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進博會是非常重要的舞臺,我們既是參與者也是受惠者”

“對於臺企而言,進博會是非常重要的舞臺,我們既是參與者也是受惠者。” 在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現場,南僑董事長陳正文説。南僑集團已連續七屆參展,從第一屆90平方米的“見習觀摩”到本屆260平方米的中央區展位全情投入,今年簽約金額也創歷史新高。陳正文表示,“我們期待依託進博會這個開放共享的世界級大平臺持續成長,在國內外構建起高品質烘焙食品供應鏈。同時也期待助力其他臺企加入這個朋友圈,共同領略進博會的魅力。”

 

“進博會是非常重要的舞臺,我們既是參與者也是受惠者”

 

11月6日,南僑食品集團在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現場舉行簽約儀式。(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據統計,第七屆進博會共有22家臺企報名參展,展位總面積約2235平方米,涉及食品、消費品、裝備、醫療、服務貿易5個産業領域。眾多臺企搶抓機遇,簽約合作,取得纍纍碩果。全球頂尖的健身器材生産商喬山與40多家經銷商簽約,意向金額突破8億元人民幣;南僑食品集團今年舉辦4場簽約儀式,總金額逾4億元人民幣……喬山健康科技集團中國區總部執行長李永楷驚嘆于進博會的巨大影響力,他説:“無論是立足擴大品牌影響力,還是著眼尋找新商機,喬山都在這個舞臺上取得了豐厚碩果。我們對大陸市場始終保持最大期待。”臺達集團-中達電通總經理宮鴻華認為,“大陸發展速度很快,多元化的需求不斷加強,臺達也需要因時而變,通過進博會平臺進一步尋找新的機遇,加強合作交流”。

 

“進博會是非常重要的舞臺,我們既是參與者也是受惠者”

 

11月6日在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消費品展區喬山展臺拍攝的運用AI技術的跑步機。(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越來越多臺商臺企正主動步入大陸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快車道”。近期,大陸各地舉辦了一系列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兩岸經貿交流活動,引導支持臺商臺企融入高品質發展,搶抓高水準共建“一帶一路”機遇,實現更好更快發展。如第27屆京臺科技論壇、第五屆海峽兩岸(陜西)經貿科技合作大會、第十九屆贛臺(廬山)經貿文化合作交流大會、第十八屆湖北·武漢台灣周、第15屆東莞台灣名品博覽會、2024年貴州·台灣經貿交流合作懇談會、遼臺經貿交流合作周等。

 

隨著雄安新區建設不斷推進,越來越多臺胞臺企來這裡參訪、考察、創業,希望在這片飛速發展的熱土上抓住機遇。據統計,今年3月以來,雄安新區已接待14批次近400名臺胞參訪考察。今年45歲的許瑋泰是雄安新區首家台灣菜館秋霞飯店的創始人。許瑋泰説,相較于台灣,大陸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雄安是我可以親眼見證它成長的國家級新區”。他建議更多臺胞將視線投向大陸,投向雄安新區,親自來這邊走走看看,感受大陸的發展變化。今年8月至10月,在雄安新區居住考察近兩個月後,另一名臺胞童上庭決定在這裡投資,開一家台灣茶葉店。童上庭説,在雄安新區開設台灣茶葉店不僅是一項商業活動,更是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和融合發展的嘗試,“兩岸一家親嘛!”

 

“海峽兩岸對於科技創新都有彼此的精彩和成就,如果能攜手合作,必能結合自身優勢,讓兩岸的科技産業及創新發展更為飛速進步。”近日,在第五屆海峽兩岸(陜西)經貿科技合作大會上,中國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表示。

 

“進博會是非常重要的舞臺,我們既是參與者也是受惠者”

 

海關總署近日公佈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10月,大陸與台灣進出口貿易額同比增長9.4%。其中,大陸從台灣進口1785.78億美元,同比增長9.3%;大陸向台灣出口617.89億美元,同比增長9.8%。

 

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是兩岸主流民意,也是擋不住的趨勢。大陸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和穩定力量。祖國大陸發展進步始終是臺胞臺企的最大機遇,廣大臺商臺胞應乘勢而上,把握機遇、選準方向,在兩岸融合發展中收穫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和民族復興參與感,獲得更大利益福祉。(作者:常濱)

臺生進階之路:從實習生到引路學長的轉變

2024-10-30

2016年,還在台灣讀大二的我,因為多次到大陸高校做短期交流,所以萌生了有機會一定要來大陸深度實踐的念頭。同年暑假,我通過簡歷投遞的方式,來到浙江嘉興開啟了我的首段大陸實習經歷。這家公司是江南一帶數一數二的絲綢貿易企業。我實習的部門主要負責絲綢製品的國內外貿易,我們部門的工作對內需要探訪工廠、車間、倉庫,對外則需要佈置展廳、接待外商以及線上網店維護。另外還有一項特別有意思的工作,就是在每個工作日早晨針對絲綢期貨市場做盯盤及分析。在嘉興一個月的實習經歷為我打開了一扇窗:工廠中的全自動化抽絲、編織、染色,是智慧的高度;展廳、外商、網店的運維經驗,是視野的廣度。一種嶄新且紮實的工作體驗引領我透過這扇窗,看向島內無法望見的更高更遠的風景。

