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歐人權研討會”在德國柏林舉行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24-10-23 15:33:01 | 來源: 新華社 |
“2024·中歐人權研討會”22日在德國柏林舉行,本次會議主題為“新興權利保障:中國與歐洲的視角”。多國60余位人權領域代表圍繞經濟平等與社會權利、數字技術與人權等議題進行討論。
中國人權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政法大學校長馬懷德在致辭中説,如何保障新興權利已成為全球人權事業發展中的新課題。中國以法治方式保障公民網絡安全和隱私權,積極推進環境保護與綠色發展。各國應攜手合作,以“人類優先”作為新興權利保護的基本理念,以真正多邊主義避免全球新興權利治理失衡,以開放公正凝聚共識,共同為全球新興權利保障提供方案。
國際科學哲學院主席、克羅地亞扎達爾大學哲學教授尤雷·佐夫科認為,應從人權角度開展文明對話,相互學習,探討如何保護人類和人類生存條件。
瑞典“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史蒂芬·布勞爾認為,最根本的人權始於生存權和發展權,沒有生存和發展,人權的保障就缺乏根基,應尊重文明多樣性,倡導文化平等與對話。
德國智庫席勒研究所創始人兼主席黑爾佳·策普·拉魯什説,人權是全球性議題,應通過全球合作來實現。中國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和三大全球倡議考慮到所有國家的利益,超越狹隘的地緣政治。
中南大學黨委副書記、人權研究中心主任蔣建湘表示,新興權利概念及其保護實踐的多樣性,是國際社會文化多樣性的具體體現。深化中歐人權機構和學者間合作交流,能夠為新興權利的理論研究與保障實踐注入新智慧。
瑞士日內瓦外交與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阿爾弗雷德-莫裏斯·德扎亞斯認為,和平是所有權利的基石,沒有和平就沒有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機會。各國應共同維護民主、公平、公正的國際秩序,逐步消除衝突根源,切實保障所有人的人權。
“中歐人權研討會”于2015年創立,是中歐人權領域深層次交流合作的機制化平臺。本屆研討會由中國人權研究會和中南大學共同主辦,中南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德國中國文化基金會承辦,德國明斯特大學、國際哲學學會合作舉辦。
新華社柏林電
新聞推薦
- 海關保障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 50余批次人員物資順利通關2025-10-14
- “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 商務部回應美宣佈對華加徵關稅2025-10-14
- 《沉默的榮耀》熱播兩岸:以歷史之光映照“台獨”逆流的荒誕2025-10-14
- 台灣花蓮救災工作主要靠志願者?賴當局被批執政無能2025-10-14
- 《開閩世家閩臺源流志》第二期在福州發佈2025-10-14
- 忠實還原故宮30余件館藏文物 視障讀者觸摸系列出版物在京發佈202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