容男主角范閒,那就是“醒悟”。范閒,作為本劇的核心人物,其成長軌跡與思想覺醒貫穿于《慶餘年》故事之中。在第一季初期,范閒展現了出色的智慧和卓越的身手,但他對未來的規劃和社會的現實還缺乏深刻的思考。後來,隨著滕子京之死等一系列事件的發生,范閒開始直面社會的黑暗和世道的不公。他逐漸意識到自己肩負的使命和自己的真實身份,從而邁出了成長的重要一步。故事來到第二季,當范閒走出皇宮直奔鑒察院,用清水擦拭自己親娘所立的石碑時,他徹底醒悟了。他清楚地認識到自己要走的道路,並堅定地朝著確定的目標邁進。之後發生的種種,都是他逐步接近自己理想的過程和努力。

 

觀眾在見證范閒成長的同時,也仿佛在審視自己的生活與選擇。這種共鳴使得《慶餘年》不僅僅是一部電視劇,更是一場關於人生與社會的思考。劇中那句“男人長大只需要一瞬間”的臺詞,讓人深有感觸。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成長都是一段痛苦的歷程,但我們每個人的理想大抵都是能擁有范閒般的堅毅和善良,胸懷利他志向,勇敢迎接挑戰,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接近自身的圓滿。

 

縱觀古今,歷史總是不斷重復,許多劃時代的事件背後都有相似的思維模式。中華文化底蘊深厚,古裝劇不僅能講述豐富的歷史故事,還擁有細膩而優美的文學呈現。《慶餘年》雖然不是依託于正史,但其對權謀、法制、腐敗、民生等社會現實的深刻思考令人印象深刻,無一不展現出編劇對於人性的獨到見解。劇中的演員們更是用幽默風趣的表演為故事增添了不少生動趣味,獲得了大量觀眾的喜愛。

 

臺青:“在這個充滿挑戰的世界裏,願我們都能像范閒一樣,堅定信念,勇敢前行”

 

看影視如品人生。在《慶餘年》電視劇中,我仿佛看到了人性的複雜與世間的不公。范閒對於公平正義的追求,許多平凡人想有所為卻不能為的無奈,上到大人物的決絕、下到小人物的悲歌,都讓人感同身受。這些情節不僅是劇中人物的命運,更是我們現實生活的寫照。正如范閒和他的夥伴們在劇中努力追求著正義公平一樣,我們每一個平凡的人也在現實生活中為構建更美好的社會而努力著。《慶餘年》除了帶給觀眾精彩的娛樂體驗,更激勵我們在現實中追求正義、友善與公平,為實現理想而不懈奮鬥。這種與劇中人物的共鳴,使得觀看《慶餘年》不僅僅是一種娛樂,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和思想的啟迪。

 

總之, 《慶餘年》第二季不僅是一部被期待已久的續集,更是一段帶給觀眾深刻思考的人性與社會之旅。我期待著范閒在第三季繼續書寫屬於他的傳奇,也期待著與他一起進一步探尋成長與社會的奧秘。在這個充滿挑戰的世界裏,願我們都能像范閒一樣,堅定信念,勇敢前行。(作者:林卉妤)

《慶餘年》火到了台灣!這些總臺大劇已成台灣青年必追劇目!

2024-05-29

近日,總臺大劇《慶餘年(第二季)》掀起一波觀劇熱潮,截至5月28日,平均收視率為1.18%,觸達人次達5.48億次,收穫1164個全網熱搜。喜歡這部劇的,不僅有大陸觀眾,還有很多台灣的劇迷。

 

《慶餘年》火到了台灣!這些總臺大劇已成台灣青年必追劇目!

 

台灣影評人柯志遠在社交媒體發文感嘆:“《慶餘年2》,不枉我等了四五年!”“確認過眼神,范閒回來了!”

 

《慶餘年》在台灣有多火?

