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我在廈門,遇見你

廈門的浪漫,海佔一半。六月的廈門,最浪漫的事就是在第十六屆海峽論壇上遇到這些來自海峽兩岸的青年們。這裡發生的美好,足以證明兩岸一家人相逢的意義就在於照亮彼此。

 

我在廈門,遇見你

 

吳若瑀(攝影 左妍冰)

 

來自台灣新竹的吳若瑀在大陸書寫著自己的故事。她是平潭綜合實驗區的一名農業科技特派員。2017年,來到大陸的她,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帶動兩岸的産業交流,引領台灣的青年來大陸創業、就業。吳若瑀説:“這次來到海峽論壇,最強烈的感受就是青春力量。國家的未來以及産業的未來都要交給年輕人,未來兩岸青年可以有更多的交流,促進我們國家以及整個産業的發展。” 談到是什麼契機來到大陸時,吳若瑀説,在大陸,科技、動車、航天等事業的發展勢頭迅猛,港珠澳大橋的建設讓人驚嘆,這些都吸引著台灣年輕人來到這裡,尋找自己嚮往的舞臺。

 

吳若瑀在這次海峽論壇分論壇——海峽青年論壇上被問到最多的問題是為什麼會報名參加大陸的拖拉機駕駛員考試,而且還是全國首位參加這個類型考試的臺胞。吳若瑀説:“我覺得這件事具有時代意義,標誌著兩岸在機制融合方面有了更大的突破。我一直服務於福建平潭農業發展,得知臺胞在平潭也能參加拖拉機駕駛證考試就立刻報了名,當時就特別盼望儘快取得證書。”小小身材的吳若瑀努力在為兩岸農業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這也是大陸落實、落細台灣同胞在大陸享受同等待遇、推動兩岸融合發展的又一生動例證。

 

我在廈門,遇見你

 

呂碧燕(攝影 左妍冰)

 

習近平總書記曾説過,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一定要保護好、發掘好、發展好、傳承好。而她,就是推動中國中醫藥傳承的其中一員----來自台灣桃園的呂碧燕,2021年3月來到大陸進行考察。來之前,作為家族醫藥事業的第二代傳承人,呂碧燕考慮的是家族的中醫藥養生事業能否在這裡産生共鳴。很多先前來到大陸的朋友也都告訴她大陸市場很大。等真正來到大陸以後,呂碧燕發現大陸有關部門對中醫藥工作非常重視,對家族企業的發展有很強的推動性,在考察了一段時間後便決定留下來發展。她説:“我來到大陸之後,最大的感受就是兩岸要融合,小家變成大家。台灣青年需要來大陸多看看,不然在台灣永遠看不到大陸的美好。”

 

我在廈門,遇見你

 

林煜俊(左二)和棒球隊全體隊員合影(主辦方供圖)

 

林煜俊,廈門大學大四學生,他是閃閃發光的青春的代表。2023年9月發佈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提出,鼓勵兩岸青少年交流交往,支持閩臺兩地開展棒壘球等青少年特色體育項目合作。在這樣的契機下,福建省棒球隊于2024年4月正式成立。林煜俊在聽説要組建一支“閩臺聯合”棒球隊時就積極申請加入。隊伍組建後,他光榮地成為福建省棒球隊的隊長。林煜俊説,在隊裏,兩岸青年可以互相學習交流,一起品嘗美食。在他看來,閩檯球員相處就像兄弟。談到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林煜俊説:“剛組建隊伍的時候大家還不是很熟,我們去廈門大嶝島參加一個訓練,突然下起暴雨,球員在休息區裏。來自台灣台中的‘00後’隊員張員菘打開音響放起音樂,隊員們一起合唱耳熟能詳的中文歌曲。那一刻,雖然外面狂風暴雨,但屋內卻是溫馨無比。”

 

我在廈門,遇見你

 

陳竹音(攝影 左妍冰)

 

