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胞金建國:一生為記錄“兩岸一家親”而來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4-11-14 15:41:15 | 來源: 人民政協網 |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週年。在北京,有這樣一群普通人,他們與共和國同齡,籍貫都是台灣省,他們的父輩或在抗日戰爭時期或在解放戰爭時期帶著救國圖存的信念,以各種方式輾轉來到祖國大陸,加入到為新中國成立的奮鬥中。與新中國同齡的他們,從出生開始,基因中就帶著父輩的愛國情懷,與共和國一起成長。他們所從事的工作不一定轟轟烈烈,但他們以一顆熾熱的愛國心,投入到祖國轟轟烈烈的建設事業中。本期繼續刊載這群普通卻又不普通的群體故事。——編者
作為出生在祖國大陸的二代臺胞,我與共和國同齡,人生成長的幾個關鍵節點都得益於祖國的發展以及國家對臺胞群體的特別關愛。我被同齡人羨慕,在34歲時有機會上大學,之後又有機會拿起我心愛的相機、攝像機,從事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的相關工作,不僅讓我找到實現人生價值的難得舞臺,也改變了我後半生的人生軌跡,至今我還熱情不減地參與兩岸文化交流的相關活動。
■ 童年記憶:她是受患者愛戴的李大夫
我的母親李茜萍1929年出生在台灣基隆,1944年跟隨姐姐從台灣乘飛機經日本到東北抗戰一線的醫院做醫護人員,後因在台灣的母親病重,姐妹倆商量,姐姐先期返回台灣照顧母親,妹妹留下來,但讓姐妹倆始料未及的是,從此母親與台灣的家人失聯,音訊全無。1948年,母親從東北來到北京,次年生下了我。
童年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母親著白大褂,帶著出診箱,匆忙進出家門的身影。
印象中,母親在家陪伴我們的時間很少,有時很晚回到家,就又匆匆忙忙地出門了。後來我才知道,母親是一名婦産科醫生,她常常在醫院的非接診時間義務幫助周圍地區的孕産婦做産前檢查指導和接生服務等。也因為她的敬業和專業,醫院特別為母親配備了一輛自行車,方便她出診,這在20世紀50年代末可是一件稀罕物,所以我很小就會騎自行車,可把大院周圍的小夥伴羨慕壞了。
後來,母親入職的北京市安樂林醫院併入北京市崇文區永外醫院,後又更名為北京市東城區第一人民醫院到今日,母親在這所醫院一直兢兢業業工作到退休。今年我看到一條新聞,醫院新址就選在我們家當年居住的北京市東城區安定裏7號院!人生中總有一些唸唸不忘、必有迴響的事情,母親用一生投入愛與責任的工作,在她曾經生活過的土地接續向前。
■ 三十而立:沒想到因為“臺胞身份”,我進了大學
如果沒有臺胞身份,我想我可能沒有機會圓上大學的夢。
家裏出一個大學生,是母親一直的心願,我的學習成績從小學到中學一直也很好,初中畢業填寫志願,我是班上50多名同學中唯一報考高中的,報這個志願,就是為了以後能有機會考大學。1965年我上高中,不久“文化大革命”爆發,中國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停滯,各大學不能正常招生。1968年,高中畢業後,我被分配到北京市運輸公司當了一名工人。
1977年國家恢復高等學校招生考試政策時,我也曾心動,但考慮到當時我已經28歲,已成家立業,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不可能放棄一切,從零開始,去參加高考。但令全家都欣喜意外的是,1981年9月28日,中共中央下發《關於落實居住在祖國大陸的台灣同胞政策的指示》(簡稱38號文件),這是首份由中共中央下發,對居住在大陸的台灣省籍同胞具有重要意義的一份文件,其中明確肯定:“台灣同胞有光榮的愛國主義傳統,長期以來為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繁榮和統一作出了卓越貢獻”;明確提出:“中國共産黨對居住在祖國大陸的台灣同胞的基本政策是:一視同仁,並在各方面優先照顧”,文件中對在大陸常住的臺胞及其子女在各個方面的問題都有具體的政策規定。為落實好這份文件的精神,1983年,全國臺聯與教育部等部門決定在北京師範大學設立面向在大陸常住臺胞的大專班,計劃辦5屆,每屆學制2年,學員通過全國高考招生,考生年齡放寬到35歲以下即可,而且是帶職帶薪去讀書!
