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臺輿論:美國眾叛親離,中國按節奏應對關稅戰

 

中新網4月22日電(于萍)港澳臺媒體持續聚焦美國政府濫施關稅政策。有評論指出,美國“民主燈塔”形象已然崩塌,就連其傳統盟友,也對其心生嫌隙,在國際舞臺上可謂眾叛親離,這是美國長期以來推行霸權主義、單邊主義,違背國際法的必然結果。

 

妄想孤立中國,實則一廂情願

 

香港《大公報》4月21日刊登署名文章指出,需要高度警惕的是,特朗普借這次關稅戰,以達到圍堵和孤立中國的戰略目標,是手段與目的的高度統一。然而美國的貿易夥伴已明確表示,他們無任何動機去對抗中國,尤其是在特朗普威脅到全球貿易基本秩序的時候,這些國家更不願意去得罪另一個貿易和製造業大國。由此可見,特朗普發動的這場關稅大戰的目標設置只不過是一廂情願而已。

 

台灣《中國時報》在《缺了美國 全球貿易牌局不會散》一文中提到,一些國家正從中美關稅較量中“撿漏”,覓得新貿易商機。4月早些時候,中國大陸進口商已著手大規模採購巴西大豆,數百萬噸的採購量足以令美國豆農萬分沮喪。可以預見,更多“平替産品”會取代美國貨,如南非的葡萄酒、巴西的牛肉、德國與日本的汽車零部件……

 

特朗普反復無常,陷入信任危機

 

台灣《經濟日報》4月21日社論指出,特朗普關稅政策最大的問題,就是需索無度,反復無常,完全不可預測,讓全球都對特朗普政府失去信任,以至於不知如何應變,各企業無法做出投資、採購、生産等重大決策,投資人在股債市場也進退失據,造成市場動蕩不安。

 

香港《文匯報》援引德國物流巨頭敦豪(DHL)集團行政總裁Tobias Meyer的話稱,特朗普朝令夕改的關稅政策,令人無所適從,物流公司已出現疲態,而面對報關作業流程改變且變得更為複雜,以致工作量激增,影響貨件的出貨速度。

 

香港《星島日報》4月20日社論指出,特朗普在國際舞臺上野蠻、橫行,在國內亦犧牲企業利益、漠視民眾要面對高通脹之苦,且其朝令夕改、言而無信,重挫美國金融市場,造成美股、美債及美元暴跌。

 

《澳門日報》亦指出,雖然特朗普就對華關稅暗示有下調空間,但因其言論朝令夕改,投資者戒心重,加上對中國製造船隻實施徵費等主張,或從其他領域繼續對華極限施壓,故不宜過於樂觀。

 

台灣《聯合報》評論稱,特朗普在面對掣肘時,往往做出類似孩子氣般的情緒反應與報復行為,不免令人質疑其治國風格是否停留在意氣之爭,而非致力於通過制度建構來解決棘手問題。

 

美方上下離心,中方措施明確

 

香港《星島日報》社論指出,在中美貿易戰中,美方與商為敵,漠視本國企業利益,中國則為外資及內企營造更好營商環境,以抵禦衝擊。特朗普不斷自製敵人,令上下離心,正自削實力,反觀中國則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增加對抗本錢,在此消彼長下,可令中國勝算更高。

 

香港《文匯報》援引法國興業銀行的評論稱,資金最懼怕的是不確定性,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不僅讓美聯儲無所適從,也讓投資者刻意規避美元資産。與美國相反,中國推出一系列明確的經濟措施,刺激需求和經濟發展,這將有利於推動整體增長。

 

台灣《中國時報》評論稱,美國貿易技術壁壘困住了美國高科技企業的商業命門和半導體産業的進化速度,而中國大陸依舊在牌桌上以自己的節奏打牌。正所謂,變則通,通則達。(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