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一彎淺淺的海峽隔不住兩岸的情誼”

“我在廈航工作已有7年的時間,第一次對來大陸工作有強烈的歸屬感是源於有一次我執行從泉州出發的航班,一位年逾八旬、行動不便的旅客第一次搭乘飛機。我注意到老人家的表情有些緊張,於是我蹲下身來,用閩南語問他有沒有吃飽、需不需要喝點茶。在交流中,他慢慢放鬆下來,露出了笑容。此刻,鄉語鄉音化作情感的紐帶,讓我感受到一彎淺淺的海峽隔不住兩岸的情誼。”作為廈門航空招收的首批台灣乘務員的陳于萱,在第十六海峽論壇期間接受記者採訪時這樣説。

 

“一彎淺淺的海峽隔不住兩岸的情誼”

 

台灣乘務員陳于萱(主辦方供圖)

 

身材高挑的台灣姑娘陳于萱告訴記者,飛行過程中會遇到來自大陸不同省份的人,每條航線的特點也不一樣,感覺很有意思。比如飛四川、重慶的航班,乘客就特別喜歡吃辣。經過多年的執飛錘鍊,陳于萱如今已成長為一名乘務長。她説:“我在大陸找到了發展的舞臺,希望有夢想的臺青也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事業藍天。”

 

如今,廈航臺乘隊伍中有19人已在大陸成家立業。今年初,面向台灣同胞的廈門市保障性商品房也開放選購,這也為臺青在大陸安居樂業增添助力。陳于萱説:“未來,我將繼續在萬米高空搭建兩岸融合發展的橋梁,幫助更多的同胞暢行兩岸,讓愛回家。”

 

“2020年,我選擇來到大陸,是因為我覺得這裡的市場非常廣闊,文化環境也很友好。只要帶著你的作品,帶著你的夢想,帶著你的勇氣來大陸,就可以追夢、逐夢、圓夢。” 來自台灣的陳竹音,原本是武打動作演員,來到大陸後,她做起了微電影人,目前正在籌備拍攝一部有關海峽兩岸青年的短片。在陳竹音眼裏,大陸的市場是多元的,可以拍電影,也可以拍微電影,還可以做短視頻,形式多樣,而且承載的平臺也非常多。當記者問起陳竹音的夢想時,她自信滿滿地説:“我想用我的片子講述中國的故事以及兩岸青年的故事,希望這些故事能被更多的人看到,進而了解中國、認識中國。”

 

“第一次來廈門,感覺很親切,這裡的海風、這裡的飲食和台灣都很相像。在計程車上,聽到司機師傅説話,覺得就是在台灣。”第一次參加海峽論壇的台灣青年張瀛説:“海峽論壇是兩岸民間交流很好的平臺,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台灣青年加入到論壇當中,為論壇注入了青春和活力,我們都應該珍視這樣的活動。”張瀛告訴記者,兩岸同胞一定要多交流,多溝通,這樣才能知道對方的想法,也才能相互理解。兩岸同胞本來就是一家人,海峽的距離阻隔不斷兩岸同胞的骨肉親情。

 

“我覺得兩岸之間的交流和互動特別重要。之前我認為自己是一個離不開台灣的人,但來到大陸和楊洋的相遇、相識,改變了我的想法。後來我們走到一起,組建了家庭,還擁有了一對龍鳳胎。”來自台灣的熊天平在第十六屆海峽論壇期間舉辦的海峽兩岸婚姻家庭論壇上接受採訪時説。

 

“一彎淺淺的海峽隔不住兩岸的情誼”

 

台灣藝人熊天平和北京姑娘楊洋(攝影 馬曉葉)

 

台灣藝人熊天平和北京姑娘楊洋是一對參加過十幾屆海峽兩岸婚姻家庭論壇的“老人”。他們覺得論壇一屆比一屆辦得好,既能見見老朋友,又能結交新老朋友,一年一次在這裡的相遇,得知彼此過去一年都做了什麼,今年又要做什麼,彼此碰撞思想,很過癮。

 

熊天平和楊洋都對音樂有著無比的熱愛。多年來,他們一直致力於用音樂推動兩岸文化交流,結合自身真實生活經歷,創作出多首兩岸題材的歌曲,像《一家親一個夢》、《我們心相連》等,用歌聲架起愛的橋梁,讓兩岸同胞心相連。當記者説到海峽論壇主題歌曲《我們相信》時,他們兩個頓時打開了話匣子,還現場唱起了閩南語歌曲《思慕的人》:“有看見思慕的人,惦在阮夢中,難分難離,引我對著汝,更加心綿綿……”