 

臺生進階之路:從實習生到引路學長的轉變

 

本文作者(右一)與參加浙江臺生實習計劃的小夥伴在嘉興烏鎮的古巷裏打卡

 

2016年是互聯網科技迎來騰飛的時候,目光所及的一切似乎皆可連結到網上,讓生活充滿了驚奇且便利的萬般可能性。在嘉興,我辦了人生第一張大陸銀行卡,開通了移動支付,迎來消費的新奇模式;第一次使用了外賣軟體,享受到在家中也能不下廚就吃上熱騰騰的美味飯菜;第一次騎上了共享單車,感受掃碼即走的暢快騎行體驗;也利用週末之餘打卡世界互聯網大會的烏鎮永久會址;還在返臺前搭乘了半小時的動車,前往上海見識魔都的繁華——那時的我也根本沒想到幾年後會在上海這座城市工作。

 

實習結束後,部門為我辦了一場歡送會,這些年我和同事們依然在微信上保持著聯繫。部門同事結婚、生娃,也都會與我分享喜悅,我也會送上誠摯的祝福。後來我在上海工作那陣子,還曾前往嘉興,探望以往的職業導師。一個月的實習期,讓我見到了不同的風景,更收穫了一眾一輩子的摯友。

 

在第一次大陸實習經歷過後,我對於職業規劃有了新的認知。我期盼著畢業後在大陸這片充滿機遇、時刻給我驚喜的土地上去試試自己的能耐。於是,在大三的暑假我選擇到廣州實習。這次的實習我抱持的心態已經從開闊眼界、拓寬視野轉化到了解就業生態、找尋就業機會。當時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春風席捲大陸,創業公司如雨後春筍般萌芽。我實習的公司是一家服務於新創企業的孵化器載體,以地産加金融的疊加理念協助創業者克服初創路上的種種困難。這次的實習同此前不一樣,新創公司的員工大都呈現年輕化,在90後居多的辦公室,一眾大學畢業生從各地一同相聚在廣州共同打拼。年輕人們彼此不分你我,不同的文化交融在一起碰撞出許多不同的體驗。現在想來,當時年輕同事之間對於未來生活的憧憬和在工作上的熱忱,是我到現在都不能忘懷的深刻共鳴。

 

臺生進階之路:從實習生到引路學長的轉變

 

本文作者(右一)與實習公司小夥伴在廣州遊戲産業高地科韻路合影留念


 

有一次,領導安排我們將政府單位的創新創業扶持政策結合自己基地的資源,出一個給予配套企業的協助方案。當時我考慮到微信群發不足以完整地講述方案,並且給予每家客戶企業的方案也需要呈現不同的個性化,因此我選擇了最接地氣的方式——掃樓。我用一週的時間,拜訪了整棟樓28層的大部分企業,將定制方案帶給各家新創企業的決策人。而後因為這件事,我被領導公開表揚具有“拼搏精神”,也得到了畢業即轉正的提前批offer。那是我第一次在大陸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在職場上獲得認可。

 

實習期內,隨著工作的深入開展,我在工作中接觸到了許多各行各業的精英。每當客戶在講述行業趨勢時,我明顯發現自己聽不懂也插不上嘴。我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也逐漸明白在行業紮根、學歷層次的基礎上,我還必須加倍努力。我在一樁樁的項目裏磨平了身上大學畢業新生的棱角。實習結束後,我給自己定了個目標,要在大陸繼續求學深造、提升自我。後來我考入暨南大學攻讀碩士,廣州成為我在大陸的築夢之地。現在我又開始攻讀博士,讓自己不斷學習進步。

 

臺生進階之路:從實習生到引路學長的轉變

 

 參與廣州長期實習的台灣同學們在廣州城市規劃館外打卡合影

 

在碩士求學階段,作為一路走來享受大陸發展新機遇的臺生,我覺得自己也該將這份情誼和收穫傳遞下去。在課餘時間,我開始協助學校和相關單位組織臺生赴廣州實習。除了已經成為年度品牌活動的台灣大學生廣州暑期實習活動外,我還協助策劃了台灣大學生廣州長期實習活動。我對接了網易遊戲、廣藥集團等一批世界知名的實習企業。從我自身也是學生身份的視角出發,長期實習的亮點在於臺生進入大型知名企業實習能夠更加系統性地學習到專業知識、在組織架構完善的企業中培養職場人的涵養,以及更加精準地把學生和企業的需求對接到一起,將暑假兩個月的實習擴展為大四下學期的五個月實習,學生與企業的融入度也更高。企業若是有意願,也能在實習結束後直接發放offer錄用。長期實習結束後,有位台灣女同學在廣州交上了男朋友,小兩口後來在廣州定居,現在正在著手策劃婚禮。我作為學長,開心地期待著收到喜帖的那一天。

