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對於鄭成功的歷史評價 民進黨當局含糊不得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4-09-02 11:24:19 | 來源: 中新社 |
生於1624年的鄭成功今年恰逢400歲誕辰,兩岸都在舉辦與鄭成功有關的活動。活動與活動對比,性質卻截然不同。
長期以來,鄭成功都被尊奉為民族英雄,其驅除殖民者、捍衛祖國疆土的歷史功業在兩岸被傳頌。今年,在北京、福建、河南多地,大陸從官方到民間舉辦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鄭成功誕辰400週年紀念活動,以啟世人。
台灣過去也一度極其重視鄭成功祭典。然而,從“去中國化”的“台獨史觀”被推行以來,鄭成功復疆建臺的歷史功業被淡化,甚至被視而不見。尤其今年,在相關活動中,當局官員提及鄭成功“收復台灣”,以意味深長的“來臺”二字代替。
看似高調“紀念”,實則移花接木。民進黨當局將鄭成功歪曲為“外來者”和“在台獨立政權”代表人物的形象,利用鄭成功加速建構“台獨史觀”,割裂台灣與大陸的歷史聯繫。
其心昭昭,無非是進一步強調台灣在歷史上是所謂的“無主之地”。這也是民進黨當局今年大肆“紀念”所謂“台南400年”,斬斷台灣的中國臍帶、形塑所謂“多元族群”“多元文化”的原因所在。“歌頌”荷蘭人在臺殖民統治,如此匪夷所思之舉,也就不足為奇了。
越來越豐富的考古發現和史料證明兩岸深厚的歷史關聯,台灣自古歸屬中國、由中國管治的歷史事實愈發清晰。在鄭成功尚未東征前,中國就擁有對台灣的主權和管治權,隋朝曾三次派兵來到時稱“流求”的台灣;宋元以後,中國歷代中央政府開始在澎湖、台灣設治,實施行政管轄。
國家的行政體系、文明體系來到台灣,並非由鄭成功帶入,而是早已存在。鄭成功驅除荷蘭侵略者後,在臺復原和光大了國家的行政體系、文明體系。前者指法統、後者為道統,二者在“奉明正朔”的鄭成功復臺以後得以完善,這也是台灣老百姓將其譽為“開臺聖王”的重要原因。
近期,民進黨當局多位官員聲稱,台灣已對大陸展現“善意”。但這份所謂的“善意”並沒有關照兩岸百姓對於民族英雄的質樸情感,也無視鄭成功對於台灣建設的豐功偉績,更罔顧兩岸同屬一中的歷史事實。
當然,島內並非鐵板一塊,仍有民間人士在台南延平郡王祠舉辦祭典,以紀念鄭成功復臺偉業。
提到台灣歷史,鄭成功是繞不過去的重要人物。對其歷史地位的評價,民進黨當局含糊不得。(完)中新社記者 容海升
相關新聞
- 2024-08-28鄭成功收復台灣的民族精神對於當前推進祖國統一具有重要啟示
- 2024-08-28兩岸學者談鄭成功:他的思想、氣節深遠影響台灣後世
- 2024-08-27“向心成功 共創福祉”——紀念鄭成功誕辰400週年暨收復台灣362週年活動在京舉行
- 2024-08-26民間團體在台南舉辦鄭成功誕辰400週年祭典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在山西考察時強調 努力在推動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上邁出新步伐 奮力譜寫三晉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2025-07-08
- 國防部:解放軍有信心有能力粉碎“台獨”分裂幻想2025-07-08
- 國家體育總局出臺《關於支持福建加快建設兩岸體育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措施》2025-07-08
- 以智賦能,以技逐夢!《智繪光谷·CMG世界機器人技能大賽》開賽發佈暨首場機器狗任務賽在武漢舉行2025-07-08
- 國際銳評丨螳臂當車!賴清德“台獨”謬論撼動不了國際社會一中格局2025-07-08
- “七七事變”88週年賴清德當局緘默無聲 台灣輿論:歷史不該被忽視不見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