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滿完成!首顆可重復使用返回式衛星上天入地幹了啥

中國航天在可持續發展路上不斷自主創新再突破。

 

10月24日,國家航天局在京舉辦實踐十九號衛星載荷交付儀式,標誌著該衛星工程返回任務圓滿完成。此次交付的實踐十九號衛星搭載載荷包括主糧作物、經濟作物、微生物航天育種載荷以及空間技術試驗載荷等20大類。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拉開了中華民族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類的序幕。時光荏苒,在“兩彈一星”精神的照耀下,實踐十九號衛星正書寫著中國衛星發展史上新的篇章。

 

9月27日發射升空,10月11日成功回收,作為中國首顆可重復使用返回式技術試驗衛星,實踐十九號不但能“上天”,還能“入地”,甚至可以像“孫大聖”一樣反復遨遊于天地間。

 

圓滿完成!首顆可重復使用返回式衛星上天入地幹了啥

 

10月11日10時39分,中國在東風著陸場成功回收首顆可重復使用返回式技術試驗衛星——實踐十九號衛星。新華社發(王衡攝)

 

一來一回的旅途中,該衛星充分發揮了新一代返回式空間試驗平臺“育種週期短、搭載效率高”優勢,圓滿完成了近千個種質資源空間育種試驗,為中國種質資源創新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也為國産元器件、原材料等提供了珍貴的在軌驗證機會,為中國航天技術的自主創新和可持續發展夯實了基礎。

 

同時,衛星還搭載了泰國、巴基斯坦等國家的種質資源和多個科學試驗載荷,為打造國際航天合作新生態、推動全球科技創新作出了重要貢獻。

 

實踐十九號衛星有這些特點——

 

首先是“可重復”。早在1975年,中國就完成了首顆返回式衛星成功發射和安全回收,成為當時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返回技術的國家。

 

實踐十九號衛星能榮獲“首顆”殊榮,是因其回收艙突破了可重復使用技術,衛星平臺可以重復使用10次以上,做到了可重復往返天地之間,從而大幅降低了製造成本、提升了使用效率。

 

此外,該衛星還具備提供更高品質的微重力環境能力,可為高端微重力實驗提供更高品質的微重力環境保障。

 

圓滿完成!首顆可重復使用返回式衛星上天入地幹了啥

 

圖為衛星搭載的微生物實驗箱。新華社記者 宋晨 攝

 

實踐十九號衛星上天入地“乾大事”——

 

在新技術試驗方面,衛星在軌開展了微重力氫氣製備技術、低頻磁通信技術、充氣密封艙技術、無線功率傳輸技術、氣動參數測量技術、功能梯度防熱材料、低膨脹系數結構等新技術試驗。

 

在空間科學實驗方面,衛星共搭載了合金熔體擴散行為研究、非晶合金結構及表面原子動力學、碳納米材料與器件、固體催化劑材料、口腔醫學材料研究、手性藥物研究、微生物産藥分子學機制研究等空間科學實驗載荷。

 

在自主可控元器件方面,共搭載了DSP數字信號處理器、超高速光通信處理器、高可靠雙核處理器等27種國産器件。

 

實踐十九號衛星未來可期——

 

由於新一代返回式衛星平台獨特的低阻力、低擾動設計,衛星在軌運行期間,可為有效載荷創造高品質的微重力環境以及真空、空間輻射等綜合軌道環境,並且完成試驗後可及時攜帶載荷或者樣品返回地球,效率高、靈活性高。

 

該衛星是一個可實現載荷天地便捷往返、能夠提供高品質試驗服務的空間試驗平臺,可廣泛服務於空間科學實驗、航天新技術驗證,以及航天育種、空間制藥、空間材料製造等領域,應用與合作前景十分廣闊。

標簽: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