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獻中“聆聽”千年宮樂:台北故宮博物院推出宮廷音樂特展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5-07-04 16:19:06 | 來源: 新華社 |
新華社台北7月4日電(記者李建華、李悅)時值夏日,一場名為“宮樂響起:文獻中的宮廷音樂”的特展正在台北故宮博物院舉行,呈現自周朝延續至清代宮廷祭祀、宴饗、慶功的典雅樂章,帶觀眾追尋傳承千年的禮樂文化。
據介紹,從西周的雅樂到漢、唐樂府,再到宋、元、明、清的宮廷樂舞,宮廷樂章至清代形制已然完備,發展出一套規模嚴整、風格多元的宮廷音樂。本次特展分為“宮廷大樂團”、“載歌載舞”、“四方樂聚”、“弦外餘音”四個單元,通過文獻、古籍、書畫等展品,讓觀眾了解清代宮廷音樂性活動的歷史面貌。
“宮廷大樂團”介紹清宮音樂中地位最高的“中和韶樂”,為在祭祀、朝會等重要場合通過編鐘、建鼓、排簫等10余種樂器共同演奏。成書于乾隆年間的《皇朝禮器圖式》“樂器”專卷繪有82幅樂器圖像,詳細記述各樂器尺寸、質地與紋路等資料,並依清宮的音樂場合分類圖繪。
“載歌載舞”展示各式清朝宮廷樂舞,包括祭祀的佾舞、筵宴中的傳統樂舞慶隆舞等;“四方樂聚”通過清朝宮廷音樂的異域之音,呈現民族音樂文化的融合與交流;“弦外餘音”則從文獻回首歷史,展出《禦制律呂正義》《欽定詩經樂譜全書》等中國音樂理論與宮廷音樂的經典著作。
此次特展策展人葉淑慧表示,中國傳統音樂歷史悠遠,作為欣賞娛樂之用,更深深鑲嵌于禮制與信仰的脈絡之中。此次展覽從文獻出發,以清代宮廷音樂為核心,回溯千年來的宮廷音樂與佾舞傳統,呈現清宮音樂多元文化交融下的獨特歷史面貌。期望觀眾在賞析文獻與圖像、聆聽宮廷的音樂日常中,體會樂音背後所承載的歷史意義。
葉淑慧説,現今台北、彰化、台南等各地孔廟仍遵循文廟“釋奠禮”的禮樂傳統,以鐘、磬、琴、瑟等“中和韶樂”樂器演奏祭祀樂音,讓宮樂之聲猶在。
“這是一場很棒的展覽,一進去展覽館就聽到有音樂配合,讓人沉浸其中。”觀眾陳慧娟説。另一位觀眾王女士認為,宮廷音樂蘊含著古人智慧,彰顯出古人對於音樂的審美與追求,“慧智如樂章”。
展覽將持續至9月7日。
相關新聞
- 2023-10-17“吉他之鄉”轉型發展“三重奏”——廣東惠陽吉他産業強“鏈”觀察
- 2022-11-28唐樂迴響——日本奈良奏響中日千年文化交流和諧樂章
- 2021-01-14馬成虎:讓莫高窟壁畫“活起來”
- 2021-01-11讓古老不再遙遠 敦煌壁畫樂器“復活記”
新聞推薦
- 蔡奇出席全球文明對話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併發表主旨講話2025-07-11
- 王毅會見美國國務卿魯比奧2025-07-11
- 文明互鑒·藝術交融!慶祝中意建交55週年藝術特展綻放中意文明對話之光2025-07-11
- 海峽兩岸音樂交流季在廈門啟幕2025-07-12
- 中國腦圖譜研究系列成果集中發佈 珍貴數據供國內外學者研究2025-07-11
- 第十九屆湖北·武漢台灣周活動成果豐碩2025-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