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評丨春節走向世界 奏響傳統與現代的和諧共鳴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24-12-09 11:24:01 |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
明年春天,我們將迎來全年第一個“非遺”節日——春節。12月4日,我國申報的“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又一次引發了世界迴響。
春節申遺成功,有利於增強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申遺成功的消息登上熱搜,網友們最多的轉發語便是“自豪”“欣喜”,國人對於春節的文化認同和精神歸屬感溢於言表。春節是我國內涵最為深厚、內容最為豐富、參與人數最多、影響最為廣泛的傳統節日。貼春聯、包餃子、逛廟會……全球各地的華人都各有一套慶祝春節的方式,相同的是辭舊迎新、闔家團圓、祈願美好未來的主題。經過漫長的時代變遷,春節依然是維繫個人與家庭、社會和國家的情感紐帶,中華民族的共同記憶,刻進DNA的儀式感。在與春節有關的種種儀式感中,又孕育了涵蓋口頭傳統、社會實踐、儀式慶典、傳統手工藝等多項非遺,它們以不同的方式展現著中國人的家庭觀、道德觀,對待自然、對待時間的態度。
春節申遺成功,是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成果。
春節作為一項“社會實踐”被列入非遺名錄,它沒有具體的傳承人,春節的非遺傳承人,是每一位中華兒女。“春節”申遺團隊成員透露,申報團隊在選擇地方案例時,會著重挑選一些有自身特色的地區或項目,將其納入申遺文本中。這些年來,人們在舊年俗的基礎上又延伸了很多“新玩法”,貼春聯、逛廟會、舞龍舞獅之外,又有文博場館過大年、非遺大集賞國潮、闔家相約電影春節檔等嶄新形態,在互聯網上,大家熱烈地分享著家鄉的民俗、故鄉的美味,為春節的儀式感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為春節賦予了全新的生命力。春節申遺的成功,每一個認真生活的人都功不可沒。
春節申遺成功,是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的提升。
據不完全統計,近20個國家將春節作為法定節假日,全球約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慶祝農曆新年,春節民俗活動已走進近200個國家和地區。2023年12月,第78屆聯合國大會協商一致通過決議,將春節(農曆新年)確定為聯合國假日。春節所蘊含的和平、和睦、和諧的文化精神,對全世界的影響越來越大,中國的燈籠、窗花、福字、特色美食也悄然走向世界,從不同側面展示著中國節日的魅力。這背後,是無數中華兒女身體力行推廣中華文化、踐行全球文明倡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努力。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化,文化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形式,並增加新的內容,以解決新時代面臨的新問題。”在社會形態和生産力都産生新變化的當下,誕生自農耕社會的春節能傳承至今,也正是因為一代代中國人基於不變的情懷,在傳承的同時,不斷為其注入新的內涵,作為“春節”的非遺傳承人,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把每年的春節熱氣騰騰地過出精彩,創造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春節文化。
(文丨段譯)
相關新聞
- 2024-12-05“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 2024-12-06與世界共享“春節快樂”
- 2024-12-05春節申遺成功 外交部:歡迎各國朋友到中國體驗春節文化
新聞推薦
- 履職擔當建言獻策 共話“兩會”好聲音——臺界政協委員兩會如是説2025-02-24
- 大陸首個“臺胞臺青創業就業基地服務聯盟”在廈成立2025-02-24
- “小三通”航線春運客流增長,單日客流量創新高2025-02-24
- 台灣南投縣青年代表團參訪武漢2025-02-24
- 寧波市北侖區組織臺胞臺屬觀看《哪吒2》“咱們中國電影最棒”2025-02-24
- 民進黨的黑手,又一次伸進了台灣校園2025-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