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有夢、有愛、有家、有未來——寫在第十六屆海峽論壇召開之際

光明日報記者 殷澤昊 高建進 馬躍華

 

“祖國的發展是台灣同胞千載難逢的機遇。”在去年第十五屆海峽論壇上,經濟學家林毅夫深情邀請台灣年輕人到大陸發展,來“成就自己的一番事業”。

 

鳳凰花又開,鷺島再相會。第十六屆海峽論壇即將在福建舉辦,本屆論壇主會場設在廈門,福建有關設區市和平潭綜合實驗區也將舉辦相關活動。兩岸7000位新朋老友將再次歡聚一堂,相向謀未來。

 

海峽論壇始終堅持“民間性、草根性、廣泛性”定位,延續“擴大民間交流、深化融合發展”主題,這些都深受兩岸民眾認可。

 

“兩岸同胞同是一家人,本來就該常來常往,越走越近;本來就該共同合作,共同發展。”台灣台東縣長饒慶鈴説,過去兩岸深度交流時,台東縣觀光業興盛,大家都對經濟前景十分看好。那時,台灣與大陸從經濟交流到文化交流,從民間信仰交流到婚姻感情交流,從基層治理探討到青年創業交流,每個領域都有交流,百工百業欣欣向榮。

 

台灣中華婦女聯合總會主任委員雷倩認為,放眼全球,大陸的經濟發展十分亮眼,這也是台灣民眾應當牢牢把握、不容錯失的歷史契機。

 

海峽論壇是兩岸經貿交流合作最重要的平臺之一,也是促進兩岸民間交流的重要力量。歷屆論壇大會上,台灣嘉賓都圍繞兩岸融合發展機遇,以及他們在大陸追夢築夢圓夢的故事,進行各自的分享。

 

來自台灣南投的張博森于2013年來到大陸,如今他已成為廈門兩岸股權交易中心企業顧問服務部總監。談到為何選擇來到大陸發展時,張博森表示,大陸的就業環境和市場規模更有優勢,他相信來到大陸發展一定會有一番作為。

 

一位台灣台南青年,成了中國人民大學教師,連他自己都感到超出預期;一位台灣電視節目主持人,第一次坐高鐵過長江、黃河,不禁落淚:“原來我真的可以看到中國富起來!”在往屆海峽論壇大會上,多位台灣同胞登臺演講,用在大陸的親身經歷,講述兩岸之情,分享同胞之誼。

 

去年的海峽論壇上,兩岸青年的表現令人矚目。一個又一個青年站上舞臺,分享自己的故事。台灣青年李偉國説,台灣青年“登陸”一定要跟著祖國大陸政策走,這樣才能搶抓機遇,下好“先手棋”。台灣青年壽彥軒發出呼籲,如果對未來依舊迷茫,對夢想仍在追尋,那麼不妨到祖國大陸來看看……越來越多的台灣青年在大陸有夢、有愛、有家、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