 

“一彎淺淺的海峽隔不住兩岸的情誼”

 

台灣世新大學新聞系教授江岷欽

 

“ 青春不想留白,就到大陸來,這裡有尋夢逐夢的大平臺。”台灣世新大學新聞系教授江岷欽説,年輕人有活力、有熱情,他們能把自己的生命能量釋放出來,在兩岸交流中扮演重要的橋梁角色。年輕人如果能夠把橋搭建起來,兩岸最大的障礙就能夠簡單超越。

 

賴彥君今年是第二次參加海峽論壇。15年前,他懷揣著法律的夢想從台北來到武漢大學求學,和幾十萬大陸的法律學生一起參加司法考試,並成為湖北省首位台灣居民律師。在長時間的兩岸服務中,賴彥君感受到兩岸用語的差異。她舉例説,一次大型活動中辦公電腦臨時出了問題,收到求助信息的她被要求“速帶筆記本過來”。當時,賴彥君用最快的速度帶了一本精美可愛的紙質筆記本到現場,結果鬧了笑話。有了這個小插曲,賴彥君後來便多加注意了起來,尤其是面對公益法律服務時,會著重去準確理解雙方意思,並用大家都能聽得懂的方式表達出來,從根源杜絕誤會發生的可能性。

 

“一彎淺淺的海峽隔不住兩岸的情誼”

 

台灣青年賴彥君(主辦方供圖)

 

賴彥君説:“海峽論壇是一個充滿夢想和希望的舞臺。通過與兩岸朋友的互動,能深深體會到他們對夢想的執著和追求。希望大家彼此激勵、共同成長,都能找到自己的發展方向。跨越海峽,心手相連,讓我們一起來大陸追夢、築夢、圓夢。”(作者:如之)

臺青與大陸的“雙向奔赴”

2024-06-18

據新華社廈門電 (記者鄧倩倩、付敏、尚昊)“在我之前有很多臺青在兩岸交流領域發光發熱,如今這個接力棒交到了我的手中。”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的台灣教師賴彥君近日在第二十二屆海峽青年論壇上動情地説,這場接力跑,兩岸青年從未停下腳步。

 

海峽青年論壇是海峽論壇的重要活動之一,台灣青年們如約來赴這一年一度的盛會,暢敘各自的奮鬥感懷,在兩岸融合發展的“故事集”裏留下動人篇章。

 

賴彥君是個台北女孩,從求學武漢大學,取得法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到通過湖北“千崗迎臺青”專場招聘會入職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在武漢生活15年的她“越來越明晰肩頭的責任”。她選擇投身公益,為在大陸臺胞提供法律諮詢、公益普法等服務。

 

論壇上,賴彥君以“過來人”身份,分享自己的求學、就業經驗。“多向台灣青年分享自己在大陸的經歷和感悟,讓更多台灣青年了解大陸,這正是我要求自己做到的。”她説。

 

來自台灣新竹的臺青吳若瑀,目前在平潭綜合實驗區擔任科技特派員。她在日常工作中,既協助台灣企業了解大陸的法律法規以及産業政策,也向大陸分享交流台灣的産業經驗。

 

“也許有些臺青對於來大陸創業還是有一些顧慮,但我想跟大家説的是,像我這樣深耕大陸的臺青還是很多,我們可以協助大家,不用擔心,儘管過來就好了。”吳若瑀在論壇上向島內臺青喊話。

 

畢業于台灣東吳大學英語專業的陳于萱入職廈門航空7年,她向論壇現場嘉賓分享喜訊:廈門航空臺乘隊伍中有19人已在大陸成家立業,就在今年初,面向台灣同胞的廈門市保障性商品房開放選購。“未來,我們將繼續在萬米高空搭建兩岸融合發展的橋梁,幫助更多的同胞暢行兩岸,讓愛回家。”

 

論壇上,一支特殊的團隊登上舞臺,他們是由海峽兩岸棒球青年組建的福建省棒球隊。前不久,他們參加了中國棒球聯賽,以“兩岸聯合組隊”形式參加國家級賽事,這在全國尚屬首例。

