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古畫藏著“市井煙火氣”

悠閒放牛的牧童

 

挑擔賣貨的貨郎

 

投壺遊戲的仕女

 

……

 

正在天津博物館舉辦的

 

“世情萬象——明清畫境中的眾生百態”展覽

 

薈萃了天津博物館和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76件(套)繪畫精品

 

向觀眾呈現了明清時期氣象萬千的世俗風情

 

從元日至除夕

 

明清繪畫對節俗文化有著生動細緻的描繪

 

成為我們了解古人節令活動最直觀的資料

 

這些古畫藏著“市井煙火氣”

 

天津博物館藏的

 

清代張藻的《除夕圖軸》

 

以寫實的筆墨描繪了山村除夕之夜

 

拜年、備年貨、貼門神等年節活動

 

一片祥和喜慶的節日景象

 

明清時期

 

農業、手工業、商業取得長足進步

 

明清繪畫通過對耕織、行旅等

 

傳統題材的繼承與發展

 

再現了當時農工造作、商賈貿易等生産活動

 

這些古畫藏著“市井煙火氣”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的

 

清代朱倫瀚的《指畫牧牛圖軸》

 

畫面中牧童俯身趴在牛背上

 

手繞韁繩,與牛嬉戲

 

讓我們感受到了鄉村勞動生活中的縷縷溫情

 

五穀豐而百業興

 

農業的發展推動手工業與商品經濟的繁榮

 

這些古畫藏著“市井煙火氣”

 

天津博物館藏的

 

清代無款《貨郎圖軸》

 

描繪了一位貨郎搖著撥浪鼓挑擔賣貨的畫面

 

貨架做工考究,物品擺放有序

 

活脫脫一個古代版的“淘寶店”

 

一婦人抱子立於前

 

一幼童于貨架前挑選

 

另有三幼童在一旁打鼓嬉戲

 

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畫家以筆墨聚焦社會現實

 

表達人文關懷

 

鮮活地展現了時代背景下各階層的生活面貌

 

這些古畫藏著“市井煙火氣”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的

 

明代唐寅的《韓熙載夜宴圖卷》

 

通過稟報、聽樂、清吹、觀舞、休息

 

和送別六個場景

 

呈現出具有明代風尚的文人官僚宴享行樂的情景

 

曲盡其態,耐人尋味

 

這不僅是一幅歷史畫卷

 

更是一面生動的社會鏡子

 

讓我們在欣賞的同時

 

也能感受到那個時代的獨特氣息

 

明清繪畫

 

多以文人雅事和名媛閨趣為主要題材

 

展現他們對心靈自由與個人價值的追求

 

這些古畫藏著“市井煙火氣”

 

天津博物館藏的

 

清代無款《投壺圖軸》

 

圖中嫵媚多姿的六位仕女

 

在桃花園中玩著投壺遊戲

 

她們笑語盈盈,其樂融融

 

背景中桃花爛漫

 

與仕女們的歡快氛圍相映成趣

 

極具觀賞性

 

這一幅幅古畫

 

記錄下古人絢爛多姿的物質生活和精神世界

 

徜徉在這些古畫所描繪的場景中

 

我們穿越時空

 

體悟眾生百態

 

品味人間煙火

 

策劃:胡國香

 

記者:周潤健

 

統籌:孔唯千 侯幫興

 

設計:姚錦聲(實習)

 

學術指導:天津博物館館長姚旸、天津博物館館員劉姝伊

 

鳴謝:天津博物館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