 

五年前,《慶餘年(第一季)》就曾收穫一波台灣忠實觀眾,結尾處留下的懸念,也吊足了台灣陸劇迷的胃口。此次《慶餘年(第二季)》開播,更是讓期待值拉滿。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華語環球節目中心記者孫雨彤對台灣劇迷進行了採訪。她發現,在台灣青年經常使用的某社交媒體上,《慶餘年》討論區中有近5000名劇迷參與劇情發帖和討論。

 

孫雨彤注意到,這些留言和討論,有繁體字,也有簡體字,使用不同字體的觀眾,都在分享交流著對同一部劇的看法。“通過這些場景,可以看到兩岸的觀眾有著同樣的話題和愛好領域,在暢所欲言地進行著文化的溝通和交流。”

 

《慶餘年》火到了台灣!這些總臺大劇已成台灣青年必追劇目!

 

孫雨彤還提到了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據台灣某網站運營者透露,在娛樂版塊增加陸劇和相關資訊,能使網站流量大幅提升,甚至佔到了整個網站流量的一半。

 

“這部劇的忠實觀眾不僅僅是台灣青年,其實各年齡段都有,學生、上班族、中年人都有在追劇。”孫雨彤表示,在台灣的捷運(地鐵)上,有很多年輕人拿著手機追看《慶餘年(第二季)》。“他們會把‘小范大人’挂在嘴邊,也會追‘飯碗夫婦’的CP。台灣青年追劇方式、追劇節奏、熱議話題和大陸青年是同頻共振的。”

 

《慶餘年》火到了台灣!這些總臺大劇已成台灣青年必追劇目!

 

台灣青年金潮新對以《慶餘年(第二季)》為代表的陸劇很感興趣,也一直在參與劇情討論。他認為,這部劇在台灣的熱播,其實是近年來中華文化和大陸流行文化崛起,對台灣年輕人影響頗深的結果。

 

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劉性仁教授接受孫雨彤採訪時表示:“追劇其實也是台灣的年輕人了解大陸的一種方式,能夠了解到最接地氣的大陸。在一些網絡追劇討論區,兩岸年輕人有共同話題。透過這種交流的平臺,年輕人可以拋開一些不必要的枷鎖,真正回到劇情的本身。兩岸的年輕人共同追一部劇,有共同的聊天主題,更能夠成為好朋友。”

 

《慶餘年》在台灣為什麼火?

 

在台灣劇迷眼中,《慶餘年(第二季)》火熱的原因,除了延續前一部的懸念設置、拍攝製作精良、演員表演出彩等,還有劇中的中華文化元素如詩詞、服飾等獨具吸引力。

 

把《慶餘年(第一季)》反復看了三遍的金潮新表示:“現在還能回想起第一季范閒醉酒吟詩的經典橋段。”

 

《慶餘年》火到了台灣!這些總臺大劇已成台灣青年必追劇目!

 

在孫雨彤看來,《慶餘年》在台灣的熱播,其實就是源於台灣觀眾對中華文化的了解和認同。“范閒醉酒吟詩的段落,同樣能引起台灣觀眾會心一笑。這些詩詞,不就是我們小時候語文課本裏學過的嗎?”

 

台灣青年觀眾也很關注《慶餘年(第二季)》等陸劇中的服飾文化。他們會在日常生活中穿著帶有傳統元素的漢服、旗袍等。身著這些衣服收看陸劇,在他們看來,“覺得好像回到了自己該待的地方。”

 

《慶餘年》火到了台灣!這些總臺大劇已成台灣青年必追劇目!

 

在孫雨彤看來,《慶餘年》在台灣的熱播,其實就是源於台灣觀眾對中華文化的了解和認同。“范閒醉酒吟詩的段落,同樣能引起台灣觀眾會心一笑。這些詩詞,不就是我們小時候語文課本裏學過的嗎?”

 

台灣青年觀眾也很關注《慶餘年(第二季)》等陸劇中的服飾文化。他們會在日常生活中穿著帶有傳統元素的漢服、旗袍等。身著這些衣服收看陸劇,在他們看來,“覺得好像回到了自己該待的地方。”

 

《慶餘年》火到了台灣!這些總臺大劇已成台灣青年必追劇目!

