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多家船企實現開門紅 “中國造船”已過萬重山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5-02-20 11:29:18 |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
新春伊始,萬象更新。中國各行各業以蓬勃的活力迎來了節後的開門紅,從今天起,《焦點訪談》推出系列節目“幹字當頭開好局”,關注各行各業如何抓機遇、搶先機、促發展。今天將聚焦造船業。
目前,中國各大船廠訂單飽滿,生産任務緊鑼密鼓地展開。從高端船舶製造到綠色智慧技術的突破,中國造船業正以創新驅動和高品質發展為引領,穩步邁向全球産業鏈的高端。
2月初,春節還沒過完,大連船塢內的建設工地上,工人們早已經忙開了。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浮式生産儲卸油船能夠容納下200萬桶原油,既能夠生産又能夠存儲裝卸原油,相當於是一座多功能的海上油氣工廠。像這樣的船,全世界目前只有兩艘,第一艘已經于前年交付,第二艘即將於今年6月交付,目前正處於最後的衝刺階段。
M350型浮式生産儲卸油船的業主方是埃克森美孚,中船集團大連造船作為分包商負責船體的設計與建造,該船總長350米,排水量46萬噸,目前處於水下調試階段。為了確保如期交付,工程最緊張的時候,項目採取三班倒制度,通宵施工。
不僅投入的人員數量巨大,所使用的物料也創下行業之最,全船的管路多達36000根,重量超過4000噸,涂裝面積近90萬平方米,各施工物量是超大型油輪的3倍多。
雖然工程量巨大,但工期只有短短20個月。怎麼才能做到既快又好?和傳統認知不一樣的是,現代造船大量使用新工藝、新裝備,因此效率大幅提升。此外,為了縮短工期,設計人員還想到了一個非常聰明的辦法。
中船集團所屬大連造船FPSO-10項目總設計師 郭洪生:首制船我們採用整體建造法,從艉部到艏部採用分段分層建造法,搭積木形式,建造週期會很長。第二艘船我們採用兩大段建造,艏段和艉段。兩大段也是採用分段搭積木形式,從下到上、從後到前同步建造。建造完成以後拖到船塢內進行兩大段對接,這樣會大大節省建造週期,節省人力成本,同時我們在分段階段大量的舾裝件,包括管線、電纜,就已經進行預安裝。
經過200多名設計人員通力合作,這艘體量巨大、結構複雜的巨輪終於完成了設計工作。建造週期從原來的30多個月縮短到20個月,接下來,就是將艏艉兩段精準對接,這成為施工人員面臨的一個嚴峻考驗。
數千名工人,烈日下揮汗如雨,寒風中堅守崗位,用巧幹加苦幹的實際行動詮釋著當代建設者“擼起袖子加油幹”的奮鬥精神。在現場記者看到,無論是焊接,還是刷漆、打磨、加固,各個環節工人們都在精益求精。
正是秉持“擼起袖子加油幹”的奮鬥精神,近年來,中國造船業發展迅猛,成為全球造船業的中堅力量。2024年中國造船業三大指標: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分別佔全球的55.7%、74.1%和63.1%,連續15年全球第一。在全球18種主要船型中,中國有14種船型新接訂單量位居全球首位。
中船集團所屬大連造船生産管理部副部長 韓雨:不光是複雜的海工項目,LNG(液化天然氣)船也是造船界的三大明珠之一,現在大連造船也在建造,也自主研發設計。現在無論是複雜的海工項目,還是高難的LNG(液化天然氣) 船,大連造船都可以造。我們中國現在所有的世界最難的項目都可以建造、設計,凸顯中國目前是世界造船領先、第一位。我們現在手持訂單已經排到了2028年,後面的生産非常飽滿。
就在大連的建設者們為如期交付而最後衝刺的時候,中國第二艘國産豪華大郵輪愛達·花城號也在上海緊鑼密鼓地建造中。春節前,全船的主體結構和外觀已經成型。目前,工作重點轉為設備安裝調試和內裝。建築工人們全力以赴,按計劃,今年5月將進行第一次船體起浮,2026年底交付起航。