來自台灣基隆的演員、導演、電影人,目前定居在江蘇的陳竹音來大陸發展已有幾年。她説希望把自己的經驗介紹給台灣更多的青年影視創作者,讓他們了解大陸更多元化的舞臺,能夠在大陸追夢、逐夢,實現自己的夢想。她説,前幾天大陸青年演員胡歌到台灣與兩岸青年影視創作者對話交流引發很大反響。影視行業有巨大的影響力,台灣同胞也非常喜歡大陸影視作品,這大大推動了兩岸文化的融合發展。

 

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曾表示,我們一貫積極支持兩岸文化交流,歡迎台灣演藝人員來大陸發展,支持他們在大陸文化産業發展進程中分享機遇、實現夢想。陳竹音説:“台灣青年應該放下成見,為自己的未來想一想。當感受到自身發展遇到困境時,不要困在台灣,要勇敢地來大陸,也許會找到不同的解決方案。大陸同胞跟我們同文同種,而且現在大陸出臺的很多政策就是希望鼓勵沒有背景、沒有錢,卻擁有一顆勇敢逐夢的心的台灣年輕人來祖國大陸看看走走,一定會有完全不同的際遇。”

 

我在廈門,遇見你

 

許允禮(攝影 左妍冰)

 

第二次參加海峽論壇的臺青許允禮笑容明媚。她説,海峽論壇加強了兩岸交流的聲音,也傳遞了更多兩岸的溫度。作為一名台灣青年,許允禮特別希望能為自己所學的專業找到發展的舞臺。2021年,許允禮到東北師範大學擔任交換生後才發現,原來大陸有這麼多職業方向和選擇,於是她下定決心堅定紮根大陸、追夢圓夢。許允禮還説,她會努力邀請台灣的青年朋友來大陸、來廈門看一看。在天高地闊的這裡,一定能找到台灣青年自己的舞臺。

 

世間山河之廣,我們終會相逢;有幸相遇,願你們在大陸成為更好的人。(作者:左妍冰)

台灣青年:海峽青年論壇增進了兩岸青年的相互了解與情誼

2024-06-16

6月14日,第二十二屆海峽青年論壇在廈門開幕,來自海峽兩岸的青年精英、專家學者以及各界人士共550余人參加論壇。主旨論壇分為三個篇章,分別是“一脈相承 共築家園”“融合發展 青年擔當”“攜手同心 共譜復興”。兩岸青年分享在大陸學習、就業和創業的經歷與感悟,觀察嘉賓對分享內容進行深入解讀,探討兩岸青年融合發展的啟示和未來趨勢。

 

參加論壇的台灣青年紛紛表示,海峽青年論壇是一個非常好的平臺,兩岸青年可以在這裡相互認識了解,也可以進行創意的碰撞和分享,大家優勢互補,可以做出更多的事情。

展開全文

台灣青年唱響《我們相信》 希冀兩岸同胞攜手 共迎美好未來

2024-06-19

參加第十六屆海峽論壇的台灣青年分享他們參與海峽論壇的感受,演唱海峽論壇主題歌曲《我們相信》閩南話版,表達對美好未來的期盼。

展開全文

“希望兩岸青年共同繪製出更加絢麗多彩的未來”

2024-06-21

我是周暐閎,來自台灣台北,目前就讀于廈門大學,是一名戲劇影視學博士生。我參加了三屆海峽論壇,也是第三度踏入海峽青年論壇的殿堂。這是一個很好的平臺,在這裡我們學會了傾聽,學會了表達,學會了在尊重差異的基礎上尋求共識。這些經歷,如同一筆寶貴的財富,讓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自信,更加從容。希望兩岸青年攜手在海峽兩岸的交流中,共同繪製出更加絢麗多彩的未來。

 

“希望兩岸青年共同繪製出更加絢麗多彩的未來”

 

來自台灣台北的周暐閎(作者供圖)

 

海峽青年論壇是一個讓年輕人夢想起航的港灣。在這裡,我遇見了形形色色的青年朋友,他們眼中閃爍的不僅是對知識的渴望,更是對未來無限的憧憬與希望。在論壇上,我們暢所欲言,分享著各自的故事,探討著兩岸的現狀與未來。每一次對話感覺都是靈魂的洗禮,每一次交流都是智慧的昇華,每一次的參與都是心靈的觸動、思想的交鋒和情感的交融。每一位臺青的發言都能對我有所啟發,今後我還想參加這樣的論壇。