 

該棒球隊的主教練曾華偉來自台灣,他説:“之前常來大陸比賽,沒想到會獲得在省隊執教的機會,這是我全新的開始,沒有猶豫就來了。也希望以我的經歷告訴台灣球員,大陸有很多好政策,可以提供一個很廣闊的舞臺。”

 

“再難走的路、再坎坷的路,只要橋建起來,就有希望。”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綜合室主任張華説,希望論壇上臺青的分享就像飽滿的種子,伴著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的春風散播兩岸,生根發芽。

 

本屆論壇還為首批全國青聯兩岸青少年研學交流站、臺港澳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站、閩臺青年服務站授牌,為2023年福建台灣青年“創業之星”頒獎。來自海峽兩岸的青年精英、專家學者以及各界人士約550人參加論壇。

展開全文

促兩岸民間交流 繪兩岸融合藍圖

2024-06-17

延續“擴大民間交流 深化融合發展”主題的第十六屆海峽論壇再次在福建省廈門市拉開帷幕。這是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徑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後的首屆論壇,也是自2009年以來連續舉辦的第十六屆,為新時代兩岸民間交流注入強心劑。

 

促兩岸民間交流   繪兩岸融合藍圖

 

6月15日,第十六屆海峽論壇論壇大會在福建省廈門市舉行。圖為大會現場。(中國台灣網記者 尹賽楠 攝)

 

本屆論壇由兩岸86家機構共同主辦,延續“民間性、草根性、廣泛性”定位,設置基層交流、青年交流、文化交流、經濟交流四大板塊,安排系列活動50場,為兩岸民間最大規模的交流盛會。

 

展現大陸堅定推進兩岸民間交流的戰略定力

 

大陸始終高度重視海峽論壇在推動兩岸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兩岸關係根植於民,新時代對臺工作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6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出席論壇並致辭,再次強調兩岸同屬一個國家、兩岸同胞同屬一個民族的歷史事實和法理基礎不可能改變,強調國家粉碎任何“台獨”分裂圖謀的意志、信心與能力,表示將持續增進台灣同胞利益福祉,推進兩岸融合發展,希望兩岸青年多往來、多交流、多交心。

 

促兩岸民間交流   繪兩岸融合藍圖

 

第十六屆海峽論壇論壇大會上,由馬尾、馬祖兩地小學生組成的“兩馬”童聲合唱團現場演唱《同根謠》。(中國台灣網記者 尹賽楠 攝)

 

海峽論壇作為影響最深、範圍最廣、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民間交流盛事,16年來不曾間斷,並始終堅持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深入基層,緊扣民需,貼近生活,切實從中華民族復興的整體發展考慮,從兩岸同胞的共同福祉考慮,精心、精準、精細籌劃一系列能夠推動兩岸互利共贏的交流及合作模式。如以“中華一家•兩岸共好”為主題的閩臺民族宗教交流活動,就設有“一家人•中華民族認同”“一家親•閩臺民族交融”“一家興•兩岸民族共好”三個板塊,有利於促進兩岸同胞各層次的情感融合。

 

促兩岸民間交流   繪兩岸融合藍圖

 

6月15日,第十二屆海峽兩岸婚姻家庭論壇開幕式在廈門舉行。(圖片來源:中國台灣網)

 

展現兩岸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的民意共識

 

海峽論壇深度契合兩岸民間交流的需要。當前,兩岸共謀“和平、發展、交流、合作”是島內主流民意。恢復兩岸交流正常化,是兩岸民心所向,也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願。然而,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並持續推動“倚美抗中“”拒統謀獨”,導致兩岸官方交流停擺,臺海緊張態勢升溫。特別是在新冠疫情防控平穩轉段後,恢復兩岸交流的呼聲呈現持續高漲態勢,民進黨當局依舊百般拖延、推諉、阻撓恢復兩岸交流。

 

促兩岸民間交流   繪兩岸融合藍圖

 

6月14日拍攝的第十六屆海峽論壇·第二屆廈金同城生活圈論壇現場。(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此次海峽論壇在島內引發積極響應。中國國民黨副主席連勝文率團出席並致辭表示,中國國民黨始終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在共同政治基礎上推動兩岸交流合作、和平雙贏。民眾黨參訪團代表張凱鈞表示,民眾黨始終堅持“兩岸一家親”,將繼續推動兩岸交流合作。台灣政黨代表、台灣主辦單位代表、行業代表、社團負責人,以及工青婦、科教文衛、農林水利、民間信仰各界別嘉賓7000余人參與盛會,這些都反映出島內民眾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的熱切期望。