 

為了讓台灣大學生更好地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我也努力在臺生實習地域上進行拓展。我用一個月的時間跑遍深圳、珠海、佛山、東莞等城市,串聯有意願接收台灣大學實習生的企業,打造讓台灣大學生有更多城市選擇權的實習平臺。臺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對口專業和城市傾向,綜合考慮選擇實習企業。最終,有一批學生到了畢馬威、金山軟體、格力集團等企業參與實習。實習期過半時,我也會去做企業回訪。每每看到台灣實習生與單位同事打成一片、相互開玩笑的場景,我心底就會涌起自己剛到大陸實習時的一切。看到臺生們喜笑顏開的樣子,我就像望見曾經的自己,也愈發覺得自己做的事特別有意義。

 

在實習活動期間,我帶著幾位台灣成功大學的同學們一起參與拍攝了東南衛視的《臺青築夢記》節目。成片的結尾採用了一張我與五位同學開懷大笑合影的照片作為定格。我發給幾位同學時,他們已經回到台灣。看到照片,大家不免聊起實習生活的歡愉片段,那一晚我們在微信語音中聊了好久好久……這張對我極具意義的燦爛笑容照片,也被海峽青年論壇選為每年必採用的現場背景照片。

 

臺生進階之路:從實習生到引路學長的轉變

 

作者與參加暑期實習的成功大學同學的合影在海峽青年論壇上播放


 

文化沒有海峽,情感沒有邊界。經過了兩次實習經歷,我特別感謝那些一直在兩岸間為台灣青年搭橋的擺渡人,因為有他們的堅持付出,我才能走出台灣來到大陸,實現人生軌跡的新轉向。而現在,我自己已經完成從實習生到引路學長的轉變,從一開始的懵懵懂懂到可以為台灣學子搭橋牽線。因為自己走過這段路,我願把汲取到的養分與經驗,化作築橋人手中的磚瓦,搭建出一座台灣學子來大陸看看的情感之橋。我想告訴海峽彼岸正在求學的學弟學妹們,大陸這片充滿機會且處處令人驚奇的熱土值得挑戰自我。

 

現階段我每年會返臺兩次,每次大約一個月。在這段時光裏,除了與在島內的家人團聚、與久未見面的朋友聊聊近況外,我還會應邀到島內各個大學做分享,講講我在大陸的生活、求學、就業的經驗。每次分享會的結尾,我總會發自肺腑、語重心長地説:學弟學妹們,你們生逢盛世,來大陸看看吧!從實習活動開始嘗試,或許會如我一般,找到人生不一樣的新軌跡!(作者及所有圖片提供:謝建鋐)

展開全文

“廢除禁團令”通過,台灣輿論:好事一樁

2024-07-17

中國國民黨籍民代陳玉珍提案,要求解除觀光客赴陸“禁團令”,並開放陸客循“小三通”赴金門、馬祖、澎湖旅遊。臺民意機構16日表決,在國民黨團與台灣民眾黨團聯手下,成功以60票贊成碾壓民進黨團的48票反對,通過此項決議案。

 

“廢除禁團令”通過,台灣輿論:好事一樁

 

在會議中,陳玉珍痛批民進黨,她表示,台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稱希望兩岸觀光客多多交流,大家沒有看到的是,現在台灣觀光業真的非常悽慘,民進黨團完全不在乎老百姓死活,“你們心目中只有政治,沒有民生經濟”。

 

對於“禁團令”的解除,新黨前主席郁慕明表示,“對兩岸的交流絕對是好事一樁。”郁慕明説,民進黨想斷絕兩岸的交流,但是不能阻斷台灣民眾旅行的自由。“禁團令”解除後,台灣民眾又可以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到大陸旅遊,可以對大陸有更清楚的認識。

 

2020年初,民進黨當局單方面禁止大陸居民赴臺,並叫停島內旅行社經營赴大陸團隊遊業務;去年11月承諾今年3月解除“禁團令”,不料今年2月突然要求旅行社停止招攬赴大陸團客,6月1日起不準出團。

 

一段時間以來,島內民眾和業者對“禁團令”聲討不斷。5月30日,民進黨當局表示6月1日前規劃的赴大陸旅行團業務可執行,但仍沒有解除後續的“禁團令”。對此,台灣各界紛紛批評當局罔顧觀光業者和普通民眾利益福祉,人為製造兩岸交流障礙。

 

雖然民進黨當局對台灣民眾赴大陸旅遊施以“禁團令”、“橙色”警示等人為限制,但依然無法阻擋台灣民眾來大陸旅遊熱潮。

 

“廢除禁團令”通過,台灣輿論:好事一樁

 

在剛剛舉辦的2024海峽兩岸台北夏季旅展上,大陸12個省份的文化和旅遊部門及企業共155人參展,向台灣民眾展現大陸文旅優勢疊加、深度融合的豐富樣貌。據主辦單位預估,4天活動吸引28.2萬人次進場,參展人數、消費力道都比預期更佳。這充分説明,台灣民眾來大陸旅遊的興趣意願強烈,民進黨當局政治手段難阻民眾赴陸熱情。