 

這個論壇宛如一個充滿活力的充電站,每次參與都讓我帶著滿滿的能量而歸。我聆聽了許多臺青動人的故事,這些故事不僅是其個人奮鬥的縮影,更是兩岸交流合作的美好見證。比如,來自台灣新竹的臺青吳若瑀,她在平潭綜合實驗區擔任科技特派員。在日常工作中,她不僅可以協助台灣企業了解大陸的法律法規以及産業政策,也可以向大陸民眾分享和交流台灣的産業經驗。

 

在海峽青年論壇的平行子論壇中,兩岸青年匯聚一堂,分享著各自的經驗與城市的獨特魅力。這裡是思想的集市,是創意的熔爐。我目睹了無數的思想火花在不同的論壇大廳中被激發,兩岸青年在交流的火花中相互啟發,彼此碰撞,誕生了一個又一個新穎的想法,為兩岸青年的合作指明瞭方向,為兩岸的共同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與希望。

 

無論是初來乍到的新人,還是經驗豐富的常客,海峽青年論壇都是助力個人成長的沃土。在這裡,我們不僅提升了自己的專業技能,更在思想的碰撞中拓寬了視野,學會了在多元化的環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希望兩岸青年共同繪製出更加絢麗多彩的未來”

 

周暐閎(左一)和他的朋友(作者供圖)

 

廈門,這個名字自幼便在我心中播下種子。2010年,我第一次踏上這片土地。2018年,當輕柔的海風裹挾著遠方的呼喚,我背負著行囊,踏上了求學之旅。那一年,我借助“小三通”的便捷,跨越了波光粼粼的海峽,抵達了廈門這片洋溢著魅力的土地。在此之前,我的生命篇章在台灣書寫,那裏記錄了我成長的足跡、學習的努力和工作的歷練。

 

而在廈門的生活,宛如一幅用時光精心繪製的畫卷,每一筆都蘊含著這座城市獨有的韻味與活力。我不僅見證了廈門的蓬勃發展,更融入了它的脈搏,感受著閩南人那份深沉而真摯的熱情與友好。這裡,古老與現代交織,傳統與創新並行,每一次呼吸都能感受到空氣中瀰漫的創意與激情。

 

這幾年,我逐漸擺脫了初來乍到的生澀,開始融入大陸的生活,學習使用支付寶和微信,體驗科技帶來的便捷。通過各種交流活動,我更加深入了解大陸的文化和歷史。記得在福建的一次兩岸茶藝活動中,我看到大陸的茶藝師仿佛一位古代的隱士,動作緩慢而有力,每一個細節都透露出對茶的尊重和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從選茶的講究,到溫杯的細緻,再到沖泡時水與茶葉的完美交融,每一個動作和程式都充滿對茶文化的深刻理解。而來自台灣的青年則帶來了在地高山茶,他們講述著每一片茶葉背後的故事,從茶園的雲霧繚繞到制茶工藝的代代相傳,讓我們仿佛穿越了時空,感受到了兩岸歷史連結的深度。茶香中,兩岸的茶文化在交流中碰撞,我們不僅品味了茶的香氣,更品味了文化的韻味。

 

在一次別開生面的音樂交流活動中,兩岸的青年們透過流行音樂這一共同語言,展開了深入的交流。大陸的青年帶來了原創説唱,歌詞中融入了地方方言和傳統文化元素,展現了年輕一代的文化自信和創新精神。而台灣的青年則彈唱了一曲融合了台灣少數民族音樂特色與現代流行元素的曲目,情感真摯,民族性、在地性極強。我們分享著各自的音樂故事,探討著如何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找到平衡,如何在兩岸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創作出能夠引起共鳴的作品。我們共同認識到,儘管兩岸有著各自不同的文化特色,但音樂的力量能夠跨越海峽,連接兩岸青年彼此的心。

 

“希望兩岸青年共同繪製出更加絢麗多彩的未來”

