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交流持續深入 融合發展勢不可擋——第十六屆海峽論壇綜述

新華社廈門6月17日電 題:民間交流持續深入 融合發展勢不可擋——第十六屆海峽論壇綜述

 

新華社記者

 

民間交流持續深入 融合發展勢不可擋——第十六屆海峽論壇綜述

 

6月15日拍攝的第十六屆海峽論壇大會現場(手機全景圖片)。當日,第十六屆海峽論壇大會在福建廈門舉行。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兩岸一家親,跨海再相聚。仲夏時節,第十六屆海峽論壇如約而至。本屆論壇堅持“民間性、草根性、廣泛性”定位,延續“擴大民間交流、深化融合發展”主題,集中活動為期一週,主會場設在福建廈門,由兩岸86家單位共同主辦。

 

論壇期間,基層交流、青年交流、文化交流、經濟交流四大板塊精彩不斷,50場活動亮點紛呈。台灣政黨代表、行業代表、社團負責人,以及工青婦、科教文衛、農漁水利、民間信仰等各界嘉賓約7000人應邀參會。兩岸同胞暢敘鄉情鄉誼,共話相向而行,充分表達了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的共同心聲。

 

擴大交流 民心所向

 

海峽論壇是擴大兩岸民間交流、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重要平臺。近年來,海峽論壇克服諸多困難挑戰,連續成功舉辦。這充分表明,兩岸同胞同根同源的血脈親情,是任何勢力都切割不斷的;兩岸同胞走近走親的共同願望,是任何勢力都阻擋不了的。

 

民間交流持續深入 融合發展勢不可擋——第十六屆海峽論壇綜述

 

6月14日拍攝的第十六屆海峽論壇·第二屆廈金同城生活圈論壇現場。當日,第十六屆海峽論壇·第二屆廈金同城生活圈論壇在福建廈門舉行。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冠姓地名,血緣存;冠籍地名,地緣存……”6月15日,第十二屆“同名村·心連心”聯誼活動上,台灣閩臺同宗同名村交流中心創辦人陸炳文創作的《緣源圓:同名村之歌》曲調悠揚、以歌頌情。

 

陸炳文曾用10年時間,走遍台灣各地210座祠堂,見證兩岸同胞血濃于水、同根同源。他説:“這首歌獻給海峽兩岸所有宗親鄉親。”

 

兩岸公益論壇上,72歲的金門縣華夏聖賢文化學會榮譽會長謝遠智談起中華傳統文化如數家珍。“台灣有句俗語,‘唐山過台灣,心肝結歸丸’。兩岸同文同種,傳承中華文明是我們義不容辭的使命。”他説。

 

近年來,金門縣華夏聖賢文化學會常往返兩岸,與廈門等地讀書會共同舉辦傳統經學文化推廣活動,參與者計四五百人。

 

海峽難隔鴻雁,歲月不改人心。

 

從經貿對接到文化溯源,從尋根謁祖到展望未來,熱情洋溢的會場,生動體現兩岸交流往來生生不息的澎湃動力。恰如首次參加海峽論壇的台灣雲林縣長張麗善所言:“兩岸通過面對面的交流,就能展現誠意和善意,體現兩岸之間血濃于水的感情。”

 

深化融合 勢不可擋

 

海峽論壇舉辦地福建是台灣同胞最主要的祖籍地,是大多數島內民眾的原鄉,也是兩岸交流往來、融合發展的前沿。

 

民間交流持續深入 融合發展勢不可擋——第十六屆海峽論壇綜述

 

6月15日,參加第十六屆海峽論壇大會嘉賓在會場外合影。當日,第十六屆海峽論壇大會在福建廈門舉行。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 攝

 

以“青春同心創未來,攜手打拼謀復興”為主題的海峽青年論壇上,一支棒球隊格外引人矚目。他們是由兩岸棒球青年組建的福建省棒球隊。前不久,他們參加了中國棒球聯賽,以“兩岸聯合組隊”形式參加國家級賽事,尚屬首例。

