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團結十講”為助攻大罷免!張亞中批:刻意放大分歧搞分裂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5-06-25 10:43:12 | 來源: 海峽導報 |
海峽導報綜合報道 賴清德啟動所謂“團結十講”,台灣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表示,賴操作的是典型的二元對立政治,即透過內部敵人建構邏輯,鞏固綠營基本盤,“這不是團結,而是分裂;這不是政治高度,而是政權焦慮。”
張亞中指出,“團結十講”表面上是以政策論述包裝的宣講,實際上卻選在罷免藍營民代的黃金宣傳期上路,時機點不言而喻,這是一次高度設計、精心策劃的選戰動員。賴清德作為台灣地區領導人,不再假裝中立,反而親自領軍,帶頭將“憲政”體制踐踏為黨派清算的工具。他不禁要問“誰的團結?為誰團結?”
張亞中説,傳統上,“團結”是政黨放下成見、人民超越族群的共同目標。但在賴清德口中,團結卻被挪為操作的包裝詞彙,為的是鞏固民進黨的權力版圖,鞏固對“大罷免”的社會正當性,最終鞏固的是一個企圖以少數民意掌控全部政治權力的領導人。
他指出,“團結十講”的真正目的是三重的。第一,助攻罷免選戰,爭奪民意機構主導權;第二,塑造道德優越感,將反對者形塑為“分裂台灣”和所謂“親中賣臺”;第三,透過一套偏狹的史觀與錯誤的敘事,實質推進“去中國化”與“台獨化”工程。這不是團結,而是分裂;這不是政治高度,而是政權焦慮。
張亞中説,從策略上看,賴清德刻意誇大統“獨”分歧、放大藍綠對立,鞏固綠營基本盤,凝聚選民認同。在這種邏輯下,“團結”的真義已經轉化為“團結我們這一邊的人,排除你那一邊的人。”此種政治修辭的結果,不是共識,而是撕裂;不是整合,而是清算。
張亞中認為,“大罷免”行動,正是在這種氛圍下推進的。民進黨用罷免作為打擊異己的工具,試圖透過奪回民代席次,使藍白聯盟瓦解,將民意機構變回民進黨的橡皮圖章,讓所有制衡與監督機制蕩然無存。這樣的操作,就是威權的復辟。
張亞中説,難以想像,一個對內不團結、對外只會挑釁的台灣,能在區域緊張局勢中穩住自身定位。這場“團結十講”,講的是權術,不是團結。講的是清算,不是溝通。當賴清德以“團結”之名,行分裂之實,最終將失去的不只是反對者的信任,而是整個社會的共同認同。
相關新聞
- 2025-06-23少數推翻多數!中國國民黨批“大罷免”門檻制度荒謬
- 2025-06-21台灣“大罷免”投票日期確定
- 2025-06-18單月增70萬反罷者!民進黨“惡罷”迴旋鏢將打向自己
- 2025-06-18島內最新民調出爐:反對“大罷免”者“單月增加近70萬人”
新聞推薦
- 閱兵彰顯的大國榮光 兩岸同享2025-09-05
- 黑土地上的紅色記憶被喚醒2025-09-05
- 在鄂臺胞熱議九三閱兵:和平是人心所向 和平發展的大勢不可阻擋2025-09-05
- 在渝臺胞熱議九三閱兵:作為中華民族一分子 與有榮焉2025-09-05
- 鄭州市臺聯、民革鄭州市委會組織臺胞臺屬集中收看九三閱兵2025-09-05
- 滎陽市臺辦組織臺胞臺屬參訪革命故居 董天知將軍親屬現場講解點燃愛國情懷2025-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