 

“臺當局所謂旅遊警示沒有強制力,有影響但邊際效應將會降低。事實上,台灣飛大陸的航班目前也基本是客滿狀態。”台灣中華優質旅遊發展協會理事長李奇岳表示,“禁團令”對台灣旅遊行業會造成經營上的困擾,這是不合理的規定,應當儘快解除。

 

台灣旅遊交流協會執委會主委賴瑟珍也認為,兩岸旅展能提供一個交流的平臺,給台灣民眾最新、最完整的大陸旅遊資訊。大陸市場對台灣旅遊業者而言一直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台灣有三四千家旅行社,其中約九成包含大陸業務。

 

“廢除禁團令”通過,台灣輿論:好事一樁

 

國務院臺辦發言人此前曾表示,我們一如既往熱誠歡迎廣大台灣同胞多來大陸旅遊觀光,體驗燦爛中華文化,感受大陸發展變化,共享大陸進步成果。民進黨當局罔顧民意和島內業界訴求,拒絕解除“禁團令”,是在粗暴剝奪台灣民眾的正當權益,嚴重侵害台灣旅遊業界的利益,不得人心,必遭反噬。大陸旅遊事務主管部門已于4月28日宣佈有關安排,目前,相關準備工作有序推進。我們將按照既定規劃,持續推動兩岸人員往來正常化和各領域交流常態化。

展開全文

風景這邊獨好——川渝臺經貿合作譜寫新篇章

2024-09-19

丹桂飄香,金秋送爽,川渝大地一片豐收景象。9月10日至15日,“走進雙城·見證成渝”兩岸媒體“雙城記”採訪活動在此間舉行,記者們走訪了成渝地區多家臺企,見證兩岸經貿融合發展新篇章。

 

風景這邊獨好——川渝臺經貿合作譜寫新篇章

 

“走進雙城·見證成渝”兩岸媒體“雙城記”採訪團成員合影(主辦方供圖)

 

作為西部人口大省、經濟大省,四川綜合交通暢達,市場前景廣闊,産業基礎雄厚,一直以來與台灣經貿合作良好。近年來,四川先後出臺落地“31條措施”“26條措施”和“川臺70條”相關惠臺政策措施,暢通川臺貿易往來,進一步堅定臺商在川發展的信心和決心。2023年,台灣成為四川第六大貿易夥伴,進出口總額達470多億元,四川省新增台資企業及投資總額創近5年新高。電子信息産業是四川省第一支柱産業,2023年四川省電子信息産業實現營業收入1.64萬億元,而台資電子信息企業産值約佔四川電子信息産業總産值近1/4。

 

臺嘉成都玻纖有限公司是西南地區最大的電子級玻璃纖維紗/布生産企業,為許多電子信息設備提供基材。臺嘉成都玻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雲炎告訴來訪的採訪團成員,四川這邊的電、水、天然氣價格在中國內陸來講算最便宜的,勞動力成本也低。現在大陸推出以舊換新、擴大電子消費等一些政策利好,對企業來説就是極大的發展機遇。林雲炎説:“我們享受著跟大陸企業同等的待遇,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

 

風景這邊獨好——川渝臺經貿合作譜寫新篇章

 

臺嘉成都玻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雲炎向記者們介紹公司情況和産品(攝影:何婧)

 

近年來渝臺經貿合作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截至2024年6月,重慶市累計批准台資企業2205家,投資額1000萬美元以上企業達到225家,累計合同台資323.62億美元。中國台灣地區已成為繼美國、韓國、中國香港之後重慶的第四大貿易夥伴。

 

今年正值重慶台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成立30週年。重慶臺商協會會長黃光志告訴記者,他非常看好重慶的區位優勢和未來的發展。他説:“重慶不僅位於西部大開發、長江經濟帶和成渝經濟圈的重要節點,而且向西輻射一帶一路,向南可通達東南亞一帶,區位優勢明顯。再加上重慶作為直轄市具備充足的制度優勢,政策優惠,行政效率很高。”

 

重慶已經連續十年穩坐全球第一大筆記本電腦生産基地的寶座。位於重慶璧山區的精元電腦(重慶)有限公司主要生産筆記本電腦鍵盤,是全球知名的筆記本鍵盤及滑鼠生産商。該公司廠長吳清輝也來自台灣,如今已在重慶工作近五年。他告訴記者,對於人力成本和勞工的流動率來講,川渝這邊比華東那邊好太多了,這邊的工人都是本地的,比較穩定,生産成本相對更低。吳清輝還説,“璧山交通方便,輕軌、地鐵、高鐵方便了公司運貨和職工出行,而重慶正在建的第二機場也在璧山。同時重慶又是一個很宜居的地方,到處都是公園,綠化非常的漂亮。”

 

風景這邊獨好——川渝臺經貿合作譜寫新篇章

 