 

海峽青年論壇舉辦現場(主辦方供圖)

 

在大陸,我學會了欣賞不同的美,理解不同的文化,感受不同的情感。每座城市,每個論壇,每次活動,每次遇到的青年朋友,都已成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在這裡相遇,在這裡成長,在這裡攜手共創未來。期待更多的台灣青年來到大陸追夢、築夢、圓夢。讓我們在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上繼續書寫屬於我們的故事,繼續追逐屬於我們的夢想,在交流中成長,在合作中發展,共同迎接一個更加美好的明天。(作者:周暐閎)

展開全文

十六載雙向奔赴 未來可期共迎“繁花”

2024-06-20

夏日的鷺島,鳳凰花開,海水澄澈。淺淺一灣海峽早已擋不住親人回家的腳步。第十六屆海峽論壇大會6月15日在福建廈門舉行。兩岸同胞就像走親戚一樣,和老朋友聊聊家常,和新朋友握手言歡。海峽論壇架起了兩岸同胞感情的橋梁,一屆比一屆更精彩,一年比一年更熱絡。

 

十六載雙向奔赴  未來可期共迎“繁花”

 

自2009年至今,海峽論壇已經連續舉辦了16屆,成為促進兩岸各界廣泛交往、推動兩岸民間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十六年來,論壇始終堅持民間性、草根性、廣泛性定位,讓兩岸各領域各界別同胞通過海峽論壇厚植情誼、增進福祉。(中國台灣網記者 尹賽楠 攝)

 

“作為海峽論壇的‘老朋友’,我幾乎每一屆都如期赴約。”全國臺企聯常務副會長吳家瑩説:“海峽論壇以大眾喜聞樂見的嘉年華形式舉行,不僅讓兩岸同胞坐下來、握著手暢敘鄉情,更推動了兩岸各領域深入交流融合,是我們每年都期待的‘約會’。”

 

林煜俊是2024年4月才成立的“閩臺聯合”棒球隊的隊長。他説,閩檯球員相處就像兄弟。有一次訓練時下起了暴雨,球員們在休息區休息。來自台灣台中的“00後”隊員張員菘打開音響放起音樂,隊員們一起合唱耳熟能詳的中文歌曲。那一刻,雖然外面狂風暴雨,但屋內卻是溫馨無比。

 

十六載雙向奔赴  未來可期共迎“繁花”

 

6月14日,出席海峽青年論壇的嘉賓共同啟動第二十二屆海峽青年論壇。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一個溫馨的場景背後折射的是兩岸中國人共同的文化根脈、共同的情感共鳴。兩岸同胞有著千絲萬縷阻隔不斷的聯繫,兩岸一家人,常來常往、走近走親是骨肉同胞的樸素願望。

 

自2009年首次舉辦以來,海峽論壇始終堅持“民間性、草根性、廣泛性”定位,不斷豐富內涵、創新形式、提升實效,已成為規模最大、涉及範圍最廣的兩岸民間交流盛會。本屆論壇期間,台灣政黨代表、行業代表、社團負責人,以及工青婦、科教文衛、農漁水利、民間信仰等各界嘉賓約7000人踴躍參會。基層交流、青年交流、文化交流、經濟交流四大板塊精彩不斷,50場活動亮點紛呈。各分論壇深入基層社區、鄉村,聚焦經濟、文化、青年各個領域:從“同名村·心連心”聯誼到兩岸青年跨海歡聚,從基層交流治理到鄉村振興共同富裕……海峽論壇不斷加入新的元素,開拓新的領域,助推兩岸民間交融之路越走越寬。紅火熱絡的場景充分彰顯出兩岸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的主流民意,充分展現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蘊含的內在動力、累積的深厚基礎已經形成不可逆轉的歷史趨勢。

 

首次參加海峽論壇的中國國民黨副主席連勝文表示,台灣民眾普遍希望兩岸和平,互惠互利。“我們要為了兩岸多數人的福祉和未來,積極誠懇地推動和發展兩岸關係。”

 

十六載雙向奔赴  未來可期共迎“繁花”

 