“好好復習,我們家要出大學生了!”至今我仍清晰記得,聞知這條喜訊,母親激動的神情。
為了幫助我們這些在各行各業工作的大齡考生備考,北京市臺聯還專門組織了輔導班,請來各科的優秀中學老師為我們講課。在備考過程中,我也得到了全家人的大力支持。母親專門將家中的飯廳騰出來,我帶著幾位備考同學成立了學習小組,每週大家擠出時間,來到我們家一起復習。
1983年7月7日清晨,走出家門,邁進北京八中考場的一幕幕,至今曆歷在目。最初走進考場,我有些不好意思抬頭,因為環顧周圍,坐著的都是年輕人,就我一個成年人。第一門考語文,我由於沒有做題經驗,在前面填空和選擇題部分花了大量時間,眼看離收卷就剩下20分鐘,監考老師走到我身邊,指了指後面的作文題,當時我還一字未寫。我想,她當時的意思是,50分啊!還不抓緊寫!別再摳只有幾分的填空題了!現在想來,我十分感激這位老師的善意提醒。正因為我及時放棄了當時怎麼也想不起來的一道填空題:《堂吉訶德》的作者是誰,到交卷鈴響前一分鐘寫完了作文,才順利通過那年的錄取考試,記得我在被錄取的全班70名同學中,排名第11位。錄取通知書送到家裏的那天,母親拿著那張紙看了好久好久……
同年9月,北京師範大學為我們舉辦了一場特別的開班儀式,時任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會長林麗韞以及北京市委統戰部領導、北京師範大學的校領導都出席開班儀式,我們作為改革開放後大陸首次面向台灣同胞招生的學歷班學生走進北京師範大學這所大陸知名高等學府。在此後的兩年學習生活中,我也收穫頗豐。
我們這屆學生共70名,來自大陸10余個省市,大家在兩年的學習生活中互幫互助,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我們這個班還有些特點,就是大家大多已經工作,所以能夠成為同代人的幸運兒,有機會來到高等學府讀書,大家都深感機會難得,兩年中,我們不僅班級上課氛圍很好,而且同學們參加學校各類活動,十分積極踴躍。
我因為從小有文藝特長,會吹奏長笛,還擅長唱歌,所以就積極參加北師大當時的各類文藝活動,還當上了年級的文藝部部長。1984年,新中國成立35週年之際, 10月1日,我有幸隨北師大學生交響樂團參加天安門廣場的群眾大聯歡晚會;同年我還參加了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鋼鐵學院(現更名為北京科技大學)幾所在京高校聯合發起的學生聯合文藝演出隊,為豐富當時大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到這幾所大學巡迴文藝演出。我參加了臺籍班的小樂隊,演奏長笛,和小樂隊其他成員及兩位唱歌很好的同學組成演出隊,代表北師大參加此次巡迴演出,受到了各校師生的歡迎。值得一提的是,這5所大學組成的演出隊,還為當時正在北京召開的全國高校黨委書記與宣傳部長會議的專場演出,得到與會者的好評。
1984年10月1日,北京師範大學首屆臺籍班學員在天安門廣場,參加慶祝新中國成立35週年晚會演出,圖為演出前全班同學合影。受訪者供圖
兩年美好的大學生活過得十分充實,1985年結束在北師大的兩年學習,我回到原單位,因為有了大學學歷,又因為我在大學培養了自己的組織能力,回到單位不久,就由組織考核批准,有幸由工人身份轉為幹部,成為北京運輸公司的一名工會幹部。
■ 老驥壯心:扛起攝像機,記錄臺海融合的每一瞬
我的臺胞身份,其實是隨著大陸各級政府、部門對我的不斷關心,才讓我慢慢感知,也推著我從不自覺到自覺,投入到從事兩岸文化交流的事業中。
1986年12月,我從北師大畢業回到原單位工作了一年多,就收到調令,我由北京市運輸公司調到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工作,讓人驚喜的是,就在同一日,我還收到了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宣傳部的調令,文件中寫道,考慮到我的文藝特長,接收我到師大從事宣傳工作,後來考慮到我的臺胞身份,最終原單位同意我調到全國臺聯工作。
