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冬會火種採集“以冰燃火”難點是啥、怎樣實現的?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25-01-20 15:15:58 |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
2月3日,亞冬會火炬點燃暨火炬傳遞啟動儀式將在哈爾濱舉行。本屆亞冬會的火種是用冰透鏡採集的。聚太陽光采集火種,是奧運會等眾多體育賽事的傳統。
本次亞冬會雖然也不例外,但“以冰燃火”卻是與眾不同。科研團隊將當地特有的冰雪文化和科技工藝融入創意之中,精心打磨出一面晶瑩剔透的冰透鏡,用冰透鏡匯聚太陽之光,採集亞冬之火。這一創意,既是對奧林匹克傳統和體育精神的傳承和弘揚,同時也融入了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和富有哈爾濱的地域特色。
哈爾濱2025年第九屆亞冬會火炬傳遞指揮中心運行辦公室副主任 佟曉宇:中國古代就有用冰取火的傳統,遠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就有用冰透鏡取火的記載。哈爾濱又稱為冰城,冰是哈爾濱這座城市最具鮮明特色的城市資源。哈爾濱國際冰雪節、冰雪大世界,都因這種獨特的冰資源而生。取松江之水,借太陽之光,採亞冬之火,寓意著亞冬運動健兒們,熱愛冰雪、團結協作、追求卓越的優秀品質,同時也象徵著人類對生命和運動的不懈追求,對體育精神的傳承發揚。
小尺寸的冰透鏡製作並不難,但是在莊重的亞冬會火種採集儀式上,運用的是一塊直徑達60釐米、重達37公斤的冰透鏡,要確保透光和聚光性能可以足夠快速引燃火種,需要過硬的技術。
去年3月起,擁有先進制冰技術的哈爾濱工程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師生團隊承擔起這塊冰透鏡的製作任務。
哈爾濱工程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工業設計專業教師 杜兆群:我們要獲得一塊沒有氣泡的,並且沒有雜質的、很透明的冰,就是得到一個材料,這是第一個難點。第二個難點,就是如何將這塊冰加工成透鏡的曲面,要達到要求的這樣一塊冰。如何加工、加工工藝、加工方法、加工設備,這些都是難點。
透明冰體的形成以及高精度的冰透鏡的加工,對環境和工藝的要求都十分苛刻。製作團隊運用自主研發的循環冷凍技術製作出透明冰體材料。沒有符合尺寸標準的冰透鏡加工設備,科研團隊就按照規格,經過精密計算和精心設計,自主研發出制冰、車削和熨壓等關鍵環節的設備,並反復試驗和不斷優化,提升工藝,實現了冰透鏡的最佳聚焦效果。
哈爾濱工程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工業設計專業教師 杜兆群:我們很希望在這個過程當中,用我們自己的科研力量支撐哈爾濱的冰雪文旅、冰雪文化。學生是來自於天南海北的,這個過程他能把他們自己的專業和冰雪文化結合得很緊密,能獲得直接的這種在學習上、專業上的提升,他們也很高興。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在中拉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的主旨講話2025-05-13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佈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紀念活動標識2025-05-13
- 海協會四屆三次理事會會議在京召開2025-05-13
- 中方:台灣從來不是一個國家,過去不是,今後更絕無可能2025-05-13
- 第3屆“彩雲之約”海外臺胞雲南行系列活動在昆明啟幕2025-05-13
- 祖國好,台灣才能好——兩岸學者談中國式現代化與台灣未來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