 首次參加海峽論壇的中國國民黨副主席連勝文在論壇大會上表示,從我們先人歷史當中可以看到,作為一個道道地地的台灣人,也可以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中國台灣網記者 尹賽楠 攝)

 

從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31條措施”“26條措施”“11條措施”到“農林22條措施”,再到《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大陸持續推出“含金量”高、“含情量”深的政策舉措,不斷推動兩岸融合發展、兩岸交流合作提質增效。

 

與大陸方面堅持不懈擴交流、促融合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民進黨當局罔顧民意、變本加厲的“脫鉤斷鏈”。從2016年5月上臺以來,民進黨當局百般阻撓限制兩岸交流合作。今年5月20日賴清德就任台灣地區領導人,更是拋出極具挑釁意味的“台獨自白”。賴清德上任剛滿一月,據台灣最新民調顯示,支持賴清德的民眾比例不到一半。顯而易見,賴清德、民進黨代表不了島內主流民意,改變不了兩岸關係的基本格局和發展方向,阻擋不了兩岸同胞走近走親、越走越親的天然情感和強烈願望。

 

十六載雙向奔赴  未來可期共迎“繁花”

 

廈門啟達臺享創業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范姜鋒2014年來廈門創業,10年間見證了大陸各領域發展進步,實現了從“創業人”到“擺渡人”的轉變,帶領團隊推動4萬名台灣青年“登陸”交流。范姜鋒説 ,“親望親好,在兩岸交流大潮中逐夢前行,一顆種子可以變成參天大樹。”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兩岸同胞在國家統一和民族復興的道路上有著共同的責任和期盼。我們相信,只要兩岸同胞共同把握歷史大勢,堅守民族大義,和衷共濟、同心同行,就一定能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迎來繁花似錦的美好未來。(作者:常濱)

展開全文

“一彎淺淺的海峽隔不住兩岸的情誼”

2024-06-19

“我在廈航工作已有7年的時間,第一次對來大陸工作有強烈的歸屬感是源於有一次我執行從泉州出發的航班,一位年逾八旬、行動不便的旅客第一次搭乘飛機。我注意到老人家的表情有些緊張,於是我蹲下身來,用閩南語問他有沒有吃飽、需不需要喝點茶。在交流中,他慢慢放鬆下來,露出了笑容。此刻,鄉語鄉音化作情感的紐帶,讓我感受到一彎淺淺的海峽隔不住兩岸的情誼。”作為廈門航空招收的首批台灣乘務員的陳于萱,在第十六海峽論壇期間接受記者採訪時這樣説。

 

“一彎淺淺的海峽隔不住兩岸的情誼”

 

台灣乘務員陳于萱(主辦方供圖)

 

身材高挑的台灣姑娘陳于萱告訴記者,飛行過程中會遇到來自大陸不同省份的人,每條航線的特點也不一樣,感覺很有意思。比如飛四川、重慶的航班,乘客就特別喜歡吃辣。經過多年的執飛錘鍊,陳于萱如今已成長為一名乘務長。她説:“我在大陸找到了發展的舞臺,希望有夢想的臺青也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事業藍天。”

 

如今,廈航臺乘隊伍中有19人已在大陸成家立業。今年初,面向台灣同胞的廈門市保障性商品房也開放選購,這也為臺青在大陸安居樂業增添助力。陳于萱説:“未來,我將繼續在萬米高空搭建兩岸融合發展的橋梁,幫助更多的同胞暢行兩岸,讓愛回家。”

 

“2020年,我選擇來到大陸,是因為我覺得這裡的市場非常廣闊,文化環境也很友好。只要帶著你的作品,帶著你的夢想,帶著你的勇氣來大陸,就可以追夢、逐夢、圓夢。” 來自台灣的陳竹音,原本是武打動作演員,來到大陸後,她做起了微電影人,目前正在籌備拍攝一部有關海峽兩岸青年的短片。在陳竹音眼裏,大陸的市場是多元的,可以拍電影,也可以拍微電影,還可以做短視頻,形式多樣,而且承載的平臺也非常多。當記者問起陳竹音的夢想時,她自信滿滿地説:“我想用我的片子講述中國的故事以及兩岸青年的故事,希望這些故事能被更多的人看到,進而了解中國、認識中國。”

