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 開源 全球化——國産算力展現三大演進趨勢

開放 開源 全球化——國産算力展現三大演進趨勢

 

圖為工作人員在貴州大學省部共建公共大數據國家重點實驗室算力中心作介紹。 記者 楊文斌 攝

 

開放 開源 全球化——國産算力展現三大演進趨勢

 

圖為位於寧夏中衛市的西部雲基地國家(中衛)數據中心中國聯通數據中心機房。 記者 王鵬 攝

 

  

 

中國計算産業正在自主創新中快速發展,呈現出開放、開源、全球化三大趨勢。專家認為,面對人工智能在各行各業加快應用帶來的海量算力需求,中國計算産業亟須抓住機遇,構建算力新體系,打造世界級新産品。

 

數字基礎設施量質齊升

 

工業和信息化部3月17日公佈的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數字基礎設施量質齊升。截至2024年末,全國在用算力中心標準機架數超過880萬,算力總規模較上年末增長16.5%。

 

作為數字經濟時代的核心生産力,算力對經濟的巨大拉動作用已經顯現。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佈的《中國算力發展指數白皮書(2023年)》顯示,算力每投入1元錢,就將帶動3至4元的GDP增長。

 

在數字經濟大省浙江,去年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突破1萬億元。據介紹,在推進數字浙江建設進程中,于2020年投入運營的浙江省鯤鵬生態創新中心為浙江數字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和創新動力。

 

作為國産算力的中堅力量,在硬體層面,鯤鵬CPU展現出強大競爭力,部件、整機實現全量自主創新,構建起堅實的自主創新産業鏈;在基礎軟體領域,以開源歐拉、開源高斯為代表的開源項目蓬勃發展,不斷豐富和繁榮軟體生態,為浙江數字産業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活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激發數字經濟創新活力”,並作出了“優化全國算力資源佈局”等具體部署。

 

IDC等機構認為,2025年中國智慧算力規模將達到1037.3EFLOPS,並在2028年達到2781.9EFLOPS。當前,中國算力總規模已位居全球第二,但仍存在算力資源供給緊張和不能有效利用的矛盾情況。算力規模的高速增長和供需錯配等挑戰將為國産算力的未來發展提供新空間。

 

三大産業演進趨勢漸明

 

專家認為,目前計算産業變革呈現出三大趨勢:一是算力架構的開放特性加速了端、邊、雲全場景的快速協同發展;二是算力生態共建正在替代單邊創新;三是計算産業的全球化趨勢愈發清晰。

 

在業界看來,當前算力領域的技術路線正向多元化、多維度演進。受限于封閉架構的短板,傳統的X86架構難以形成生態,而ARM架構的開放模式,將成為未來通用算力的主流選擇。數據顯示,當前全球算力大約80%屬於ARM架構,其中99%的手機採用的都是ARM晶片,國內的鯤鵬和飛騰以及國外都有基於ARM架構的産品。

 

近日,DeepSeek的開源實踐,推動了人工智能技術的普及和應用。在算力領域,開源同樣帶來了生態的繁榮。例如,鯤鵬聯合超過6000家合作夥伴構建的“技術樂高”模式,就證明了開源協作的強大生命力。

 

開源、開放的生態也讓計算産業打開了全球化的新格局。通過攜手合作,産業各方開始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通過資源共享與互補,聯合打造更具競爭力的解決方案,共同開拓國際市場,為全球客戶提供創新産品。

 

以鯤鵬生態為例,近年來,通過開源、開放,鯤鵬打造了從晶片、整機到作業系統、數據庫的自主創新生態。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鯤鵬生態已發展超過335萬鯤鵬開發者,面向硬體、軟體和應用全面創新。

 

迎接人工智能時代新機遇

 

業內人士指出,隨著人工智能應用場景的爆髮式增長,算力需求呈現快速攀升態勢。正如當年互聯網推動PC快速普及和升級一樣,如今人工智能的大範圍落地應用也將激活對算力的龐大需求。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將數字技術與製造優勢、市場優勢更好結合起來,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多家機構認為,“人工智能+”行動將重塑所有産業,DeepSeek的火爆更為大模型應用落地提供了催化劑,不僅將加速各行各業的智慧化轉型,更將驅動中國計算産業升級。

 

IDC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總規模將達到511.3億美元,同比增長34.8%,預計到2028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010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25.5%。

 

面對人工智能時代的新機遇,專家認為,中國計算産業應抓住這一歷史性機遇,打造世界級新産品,構築堅實的算力底座。一是要構建自主創新的算力新體系。IDC發佈的2024年中國伺服器市場報告顯示,自主算力鯤鵬係伺服器市場份額佔比已達20%以上,覆蓋了金融、運營商、政府、互聯網等核心場景。二是要打造開放開源的自主軟體生態。據IDC報告,在中國伺服器作業系統領域,2024年開源歐拉係份額達到50%,累計裝機量突破1000萬套;據沙利文數據,2024年openGauss在關係型數據庫中佔比28.5%,超過MySQL和PG,成為三個主流開源數據庫技術路線之首。三是要構築根植中國、面向全球的通用計算産業。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2024年開源歐拉用戶數量超過380萬,為全球150余個國家和地區提供服務。

 

專家預測,未來幾年,人工智能技術普及將推動算力需求出現爆髮式增長。中國計算産業將通過在根技術上的自主創新突破,實現性能提升和成本優化,助力人工智能技術的規模化商用和千行百業的智慧化轉型,並逐漸走向全球市場,打造面向人工智能時代的通用算力底座。(記者 吳蔚)

標簽: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