 

《慶餘年(第二季)》為什麼能成為爆款劇?在夏曉輝看來,具體原因有三點。

 

其一,人物形象豐滿。劇中每個人物都立得住,讓觀眾看後過目不忘,比如主演張若昀塑造的“小范大人”,還有老戲骨陳道明、吳剛、高曙光等,表演都堪稱驚艷。

 

其二,有好的故事。《慶餘年》本就是一個有著廣大粉絲的大IP網絡作品,又經過編劇合理且精彩的改編,為觀眾呈現了環環相扣的縝密劇情、豐富生動的群像塑造和偏輕喜劇的表達風格。

 

其三,製作精良。這部劇不管是場景還原還是服化道製作都精益求精,在細節上特別下功夫,令觀眾得到高水準的視聽享受。

 

還有哪些總臺劇在台灣很火?

 

不僅是古裝傳奇大劇《慶餘年》,年代大戲《繁花》《南來北往》《大江大河之歲月如歌》、現代都市劇《煙火人家》等,也都在台灣熱播。

 

《慶餘年》火到了台灣!這些總臺大劇已成台灣青年必追劇目!

 

△今年2月28日,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向台灣民眾推薦大陸影視劇,就提到了總臺播出的電視劇《繁花》《南來北往》《煙火人家》等。

 

與《慶餘年(第二季)》的古代場景不同,《繁花》的故事發生在上世紀90年代的上海,年代感和懷舊感讓很多觀眾印象深刻。

 

有台灣觀眾點讚《繁花》:“那個年代的穿著打扮、流行金曲和蓬勃向上的整體氛圍,這種時代印記只有我們中國人才會懂。”

 

有台灣學者則表示:導演王家衛用電影的光影手法,營造出老上海的特別味道;“交錯交織的劇情,讓人看了會入迷”;演員的表演貼合角色,遊本昌飾演的爺叔“渾身是戲”,簡直是劇中的靈魂人物。

 

《慶餘年》火到了台灣!這些總臺大劇已成台灣青年必追劇目!

 

另外,《繁花》的時代背景也是其在台灣的火爆原因之一。劇中故事發生的時間,正是改革開放後第一批來到大陸打拼的台灣商人進入上海的節點,這讓台灣觀眾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引發共鳴。此外,劇中出現的《冬天裏的一把火》《安妮》《再回首》《我的未來不是夢》等港臺老歌以及閩南語歌曲《愛拼才會贏》,也能讓台灣觀眾勾起回憶的漣漪。

 

還有總臺熱播的現代家庭題材電視劇《煙火人家》,因其反映出長輩傳統思想與現代年輕人碰撞的話題性,同樣受到台灣觀眾的關注。

 

“李衣錦被男朋友週到的爺爺奶奶百般刁難。”台灣某社交媒體上,這樣一條電視劇《煙火人家》的視頻片段引起熱議,台灣觀眾寫下幾百條關於劇情討論的評論跟帖,熱議不斷。

 

《慶餘年》火到了台灣!這些總臺大劇已成台灣青年必追劇目!

 

今年1月31日,國臺辦例行新聞發佈會上,發言人陳斌華表示:包括《繁花》在內,大陸影視劇等優秀文化作品近年來在島內頗受歡迎。除了作品本身是好作品外,還因為兩岸同胞同文同種、文化相通,對於劇情容易心領神會、共鳴共情。這就是文化的力量。

 

以《慶餘年(第二季)》《繁花》《煙火人家》《大江大河之歲月如歌》《南來北往》等為代表的總臺大劇,涵蓋不同年代和不同題材,都在台灣出圈熱播這一現象,在反映台灣青年及台灣民眾對兩岸文化交流的真實需求的同時,也進一步彰顯了總臺大劇的審美價值和品質保證。

 

《慶餘年》火到了台灣!這些總臺大劇已成台灣青年必追劇目!

 

夏曉輝介紹,總臺一直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秉承“為國家述史、為時代立傳、為人民抒懷”的創作理念,堅持“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這三個方面的選劇標準,不斷擦亮“大劇看總臺”的品牌。總臺好劇,搭起了大陸觀眾和台灣觀眾之間心靈溝通的橋梁,成為了文化交流的紐帶。

 

喜歡《慶餘年(第二季)》的台灣青年金潮新説:“我們(兩岸觀眾)其實同根同源,我們就是中國人,自然而然就會有文化的自信。只要我們用的都是中文,這個聯繫就是斷不掉的。”

 