 

展現兩岸融合走深走實的美好藍圖

 

本屆海峽論壇聚焦貫徹落實中央《意見》,充分展示兩岸在經濟、社會、文化及情感融合方面取得的亮眼成績,併為持續落實《意見》繪製“工程圖”;聚焦經濟發展,推動兩岸有關機構和企業簽訂多項合作協議,促成合作落地生根;聚焦青年群體,納入時代新元素,增進沉浸感與獲得感,提供1600多個就業崗位,助力台灣青年在大陸築夢、逐夢、圓夢;聚焦未來發展,注重發展新質生産力,激勵更多台灣同胞參與兩岸融合發展,分享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機遇,共享中華民族復興榮耀。

 

促兩岸民間交流   繪兩岸融合藍圖

 

6月14日,第二十二屆海峽青年論壇在廈門開幕。活動現場,兩岸青年合唱歌曲《明天會更好》。(圖片來源:中國台灣網)

 

回望過往,每一屆海峽論壇都持續發揮著兩岸融合發展“助推器”的作用,不斷拓寬兩岸同胞交流的領域,加深兩岸同胞交流的層次,增進兩岸同胞利益與福祉。展望未來,兩岸融合走深走實、祖國統一和民族復興的美好藍圖終將實現。(作者:楊晶華)

展開全文

海峽論壇上的臺青心聲:兩岸融合發展,我的“朋友圈”“事業圈”更大了

2024-06-18

人民網廈門6月16日電 (劉寶琴)去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以下簡稱中央《意見》)發佈,讓台灣同胞充分感受到“融合有好處、閩臺親上親”。對此,參加第十六屆海峽論壇的臺青深有感觸——

 

丁翊凱:想成為兩岸融合一線的建設者

 

“我不僅想成為歷史的見證者,更想成為兩岸融合一線的建設者。”90後臺青丁翊凱説,“所以,我從北京來到了福建,想在這片熱土上幹出一番事業。”

 

如何看待兩岸融合?丁翊凱説,讓兩岸青年共同做好一件事,攜手並進,在“雙向奔赴”的過程中建立起信任,讓心與心更加契合。“福建給了臺青一個發揮的平臺,讓臺青參與到建設中,不僅是一種善意,更是一種信任。”

 

大陸什麼地方最吸引年輕人?丁翊凱認為,除了民族認同、同根同源,大陸還有很多發展機會,以及廣闊的舞臺。“我會呼籲更多臺青來大陸發展。”

 

吳衣菡:給兩岸工作者更多底氣、信心和保障

 

“很開心,每年來海峽論壇都能見到老朋友,還能交到新朋友。”海峽兩岸青年交流協會創會理事長吳衣菡説,“這是我第10年帶領協會臺青參加論壇活動,今年團隊成員的平均年齡在35歲以下。”

 

吳衣菡表示,大陸給臺青提供的政策越來越好了,對話和交流的機會也很多。“臺青從最早的猶豫遲疑,到現在的帶著想法主動參加,想法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福建作為臺胞登陸的第一家園,為臺青更好地在大陸立足、發展打下基礎。”吳衣菡説,“中央《意見》的出臺,給了我們這些做兩岸工作的人更多底氣、信心和保障。”

 

林浩鼎:有了更大的發展機遇和空間

 

“福建在法律、法規方面給予了臺胞方方面面的扶持和幫助,對涉臺法律服務要求也越來越高。”在北京工作的國際商務律師林浩鼎介紹,“前兩年我成為福州市臺胞權益保障中心的公益律師,今年受邀入駐海絲中央法務區福州片區的法律專家人才庫。”

 

林浩鼎表示,中央《意見》出臺後,他比較關注福建在深化兩岸經濟、商業融合方面的政策落實,“作為國際商務律師,能夠更好地參與到‘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發展戰略的法律服務中。”

 

“在這邊(福州)主要是處理一些涉外、涉港澳、涉臺的法律事務,對我來説,有了更大的發展機遇和空間,能夠為福建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貢獻一份力量。”林浩鼎説。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