如果説愛達·魔都號實現了國産豪華郵輪零的突破的話,那麼愛達·花城號將實現的是升級迭代。它將變得更大更舒適——首先,船體更大了,總噸位增加0.64萬噸,達到14.19萬噸;總長增加17.4米,達到341米;物量投入也很巨大,僅電纜總長度就超過4600公里。不僅體量變大了,艙內設計和佈局也更為優化,使得乘客的體驗感進一步提升。
中船集團外高橋造船國産大型郵輪項目建造總監 陳劍威:公區增加了很多,大約八千平方米,可以給乘客更好的體驗度和感官效果。為了控制重心,用了一些新材料,更加平穩,乘客暈船現象會比較少一點。
為了確保五千多名乘客能夠在海上安全而舒適的航行,建設者們打造了一套複雜而精密的系統。
正式施工前,項目團隊先搭建起了一套3D施工模型,相當於建造了一艘虛擬的花城號,然後用AR技術實現模型和現場實景的匹配,使得整體施工效率大幅提高。
中船集團外高橋造船設計研究院院長 王章建:我們提供基於模型的數據,這些數據可以幫助他們進行生産準備、生産管理,包括建造管理,通過不斷豐富或者變革手段來提高大家的施工效率。
大郵輪考驗的是一個國家造船業的總體實力。愛達·花城號團隊不僅要建造一艘郵輪,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起自己的郵輪標準體系,有了屬於中國的國標,大郵輪的各個環節才能夠更加自主可控。
中船集團外高橋造船國産大型郵輪項目現場總指揮、總設計師 陳剛:有一種説法叫作造船大國靠總裝,造船強國靠配套。國産化、本土化配套業的能力提升,也是中國船舶工業未來發展的重點方向。我們希望在下一個五年,要走正向設計的道路,完全實現自主設計。
正是秉持著這樣的信心、理念和幹勁,在項目團隊的數千名建設者的共同努力下,花城號的建造週期將比魔都號縮短8個多月,建造速度足以比肩歐洲頂尖大型郵輪建造企業。
魔都號的突破和花城號的升級展現出中國大型郵輪産業的實力。未來,建設者們還將持續致力於擴大船隊規模、提升乘客體驗,擴大國産大郵輪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中國造船”已過萬重山,正努力駛向強國復興的浩瀚未來。
2025年新年伊始,中國多家船企實現開門紅,
1月2日,中國船舶上海外高橋造船交付了11.4萬噸成品油船“海洋偵探”號;
1月3日,中國自主研發建造的82600噸散貨船和62000噸重吊多用途船在江蘇交付;
1月7日,廣船國際建造的第一艘7000車LNG雙燃料汽車運輸船交付起航……
近年來,中國在液化天然氣船(LNG)、大型集裝箱船、豪華郵輪等高附加值船舶的建造能力顯著增強,顯示出強大的産業競爭力,成為全球造船業的重要力量。在全球航運市場復蘇的背景下,中國造船業正以創新驅動、綠色發展為引領,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向著造船強國的目標穩步邁進。相信在全體造船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國造船業必將乘風破浪,再創輝煌。
相關新聞
- 2024-10-10拿下全球70%以上的綠色船舶訂單 中國造船業前三季度成績單來了
- 2024-06-17探訪造船業“皇冠上的明珠” :國産LNG運輸船加速駛向全球
- 2024-04-2918艘27.1萬方LNG運輸船!中國企業拿下全球最大單筆造船訂單
新聞推薦
- 兩岸“春帆共濟”,青年“同心築夢”!湖裏區成立首個臺青就業創業基地服務聯盟2025-02-21
- 外國智庫專家:美國新一輪關稅戰衝擊全球經濟2025-02-21
- 市場監管總局在助力兩岸融合發展方面有哪些舉措?一文了解→2025-02-21
- 《七子之歌》新一代傳唱人龍紫嵐:我要用歌聲講好澳門故事2025-02-21
- 潘賢掌出席全國臺企聯新春聯誼活動暨福州臺協換屆系列活動2025-02-21
- 臺商紮根福州、投資福州的決心信心始終未變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