 

“之前常來大陸比賽,沒想到會獲得在省隊執教的機會。”球隊主教練曾華偉來自台灣。他想以親身經歷告訴台灣球員,大陸有很多好政策,可以提供大舞臺。

 

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讓廣大臺胞在大陸安居樂業,利益更多、福祉更實、未來更好。

 

廈門航空空乘陳于萱來自台灣,經過近5000小時飛行,成為獨當一面的乘務長;臺青許偉昕在安徽創業,帶動一家五口“登陸”;身兼律師身份的台灣教師賴彥君紮根武漢,為臺胞提供法律服務……論壇上,與會臺胞講述在大陸追夢、築夢、圓夢故事,為兩岸融合發展寫下生動注腳。

 

去年9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印發。一年來,從穩中有進的閩臺經貿合作,到加快推進的“小四通”,再到進一步落實的臺胞臺企同等待遇……閩臺各領域融合發展持續推進。這也成為今年海峽論壇上各界人士最有感觸的話題之一。

 

“融合增進兩岸人民的友誼和互信,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奠定堅實基礎。”論壇大會上,台灣時事評論員賴岳謙説,兩岸人民齊心協力,融合的力量必將戰勝“台獨”分裂的陰影,“我們將共同見證更加美好、更加繁榮的兩岸關係的未來”。

 

堅定前行 守護家園

 

作為兩岸規模最大、範圍最廣、影響最深的民間交流盛會,海峽論壇受到台灣各界廣泛關注。也因此,民進黨當局視之為“洪水猛獸”,對台灣民眾赴大陸參與論壇活動施以限制、打壓甚至恐嚇。

 

民間交流持續深入 融合發展勢不可擋——第十六屆海峽論壇綜述

 

6月15日,中國東方歌舞團演員表演的舞蹈《千里江山》。當日,第十六屆海峽論壇大會在福建廈門舉行。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然而,賴清德、民進黨代表不了島內主流民意,改變不了兩岸關係的基本格局和發展方向,阻擋不了兩岸同胞走近走親、越走越親的天然情感和強烈願望。

 

“水到渠成,順勢而行。”台灣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用八個字,説出了兩岸交流合作、融合發展的真諦。

 

他表示,樂見越來越多年輕人參加海峽論壇,為這場兩岸年度盛事注入青春活力,增添新鮮智慧。“民進黨越阻擋,他們就越好奇,想要探索究竟。這是政治因素很難干擾的。”

 

兩岸青年好,兩岸未來才會好。本屆海峽論壇的青年板塊共設有海峽青年論壇、海峽兩岸體育嘉年華等13項活動,與會台灣青年人數超過2000人。

 

“來了才知道,大陸跟他們説的不一樣”“民進黨怕的就是我們更加緊密,知道更多事實真相”……台灣網絡博主“寒國人”的鏡頭裏,台灣青年的聲音真實而生動。他們中有“首來族”,也有“常來族”,不管第幾次來,都有新收穫。

 

誠如旺旺集團副董事長周錫瑋所言,兩岸之間只講交流已遠遠不夠。不僅要交流,還要合作。“真正到位的是,台灣同胞把大陸當作自己未來可以發展的地方,當成自己的家園。”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副院長張文生表示,海峽論壇走過16載,兩岸民間交流之路越走越寬,反映了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的兩岸主流民意,國家統一與民族復興是兩岸中國人的共同心願,是大勢所趨,是歷史的必然。

 

跨海奔赴,相向而行;攜手同心,守護中華民族共同家園。

 

兩岸關係根基在人民,動力在人民,發展靠人民。人民的力量終將消除兩岸關係前進道路上的一切障礙。在臺海形勢更趨複雜嚴峻的當下,第十六屆海峽論壇的成功舉辦,傳遞出明確信號:民心所歸,大事可成,兩岸同胞必將越走越近、越走越親!(記者趙博、尚昊、鄭良、吳劍鋒、鄧倩倩、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