未來可以想見,台灣的“陸劇熱”不會僅限于這幾部劇集,還會隨著兩岸交流交往、融合發展不斷擴大深化而持續升溫。兩岸中國人共同的文化根脈、共同的情感共鳴,即便時光流逝,即使跨越山海,哪怕人為阻隔,也難以減少,從未改變。

 

來源:中國電視報、CCTV-4、“CCTV電視劇”公眾號、慶餘年官微

 

(海峽飛虹中文網轉載自“CCTV4”微信公眾號)

展開全文

《慶餘年》編劇王倦:IP改編要專注于故事,最重要的是尊重IP

2020-10-21

10月19日,騰訊影業、新麗傳媒、閱文影視聯合騰訊新文創研究院,共同舉辦了名為“如何‘向融’?——IP作家對話影視編劇”圓桌論壇,探討在新文創生態下,網絡文學IP影視化改編的規律和方法。閱文集團白金作家唐家三少、閱文集團白金作家會説話的肘子、閱文集團著名作家天下歸元以及知名編劇李瀟、秦雯、王倦出席論壇並展開精彩對話。

 

唐家三少認為,成功的網絡文學IP改編,必須要能儘量保留原著的故事核、主設定,只有這樣才能在延續原著IP人氣同時,不斷破圈,推動IP的持續增值。王倦則認為,IP作者和編劇的相互信任以及深度交流,對IP影視化改編的成敗,有著重要的影響。

 

《慶餘年》編劇王倦:IP改編要專注于故事,最重要的是尊重IP

 

嘉賓合影 主辦方供圖

 

如何實現更高質高效的網絡文學IP改編,一直是行業高度關注的痛點。騰訊集團副總裁、閱文集團首席執行官、騰訊影業首席執行官、騰訊動漫董事長程武表示,隨著中國數字內容産業的“新基建”基本完成,要想持續打造出更多高水準、高價值的文化內容,需要進一步推動內容産業鏈耦合,尤其是對網絡文學、動漫這兩個“內容源頭”與影視行業這個“內容放大器”之間耦合模式的探索。這將成為推動中國數字內容産業佈局從廣度轉向深度、由高速轉向高品質發展的關鍵一步。而本次論壇的成功舉辦,無疑是針對這一命題的又一有益嘗試。

 

《慶餘年》成功的要訣是對IP的深刻理解

 

談及近年來最優秀的網絡文學IP改編作品,在場作家和編劇一致將票投給了《慶餘年》。這部由王倦操刀,改編自閱文集團白金作家貓膩同名小説的電視劇,在去年取得了收視與口碑雙豐收。《慶餘年》的改編會如此成功,同為IP原作者,唐家三少和天下歸元認為,最關鍵的原因,在於編劇對於IP原著的深刻理解。“《慶餘年》不好改。”唐家三少表示,IP改編劇本最重要的地方,是把IP人氣延續下來,在保留原著粉的基礎上,吸引更多的非網文受眾的粉絲。“這一點《慶餘年》就做得特別好,原著粉基本沒有不滿意的,又抓住了很多新觀眾的心,它的吸引力是全年齡段的。”

 

《慶餘年》編劇王倦:IP改編要專注于故事,最重要的是尊重IP

 

唐家三少 主辦方供圖

 

天下歸元認為,《慶餘年》的成功離不開貓膩《慶餘年》原著的高水準,更離不開編劇王倦對原著的理解。“王倦老師的改編,第一保留了原著的內核,第二用輕喜劇的方式闡述使劇作的觀賞性更高,第三成功勾畫了主要人物的群像。”

 

事實上,《慶餘年》也是騰訊影業、新麗傳媒、閱文影視“三駕馬車”的首次聯合製作,基於以IP為核心的騰訊新文創戰略,通過“自製+主投主控+聯合開發”的全方位佈局,有效的提升了IP構建的效率與品質。據悉,《慶餘年》第二季也已經正式啟動。

 

尊重IP精神內核,尊重讀者的情緒共振

 

如何處理好原創IP與改編劇本之間的關係?也成為現場熱議的焦點。

 

對此,王倦分享了自己對IP改編的經驗,“IP改編要專注于故事,特別重要的一個詞就是尊重。我既然接了這個IP,首先一定熟讀它,因為我要了解它的精神,要了解表現什麼意義,表現每一個人物。如果不夠尊重這個作品,改編很難獲得成功。”