來到全國臺聯宣傳部工作後不久,就迎來了兩岸關係冰封數十年後的正常往來開啟。由於我被安排在宣傳部影像室工作,期間有機會接觸到多位從島內和海外來到大陸尋訪、交流的頗有影響力的臺胞。
1987年首次跟拍海內外臺胞青年夏令營,金建國作出一個大膽的創新,在閉營式上送給營員們一盤錄影帶,記錄他們在大陸參訪的瞬間。圖為白天跟拍活動,晚上忙著剪片的金建國。
1987年元月,旅日臺胞、日本大阪華僑總會原會長顏棲先生來到北京中日友好醫院治病,不久後不幸離世,其親屬希望全國臺聯能幫助製作一個用於遺體告別儀式和家族紀念的顏先生生平影像的短片,全國臺聯領導安排我來完成這項工作。時間緊、任務重,接到任務後,我立即著手策劃拍攝。
為了真實記錄顏先生在大陸就醫期間的生活,我拍攝了彼時北京的街景,包括靈車經過長安街時拍攝的場景,插入到影片中。沒想到,這部影像短片被顏先生的兒子帶回台灣,在島內引發不小的轟動。據他所説,這部片子先是在家族內引發波瀾,後來經朋友圈口口相傳。
彼時兩岸關係冰封數十年還未解封,島內民眾幾乎沒有渠道能夠看到有關大陸的真實影像,對大陸的了解也寥寥無幾,很多民眾還認為當時的大陸很窮,一家幾個人只有1條褲子,誰外出,誰才能穿這條褲子;大陸的房屋當時也很破舊,不可能有高樓大廈,所以,看到這部影像短片的島內民眾驚訝壞了,“原來大陸的街道如此寬闊,特別是長安街比台北的馬路整潔寬闊很多。”顏先生的兒子説,我的這部影片讓島內民眾意識到,原來大陸完全不像台灣地區媒體宣傳的那樣落後破舊,而且大陸對台灣同胞也十分尊重和友善,“我沒想到大陸能為父親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辦一場如此高規格又體面的遺體告別儀式。”他後來告訴我。
這部影像片後來被外交部相關部門領導關注到,特別約請時任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郭平坦到外交部交流,除了書面就此事給了全國臺聯表彰書,還給予全國臺聯一項專項資金,用於購買專業的音像設備,為了更好地開展這方面的工作。我作為項目申報人,按照當時全國臺聯的影像錄製工作需求,提交了一份價值5萬多美元的音像設備免稅購置清單,最終獲批准。
此後,我又參加了全國臺聯每年組織的規模不等的海內外臺胞聯誼交流活動,如每年一屆的臺胞青年夏令營等,負責影像記錄工作。在1987年第二屆海內外臺胞青年夏令營中,我又作出創新,在閉營式上我給有需要的營員一盤記錄他們在大陸旅遊及開展交流活動的錄影帶,當時收到這份禮物的營員都十分感動,因為這些瞬間對於個人都是珍貴而難忘的,尤其在彼時那個影像資料珍貴的年代。我做這項工作的初衷,是把他們每個人都看作是兩岸交流的一粒種子,希望借由他們的眼睛,把真實大陸的樣貌傳播到全世界。許是這項工作為聯結海內外更廣範圍的臺胞起到了一定作用,此後報名參加全國臺聯海外臺胞夏令營的人數逐年增多。隨著要通過自己的工作,聯結更廣泛的兩岸同胞,講好大陸故事的意識在內心增強,我還在海峽兩岸圖書展覽上,用一盤《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六十週年》的錄影帶,交換回一套島內影視工作者拍攝的《一同走過從前》,此片後來在大陸多種場合播放,對進一步了解台灣,更好開展海峽兩岸的交流,起到了非常積極的影響。
今年我75歲,作為一個與共和國同齡的臺籍祖國兒女,我十分感恩于祖國對我的培養,讓我在人生精力最豐沛的年齡,有機會投入到兩岸交流的事業中,把過去的所有人生積澱轉化為做好這項工作的力量和基礎,也讓自己的人生進而變得開闊。(口述者金建國為在京常住二代臺胞,中國旅遊出版社退休幹部)
記者:修菁
口述:金建國
相關新聞
- 2024-11-14福建省創新臺胞“林長制”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 2024-11-07臺胞在“未來之城”尋覓新商機
- 2024-10-29“我為臺胞辦實事”推進活動在京舉行
- 2024-10-29上海虹橋邊檢開啟“綠色通道” 協助臺胞緊急就醫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