精元電腦(重慶)有限公司廠長吳清輝(左一)向採訪團成員介紹公司發展情況(攝影:何婧)

 

“走進雙城·見證成渝”兩岸媒體“雙城記”採訪團走進長城汽車全球研發中心、長安汽車重慶永川智慧工廠、重慶比亞迪弗迪電池生産廠,感受重慶大力推進汽車産業發展的新佈局。

 

位於重慶永川的台資企業新格有色金屬有限公司致力於鋁回收與再利用事業。1978年,來自台灣的年僅27歲的黃耀濱就已經看到再生金屬行業的發展潛力和前景,很快便萌生了要持續致力於資源回收、環境改善和人本化循環利用的想法。這位美國康奈爾大學畢業的高材生毅然選擇從事資源和環保産業,先後在台灣、上海、重慶、包頭等多地建廠,不斷進行技術創新,不斷搶抓市場機遇。該公司董事長黃耀濱告訴記者:“30多年來,我們見證了大陸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並緊跟時代的步伐。現在大陸大力推行低碳經濟,重慶也在大力佈局新能源汽車産業。我們的再生鋁技術已經可以很好地替代傳統的一些汽車原材料,我們就是要搶佔這個市場。企業的策略發展能夠跟大陸的戰略佈局、城市的産業發展政策結合為一,對於我們來説就是最好的機遇。”

 

風景這邊獨好——川渝臺經貿合作譜寫新篇章

 

採訪團成員在重慶新格有色金屬有限公司採訪,右二為該公司董事長黃耀濱(攝影:何婧)

 

採訪團成員在重慶市永川區體驗了智慧網聯新能源無人駕駛汽車。從手機APP下單到到達目的地,駕駛室空無一人,但汽車完全能自行駕駛並能自主識別紅綠燈、自動避讓周邊車輛、行人,安全、平穩地到達目的地,且價格僅為正常有人駕駛計程車的一半左右。2023年,永川在全國率先開放全域1576平方公里自動駕駛測試示範,並帶動自動駕駛場景整車、車路雲一體化、智慧駕駛系統、智慧座艙系統和關鍵零部件等十多個産業,協議引資金額超過93億元。“智慧交通”為當地百姓帶來了切切實實的實惠和生活品質的提升。

 

風景這邊獨好——川渝臺經貿合作譜寫新篇章

 

採訪團成員在重慶市永川區採訪拍攝無人駕駛汽車項目(攝影:何婧)

 

逐浪而行,永立潮頭。敢想敢幹、勤奮樂觀的川渝人正用智慧和汗水描繪著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的藍圖。來自海峽對岸的臺商臺企臺胞們也看準了機遇,正在積極融入川渝新産業佈局。兩岸同胞攜手奮進,風景這邊獨好。(作者:常濱)

展開全文

日月譚天丨臺胞驚嘆大陸發展,“我們也要參與其中!”

2024-07-13

當前正值暑期,臺胞青年千人夏令營、海峽兩岸青年發展論壇等各種海峽兩岸交流活動輪番登場,不少島內民眾也把旅遊目的地鎖定在大陸,越來越多台灣同胞來到大陸行走、探訪。

 

譚主注意到,不管是“首來族”還是“常來族”,不管是來交流學習的台灣青年還是來觀光旅遊的台灣遊客,都感慨大陸發展速度之快、品質之高,驚嘆“變化好大”“超乎想像”!很多人表示,“我們也要參與其中!”

 

“幾年不來就大變樣!”

 

一些“常來族”對大陸發展迅速的感受尤為強烈,他們最常提到“幾年不來就大變樣”。

 

台北市議員侯漢廷時隔7年再次“登陸”,他接受媒體採訪表示,“過幾年再看大陸,感覺自己已經是個‘鄉巴佬’。從台灣來到大陸有一種從‘井’到‘海’的感受,真是天差地別”。

 

日月譚天丨臺胞驚嘆大陸發展,“我們也要參與其中!”侯漢廷接受譚主採訪感嘆大陸發展迅猛

 

台灣青年林景茂從基建速度直觀體會到了大陸的發展速度,表示“前段時間重遊廣州,發現短短幾年時間地鐵線多了好幾條,我都差點不會搭了”。

 

台灣中華海峽經貿交流協會理事長蘇恒告訴譚主,“之前在上海有處社區改造,按照‘台灣經驗’我以為要好幾年才能蓋好,沒想到過一陣子再去就已經完成了。這種民生項目,大陸建設得尤其快,速度‘噌噌噌’”。

 

有島內學者告訴譚主,除了驚嘆“大陸速度”,近年來大陸的台灣同胞還對“大陸品質”深有體會。

 

台灣《工商時報》綜合在陸臺商觀點指出,以臺商集聚的昆山為例,隨著一個又一個五年計劃,昆山推動實施了城市衛生、基建、綠化、減量發展、引進高技術産業等一系列新政,當地政府招商對象也已轉成綠色、永續、科技含量高的高新産業與服務業。

 