 

除了把握作品的內核,王倦認為,了解讀者的想法、與讀者實現情緒上的共振也同樣重要,“我經常看一些連載的評論,透過評論可以看到讀者訴求本質是什麼,它有最樸素的情感在裏面。你可能挖得更深一些,抓住背後的那個經典的人類共情點。”會説話的肘子對此表示認同,“其實網文的內容、風格、品類更新迭代很快,所以網文作者要通過讀者理解現在的時代,讓讀者來告訴我們,時代變沒變,或是變成什麼樣。”

 

《慶餘年》編劇王倦:IP改編要專注于故事,最重要的是尊重IP

 

編劇王倦 主辦方供圖

 

站在編劇的立場,秦雯認為,好的IP改編就像是談戀愛,要彼此尊重,既要尊重原著IP的作者,也要尊重編劇自己,兩個人應該是站在一個平等對話的基礎上來改編。對此,天下歸元非常贊同,相比過去線性的改編過程,她期待未來IP作者能夠以策劃或顧問的身份參與到作品改編中。“互相理解,求同存異,相輔相成,最後水乳交融,是我期待的,IP作者與編劇間的理想狀態。”天下歸元説。

 

網絡文學IP開發的“大核心”

 

要實現網絡文學與影視産業更好的耦合,除了要推動IP作者與編劇間的有效協作,在李瀟看來,更重要的,還是要有一個完善、健康的産業鏈條。李瀟説:“我們現在並不缺好的作家和編劇,缺的是既懂IP作者和編劇,又能跟市場接軌的優秀製作人。”

 

這種需求,與騰訊和閱文的規劃不謀而合。程武表示,未來,騰訊和閱文將會以更大的決心和力度,持續加碼在影視領域的投入,充分發揮騰訊影業、新麗傳媒、閱文影視這“三駕馬車”的各自優勢,協同推進影視內容生産。

 

未來,新麗將持續堅持精品化戰略,聚焦頭部項目的製作。騰訊影業,主要聚焦主投主控,會在堅持“高品質內容平臺”基礎上,更多地扮演樞紐的角色。閱文影視由原來的閱文影業升級而來,將更多立足閱文豐富的網文資源,通過聚焦與外部合作夥伴的聯合開發,來更體系地推進網文IP的影視化,同時也會更多地參與到外部的關鍵作品當中。除了産業的深化佈局外,據悉,本次論壇的聯合主辦方騰訊新文創研究院,也將引入更多專業力量,對網絡文學IP影視化改編的成功經驗和模式規律,進行持續、系統的梳理和研究,切實助力更高效高質的網絡文學IP影視化改編,推動行業長遠健康發展。

展開全文

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入圍名單公佈 《長安十二時辰》《慶餘年》等將角逐最佳電視劇獎

2020-07-20

人民網北京7月17日電(劉穎穎)今天下午,上海電視節官方微博公佈了第26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入圍名單。其中,《安家》《鬢邊不是海棠紅》《長安十二時辰》等將角逐最佳中國電視劇獎,《老酒館》陳寶國、《小歡喜》黃磊、《長安十二時辰》雷佳音等將角逐最佳男主角獎,《小歡喜》海清、《在遠方》馬伊琍、《老酒館》秦海璐等將角逐最佳女主角獎。

 

據悉,第26屆上海電視節將於8月3日至8月7日舉辦,導演鄭曉龍將出任電視劇評委會主席,何冰、殷桃等將擔任中國電視劇單元評委。

 

完整入圍名單如下:

 

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入圍名單公佈 《長安十二時辰》《慶餘年》等將角逐最佳電視劇獎

 

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入圍名單公佈 《長安十二時辰》《慶餘年》等將角逐最佳電視劇獎

 

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入圍名單公佈 《長安十二時辰》《慶餘年》等將角逐最佳電視劇獎

 

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入圍名單公佈 《長安十二時辰》《慶餘年》等將角逐最佳電視劇獎

 

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入圍名單公佈 《長安十二時辰》《慶餘年》等將角逐最佳電視劇獎

 

(本文配圖來自上海電影節官方微博)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