 

“第一次來廈門,感覺很親切,這裡的海風、這裡的飲食和台灣都很相像。在計程車上,聽到司機師傅説話,覺得就是在台灣。”第一次參加海峽論壇的台灣青年張瀛説:“海峽論壇是兩岸民間交流很好的平臺,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台灣青年加入到論壇當中,為論壇注入了青春和活力,我們都應該珍視這樣的活動。”張瀛告訴記者,兩岸同胞一定要多交流,多溝通,這樣才能知道對方的想法,也才能相互理解。兩岸同胞本來就是一家人,海峽的距離阻隔不斷兩岸同胞的骨肉親情。

 

“我覺得兩岸之間的交流和互動特別重要。之前我認為自己是一個離不開台灣的人,但來到大陸和楊洋的相遇、相識,改變了我的想法。後來我們走到一起,組建了家庭,還擁有了一對龍鳳胎。”來自台灣的熊天平在第十六屆海峽論壇期間舉辦的海峽兩岸婚姻家庭論壇上接受採訪時説。

 

“一彎淺淺的海峽隔不住兩岸的情誼”

 

台灣藝人熊天平和北京姑娘楊洋(攝影 馬曉葉)

 

台灣藝人熊天平和北京姑娘楊洋是一對參加過十幾屆海峽兩岸婚姻家庭論壇的“老人”。他們覺得論壇一屆比一屆辦得好,既能見見老朋友,又能結交新老朋友,一年一次在這裡的相遇,得知彼此過去一年都做了什麼,今年又要做什麼,彼此碰撞思想,很過癮。

 

熊天平和楊洋都對音樂有著無比的熱愛。多年來,他們一直致力於用音樂推動兩岸文化交流,結合自身真實生活經歷,創作出多首兩岸題材的歌曲,像《一家親一個夢》、《我們心相連》等,用歌聲架起愛的橋梁,讓兩岸同胞心相連。當記者説到海峽論壇主題歌曲《我們相信》時,他們兩個頓時打開了話匣子,還現場唱起了閩南語歌曲《思慕的人》:“有看見思慕的人,惦在阮夢中,難分難離,引我對著汝,更加心綿綿……”

 

“一彎淺淺的海峽隔不住兩岸的情誼”

 

台灣世新大學新聞系教授江岷欽

 

“ 青春不想留白,就到大陸來,這裡有尋夢逐夢的大平臺。”台灣世新大學新聞系教授江岷欽説,年輕人有活力、有熱情,他們能把自己的生命能量釋放出來,在兩岸交流中扮演重要的橋梁角色。年輕人如果能夠把橋搭建起來,兩岸最大的障礙就能夠簡單超越。

 

賴彥君今年是第二次參加海峽論壇。15年前,他懷揣著法律的夢想從台北來到武漢大學求學,和幾十萬大陸的法律學生一起參加司法考試,並成為湖北省首位台灣居民律師。在長時間的兩岸服務中,賴彥君感受到兩岸用語的差異。她舉例説,一次大型活動中辦公電腦臨時出了問題,收到求助信息的她被要求“速帶筆記本過來”。當時,賴彥君用最快的速度帶了一本精美可愛的紙質筆記本到現場,結果鬧了笑話。有了這個小插曲,賴彥君後來便多加注意了起來,尤其是面對公益法律服務時,會著重去準確理解雙方意思,並用大家都能聽得懂的方式表達出來,從根源杜絕誤會發生的可能性。

 

“一彎淺淺的海峽隔不住兩岸的情誼”

 

台灣青年賴彥君(主辦方供圖)

 

賴彥君説:“海峽論壇是一個充滿夢想和希望的舞臺。通過與兩岸朋友的互動,能深深體會到他們對夢想的執著和追求。希望大家彼此激勵、共同成長,都能找到自己的發展方向。跨越海峽,心手相連,讓我們一起來大陸追夢、築夢、圓夢。”(作者:如之)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