日月譚天丨臺胞驚嘆大陸發展,“我們也要參與其中!”台灣《工商時報》報道截圖

 

在大陸紮根發展十幾年的台灣青年范姜鋒見證了大陸新能源汽車産業的崛起,他告訴譚主,“我自己就開新能源汽車。幾年時間,大陸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車就已百花齊放,自動駕駛技術在世界領先,這其實是生産力更高更好更智慧的一個縮影”。他讚嘆稱,智慧化的技術不僅讓汽車更“聰明”,還能實現智慧家電家居的互聯互通,打造真正的“萬物互聯”。

 

蘇恒用大陸高鐵舉例表示,大陸的發展不僅硬體遙遙領先,軟體和配套服務也很給力。“不管是什麼季節或是不同的地形地貌,大陸高鐵都能做到快、準、穩,背後必定是強大科技實力的支持”。她還特別強調,在高鐵上可以點外賣,享受沿途站點的當地美食,“這表明大陸在發展科技技術的同時,對於人性化的考量和服務的建設非常細緻”。

 

在北京師範大學就讀碩士研究生的臺青劉育宇特別談到了大陸鄉村,“我這幾年五次到鄉村支教,學校的基礎設施和孩子的學識水準都比我想像中好很多”“有一所中學建在大山裏,去的時候都是柏油路,學校裏有圖書館,都實現了數字化教學”。劉育宇在支教過程中也留意觀察新農村建設,“在湖北山村,當地政府出資在山地上建的太陽能光伏板,既保護環境,保障當地用電,額外所得還會補助村民”。

 

日月譚天丨臺胞驚嘆大陸發展,“我們也要參與其中!”臺青劉育宇在大陸鄉村支教

 

島內學者告訴譚主,隨著台灣同胞深入走進大陸,他們時刻都能感受到大陸發展的“速”和“質”。尤其是民眾最關心、離民眾最近的事務,大陸真的做到又快又好。

 

“來過之後更想加入!”

 

不僅是驚嘆連連,還有台灣同胞表示,“來過之後更想加入,想要留下來發展”。

 

許多台灣同胞都經歷了看到真實的大陸,進而被大陸魅力所吸引的過程。譚主在成都寬窄巷子的一間咖啡館遇到了一個台灣親子旅行團,領隊謝柏園説,社會安全進步、百姓豐衣足食,“很舒心,考慮退休後來這邊定居”。臺青曾宥凱第一次來大陸就喜歡上了廈門的人文風情和居住環境,認為“這裡機會很多,整體創業環境都非常舒服”。在大陸創業的台灣屏東青年劉維鎧告訴譚主,在大陸十幾年,我成功搭乘大陸發展快車,成家立業,組建兩岸婚姻家庭,找到了真愛,也實現了發展夢想。

 

大陸近年推出落實臺胞同等待遇、助力臺企紮根大陸、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等一系列惠臺利民政策舉措,讓台灣同胞更容易也更願意留在大陸。

 

范姜鋒用臺胞證的變化舉例,“最開始臺胞證是一個本子,很多時候只能去櫃檯處理事情。後來換了卡式臺胞證,在買火車票、辦理住宿時都更便利。現在有了居住證,在政務系統都是被認證的,可以辦理的事務範圍更廣,也更不分你們還是我們了”。他還表示,大陸的舞臺和機遇一直對台灣同胞持開放和支持的態度,不管是科技創新、鄉村振興、農業林業還是社會治理,都有細緻到位的措施和方案,“讓臺胞只要願意參與就能找到機會”。

 

島內學者指出,大陸近些年的改革發展和創新突破,開創了有別於西方的現代化新路。隨著不斷推進,世界都對中國式現代化充滿信心,這也更讓我們台灣同胞自豪和嚮往。

 

台灣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楊開煌教授認為,大陸的發展已經從“迎頭趕上”發展到“帶頭應變”,中國正在領導世界趨勢。中國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告訴譚主,“我參觀大陸很多地方,看到新質生産力帶給大陸經濟發展的信心,很有勢頭。信心堪比黃金,中國發展起來了,帶動整個世界的經濟都發展起來了”。新黨主席吳成典表示,中國式現代化體現了多方面的自信,“跟著祖國走,是台灣再出發的良機、再繁榮的開始”。

 

大陸的發展、臺胞與大陸的雙向奔赴讓民進黨當局坐立難安,因此想方設法阻撓臺胞“登陸”,但西進大陸、融入大陸的熱潮在島內已經勢不可擋。就連島內“深綠”網紅來過大陸之後都轉變看法,在社交平臺上向島內網友客觀評價大陸,甚至還二度來到大陸,深入東北家庭,感慨“這就是我夢想中的社區”。島內前民意代表鄭麗文表示,“台灣年輕人去到大陸後都喜歡大陸,讓民進黨混不下去、騙不下去了” 。

 

譚主最後想説,大陸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航船必將劈波斬浪、揚帆遠航,對台灣同胞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只會越來越大。未來必然會有越來越多的台灣同胞不只滿足於“驚嘆”,更要來到大陸、融入大陸,與大陸同胞共享機遇、共謀發展,參與中華民族復興的偉業。

展開全文

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劉德華唱得沒有錯!

