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赴文化之約 共話創新創業

“2007年以來,我多次來到南京,專程去了小時候父親對我講述的中山陵、雨花臺、夫子廟,看到這十幾年南京越來越現代化、越來越美,很自豪。”來自台灣高雄“南京村”的鄉親毛德雄,近日參加“江蘇·南京台灣周”時表示。

 

以“寧好台灣 共向未來”為主題的“江蘇·南京台灣周”活動,在歷史文化、城市管理、青年藝術等多個領域開展20余場活動,台灣工商團體、基層民眾、青年代表等1000余人參與其中。

 

唱出共同心聲

 

活動開幕式上,一場兩岸校園民謠嘉年華點燃兩岸嘉賓的青春記憶。《童年》《外婆的澎湖灣》等經典旋律引發全場大合唱,“江蘇·南京台灣周”原創主題曲《心橋》則以“音符架橋,心海無界”的創作理念,唱出兩岸青年的共同心聲。6天的音樂展演、原創創作等活動中,音樂成為心靈相通的密碼。台灣創作歌手林亭翰説:“當我們在舞臺上合唱時,發現彼此的呼吸都同步了。”

 

在南京世界文學客廳,兩岸出版人與作家以“數字時代的兩岸文學對話”為題展開交流,從六朝文脈到余光中的《鄉愁》,從《文心雕龍》到元宇宙寫作,都是探討話題。台灣一位作家感慨:“在這裡談文學,就像翻開一本兩岸共寫的家譜。”

 

在南京市高淳區的“江蘇·南京台灣周”美麗鄉村民俗文化現場匯,高淳非遺“跳五猖”以古樸粗獷的儺舞開場,宜蘭“新部落之舞”則以悠揚的歌聲與舞蹈演繹台灣少數民族的生活智慧,高淳“魚龍燈”寄託豐收祈願,台灣團隊“美式鼓舞”活力四射,溧水“武當28式太極拳”一招一式剛柔並濟……兩岸表演團隊以藝術對話,贏得現場觀眾陣陣掌聲。有臺胞感慨:“無論是舞蹈、音樂還是武術,都讓我們感受到兩岸文化同根同源、血脈相連。”

 

探尋合作機遇

 

蚵仔煎的“嗞嗞”聲撞上鹽水鴨的鹵香,木薯粉的焦甜裹著冬瓜茶的清香……作為“江蘇·南京台灣周”配套活動之一的兩岸美食市集,在南京夫子廟北廣場舉辦,40個美食攤位集結兩岸多款特色美食,吸引市民遊客前來嘗鮮。

 

台灣美食攤位匯聚了米血糕、蚵仔煎、鹽酥雞等特色小吃,冬瓜茶、廟口紅茶、高雄木瓜牛奶等特色飲品以及台灣高山茶、高粱酒、牛樟芝等土特産品。參與市集的商戶既有在南京投身餐飲美食業的創業臺青,也有從外地組團來寧交流美食文化的士林夜市項目團隊,更有從台灣趕來考察南京餐飲和美食市場環境的青年隊伍。

 

商戶召集人劉鴻寬表示,在南京夫子廟這一繁華商圈舉辦兩岸美食市集,吸引了不少台灣同胞的目光,招商信息一經發佈,報名情況異常熱烈。他計劃跟南京夫子廟長期合作,設立“寧臺文創美食交流實踐基地”,目前雙方已經簽訂項目合作意向書。

 

幾天下來,來擺攤的許夢旆夫妻倆被夫子廟的客流震撼到了:“我們的攤位前從早到晚都排著長隊。”他們説,這也讓台灣青年來寧就業創業增添了更多信心。

 

參加此次市集的青年商戶佔比超過50%。南京市臺辦負責人説:“我們將持續這種‘微創業’模式,幫助更多台灣青年親身感受大陸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

 

體驗發展成就

 

在南京溧水區舉辦的機電産業合作示範園區專場活動中,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副理事長鄭富雄率代表團前來參觀考察,共話兩岸機電産業新合作。

 

台資企業高崎電機用自身經歷道出選擇南京的理由。作為第一家落戶溧水的台資企業,高崎電機現已躋身國家級“綠色工廠”,正全力爭創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當地政府給予我們很大幫助和支持,讓我們心無旁騖抓發展。”公司總經理林展逸説。

 

許多知名臺企早早在南京落子佈局,其中包括大陸最早的台資法人銀行永豐銀行、大陸首家台資獨資醫院明基醫院、大陸最大的台資觀光休閒公園銀杏湖樂園等。截至2024年12月,南京市累計批准台資項目近4000個,在營臺企1000余家。

 

本次“江蘇·南京台灣周”的部分活動,立足於南京和台灣深厚的歷史聯結。孫中山學術研究中心揭牌成立,讓兩岸同胞可以一起研究孫中山先生的革命足跡和愛國主義情懷;《馬關條約》史料展通過150余幅歷史照片、60余件晚清民國實物原件及30件復刻本,全景式再現從甲午戰敗到台灣光復的滄桑歷程。

 

此外,寧臺同胞還共同參加了城市街區體驗、兩岸智慧城市體驗、青年創意短視頻大賽、觀看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等活動,在“嘗美食、賞美景、品文化、思創業”的同時,深度感受中華傳統文化魅力和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成就。

標簽:兩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