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人碼頭”到“大模型”——智慧賦能津港效率“金招牌”

從“無人碼頭”到“大模型”——智慧賦能津港效率“金招牌”

 

海報製作:馮娟

 

新華網天津7月3日電(記者劉惟真)夏日炎炎,海風輕撫送來陣陣清涼。汽笛聲中,一艘滿載貨物的輪船緩緩靠岸,“身披藍衣”的人工智能運輸機器人“聞令而動”,在天津港北疆港區C段智慧化集裝箱碼頭上繁忙而有序地運送起貨物。

 

“有了它們的智慧助力,不少碼頭工人得以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從‘臺前’走向‘幕後’。”看著身旁一台臺人工智能運輸機器人,天津港第一港埠有限公司拖頭隊副隊長成衛東驕傲地説。

 

從“無人碼頭”到“大模型”——智慧賦能津港效率“金招牌”

 

天津港“智慧零碳”碼頭。(新華社記者趙子碩攝)

 

2021年,全球首個“智慧零碳”碼頭——天津港北疆港區C段智慧化集裝箱碼頭正式投産運營。自此起,天津港的面貌煥然一新。依託北斗導航系統的人工智能運輸機器人(ART)投用後,其定位精度可達釐米級,裝卸作業“紀錄”不斷被刷新。

 

機器的精準與工匠的經驗,共同為碼頭生産賦予了新動能。“之前,技術精湛的拖車司機每天最多只能拉幾百噸貨物;而如今,通過智慧港口建設,十余位員工已能同時操控幾十台機械設備。從‘一對一’到‘一對多’,智慧科技的賦能讓港口發生了巨大變革。”成衛東感慨道。

 

加快自動化、智慧化建設是港口高品質發展的趨勢之一。天津港將創新作為第一動力,努力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搶抓數字化轉型機遇,駛入了智慧發展的“快車道”。

 

從“無人碼頭”到“大模型”——智慧賦能津港效率“金招牌”

 

天津港“智慧零碳”碼頭。(新華社記者趙子碩攝)

 

近年來,天津港集團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等企業深化合作,不斷推進港口自動化、智慧化和無人化技術應用。2022年華為與天津港集團等單位合作創立智慧港口全球創新實驗室後,孕育於此的多項創新已應用於天津港的“智慧零碳”碼頭。

 

今年4月,天津港集團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簽署了“加速行業智慧化-港口大模型PortGPT深化合作協議”,進一步加速智慧港口升級版建設和港口數字化轉型;6月在津舉行的2024世界智慧産業博覽會上,天津港集團還聯合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發佈了天津港PortGPT1.0,在智慧港口建設賽道上加速“領跑”。

 

天津港集團副總裁楊傑敏介紹,PortGPT1.0能夠通過視頻和圖像識別港口現場生産的多種場景,包括現場作業人員、不同類型的設備、不同的作業安全規則等。

 

“目前,這個版本已在部分區域嘗試應用,未來這一大模型將有望替代碼頭現場安全員對作業現場進行24小時智慧化監管。接下來,我們還希望嘗試將PortGPT應用場景進一步拓展到港口調度指揮、辦公輔助等更多方面。”楊傑敏説,天津港集團將繼續以數字化轉型為抓手,以科技創新與管理變革雙輪驅動,讓數字技術為港口生産作業賦能提效。

 

從“無人碼頭”到“大模型”——智慧賦能津港效率“金招牌”

 

一艘集裝箱貨輪停靠在天津港“智慧零碳”碼頭。(新華社記者趙子碩攝)

 

近百台人工智能運輸機器人實現規模化運營,集裝箱大型裝卸設備自動化佔比超過66%;發佈全新一代智慧化集裝箱碼頭管控系統JTOS,自動化場橋ESC系統成功上線,全力提升裝卸生産自動化水準……在智慧創新技術的加持下,天津港正加快腳步,建設以質為先、效率至上、創新引領的世界一流智慧港口。

 

“在一公里外的智控中心,只需點點滑鼠、操作搖桿就能卸下十幾噸重的集裝箱。”天津港第二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彪説,通過物聯網、衛星、5G、人工智能等技術連通“人、車、箱、船、機、場”,裝卸作業時間比人工裝卸減少26.2%,遠洋幹線船舶在泊船時效率提升28%。

 

今年以來,天津港集團的生産運輸“成績單”頗為亮眼。今年上半年,港口生産始終保持高位平穩運行,天津港集團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2.48億噸,同比增長3.1%;集裝箱吞吐量1188萬標箱,同比增長4.6%。貨物及集裝箱量持續穩步增長,為京津冀區域經濟發展注入了澎湃動力。

 

“智慧科技的應用能夠有力促進我們從更高層面上將交通運輸各領域的優勢資源進行有機整合、進而産生‘化學反應’。”天津市交通運輸委員會副主任劉道剛説,在中國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進程中,不斷提質增效的智慧港口必將彰顯出繁榮活力與無盡魅力。

 

策劃:萬方、邵香雲、楊麗

 

統籌:許健

 

記者:劉惟真

 

編輯:黃博陽、高暢

 

海報:馮娟

 

新華網

 

新華社天津分社

 

聯合出品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