2024-11-05

近日,劉德華在台北小巨蛋舉行演唱會,高唱經典歌曲《中國人》,現場氣氛瞬間達到高潮。這一幕,直接讓民進黨當局“玻璃心碎了一地……”民進黨民意代表王定宇、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王義川連日攻擊劉德華,稱劉德華是“媚共”、是在“統戰”等等。

 

不過,綠營政客這種無理取鬧的舉動持續遭到島內輿論痛批。演唱會現場一位姓涂的觀眾對媒體説:“劉德華唱《中國人》時,後面的舞臺出現了一條中國龍,配上劉德華完美的歌聲真的讓人非常地感動。身為中國人、龍的傳人,我感到非常驕傲!”不少民眾批評民進黨“很誇張” “拜託不懂不要亂帶風向,一直以來他都會唱,這只是他所有作品中經典的一首好嗎?”“我只是想看偶像唱歌表演而已,你們也太政治化了吧” “綠營又秀下限,自曝其短!” 更有網友一針見血地指出,這是綠營的意識形態在作祟。就連台灣陸委會主委邱垂正日前都打臉王定宇稱,劉德華沒有傷害台灣的言論。

 

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劉德華唱得沒有錯!

 

劉德華演唱會現場照片(圖片來源:看臺海)

 

台灣《中國時報》發表評論文章稱:“政黨輪替多次,民進黨已有執政經驗,但格局卻越做越小”。文章稱,民進黨永遠活在自滿中。兩岸關係不得解,缺水缺電缺能源,只拿芝麻蒜皮小事來治臺,“既無法為台灣興利,最終也將損及民眾權益”。香港中評社連發兩篇社評指出,民進黨現在已將“抗中保臺”這張牌打到極致,未來是否連藝人要在台灣舉辦演唱會,都必須要先表態“挺臺抗中”?這樣演變的話,民進黨還能自豪地大聲説台灣是民主自由的社會?從台灣社會輿論普遍大反彈的現象來看,確實一般民眾無法接受綠營這種無限上綱的抹紅操作,一定程度似乎也代表民眾對綠營基本教義的反感。

 

一些島內網友還指出了一個讓綠營政客尷尬的事實:歌曲《中國人》的詞曲作者和編曲均為台灣人。這首歌是為慶祝香港回歸特意創作的,承載著中華兒女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台灣歌手周傑倫也曾多次表示,自己從剛出道到現在堅持的精神就是不要崇洋媚外,要堅持身為中國人的驕傲,要説中文,要寫和自己國家有關的音樂,這是值得自豪的一種民族意識和心態。

 

日前在北京舉行的第五屆兩岸媒體人峰會上,兩岸媒體人談得最多也最動情的,就是“我們不分彼此”“兩岸一家親”“都是自己人”。新黨副主席李勝峰在受訪時表示,文化、歷史、血緣是化解兩岸分歧的重要力量,兩岸血緣血脈不可斷,兩岸同屬中華民族的歷史不能被扭曲、掏空,兩岸文化必須對接、延續。“沒有中國歷史作為內容的台灣史是虛幻、虛假、虛空的。”李勝峰痛心疾首地説,民進黨處心積慮推行“文化台獨”,非常荒謬,這是在“亡台灣史”。

 

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劉德華唱得沒有錯!

 

“一樣的血,一樣的種,未來還有夢,我們一起開拓。手牽著手不分你我昂首向前走,讓世界知道我們都是中國人。”劉德華的音樂不僅帶給人們無數感動和回憶,更激發了人們對中華民族的熱愛和認同。演唱會上的大合唱更是自然而然的真情流露,它傳達的是所有中國人的共同心聲: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同胞都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兩岸中國人共同的文化根脈、共同的情感共鳴永遠感動著每一個中國人,哪怕人為阻隔也從未改變。(作者:常濱 )

展開全文

臺商故事:順應時代潮流、搶抓發展機遇

2024-09-27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週年,而兩岸之間的往來卻只有37年的時間。直到1987年11月,台灣當局有限度開放台灣民眾到大陸探親,兩岸長達30多年的隔絕狀態才開始打破。1987年,兩岸經貿額只有約15億美元。而到了2023年,兩岸貿易額已達2678.36億美元。在臺商投資部分,去年大陸新批准台資項目(含經第三地轉投資)、實際利用台資金額分別同比增長31.7%、37.1%。

 

兩岸經濟合作已逾三十年,大陸的經濟形勢發生很大變化,但兩岸産業優勢互補的特點沒有根本改變,臺商投資大陸的前景依然廣闊。在經營模式上,大陸臺企從“兩頭在外”的加工貿易型轉向內外銷並重或以內銷為主的趨勢更加明顯,一些臺企産品直接投放大陸市場比例大幅提高。在區域佈局上,臺商臺企自珠三角、長三角向中西部、東北地區梯度轉移步伐加快。在投資結構上,大陸臺企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技術密集型演進,從製造業擴展至服務業,更加符合高品質發展要求。

 

一代又一代臺商順應時代潮流、搶抓發展機遇的歷程從幾位老中青三代臺商的故事裏可以一探究竟。

 

臺商故事:順應時代潮流、搶抓發展機遇

 

黃耀濱(右二)在重慶新格有色金屬有限公司接受“走進雙城·見證成渝”兩岸媒體“雙城記”採訪團成員採訪(攝影:何婧)

 

今年已經73歲的黃耀濱是20世紀90年代就來到大陸發展的老臺商。1978年,來自台灣的27歲的黃耀濱就已經看到再生金屬行業的發展潛力和前景,確立了“循環再生,鑄就美好明天”的人生理念。這位美國康奈爾大學畢業的高材生毅然選擇將畢生的精力投入一件事情並幹到極致。1987年,黃耀濱正式在台灣高雄建立新格高雄廠。當時,也恰逢中國大陸改革開放,目光敏銳的黃耀濱早早地看到了大陸這塊再生鋁産業的空白洼地,將事業的重心移往大陸。隨後,新格上海廠、漳州廠、包頭廠、重慶廠陸續投産,很快成為大陸鋁製品回收行業中的佼佼者。黃耀濱一直致力於創新可以降低能耗、提高回收率和生産品質的新技術。近年來,大陸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迅猛,黃耀濱又抓住了這個機遇。他們自己研發了許多獲得專利的新技術,其再生鋁産品已經可以很好地替代一些傳統的汽車鋼材原料。黃耀濱告訴記者:“30多年來,我們見證了大陸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並緊跟時代的步伐。現在大陸大力推行低碳經濟,重慶也在大力佈局新能源汽車産業,我們就是要搶佔這個市場。企業的策略發展能夠跟大陸的戰略佈局、城市的産業發展政策結合為一,對於我們來説就是最好的機遇。”

 

四十多歲的蘇睿章,作為中年臺商的代表,來大陸發展已經有十多年了。蘇睿章就職于上海兆豐國際有限公司,主要從事人力資源顧問和培訓工作。他到大陸工作的第一個城市是上海。上海是一座國際大都市,各方面資源、生活環境、 營商條件都很不錯。隨著上海同業競爭的白熱化,公司這幾年開始尋求新的市場。他們發現這個藍海市場就是武漢。蘇睿章説 :“去了武漢幾次以後我被震撼到了。武漢在高科技産業有著巨大的潛力和優勢,可以吸引更多的臺商來發展。我自己也切身體會到,武漢市政府對於臺商的支持和協助力度很大,所以我對武漢的發展充滿了信心。我們不久前已經承接了武漢太平洋金融廣場的所有培訓業務。這個項目很大,將持續多年。我的新夢想是把武漢的新業務發展得更茁壯。”

 

臺商故事:順應時代潮流、搶抓發展機遇

 

2024年3月,蘇睿章(左二)參加“英雄城市·櫻花之約”漢臺經貿交流活動,和其它成員在黃鶴樓合影(攝影:王毅)

 

而在四川德陽從事養老服務行業的德陽市小德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臺青傅冠雲的身上就是新一代青年臺商搶抓大陸發展機遇、順勢而為的縮影。傅冠雲用“信心滿滿,到猶豫不決失去方向,再到撥雲見日”分享了自己來大陸創業的心路歷程。傅冠雲2020年來到成都創業,當時他辭掉了上海一家知名醫院的任職,信心滿滿地想創業。大半年過去了,傅冠雲想不到創業的方向,最直接的感官是自己的存款一直在減少。在這樣的狀況之下,傅冠雲打退堂鼓了,想打道回老東家,畢竟老東家的薪水還不錯,也在邀請他回去。關鍵時刻,四川省臺辦、德陽市臺辦的一些領導帶著他走訪了很多地方,幫他找問題、分析市場、找創業的切入點。根據2023年的人口普查結果來看,四川省的人口老齡化是非常嚴重的。而台灣的養老産業是比較發達的,例如居家適老化改造、老年人文關懷、老年照護等都有比較先進的理念和經驗。傅冠雲説:“我覺得大陸的養老服務市場是非常有機會的。這幾年做下來業務也一直在增長。感謝臺辦在我快要放棄的時候堅定了自己的創業信心,回頭看自己到德陽紮根發展沒有走錯。”

 

臺商故事:順應時代潮流、搶抓發展機遇

 

傅冠雲在自己的公司接受記者採訪,身後都是他經營的養老服務産品和公司取得的榮譽(攝影:何婧)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廣大臺商臺企長期紮根大陸,積極把握大陸不同發展階段的重大機遇,更好地融入大陸每一輪改革開放大潮,事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我們堅信,隨著中國式現代化的全面推進,隨著越來越多的台灣同胞參與進來,廣大台灣同胞和台灣企業的發展空間會更廣、舞臺會更大、未來會更美好。(作者:常濱)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