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抗戰記憶|張自忠: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5-07-22 17:46:10 | 來源: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峽飛虹 |
海峽飛虹消息: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也是台灣光復80週年。6月下旬,2025“文化抗戰川渝行”兩岸媒體採訪團成員前往重慶市北碚區張自忠烈士陵園祭拜,致敬抗戰英烈,表達對民族英雄的崇高敬意。
張自忠將軍(資料圖片)
張自忠(1891—1940),字藎忱,山東臨清人,1911年在天津北洋法政學堂求學時秘密加入同盟會,1914年投筆從戎。1931年,張自忠任第29軍第38師師長。1933年,他參加長城抗戰,任喜峰口第29軍前線總指揮,打退了日軍,守住了陣地。
張自忠將軍在棗宜會戰前線(資料圖片)
1937年“七七事變”後,全民族抗日戰爭爆發,張自忠先後任第59軍軍長、第33集團軍總司令兼第5戰區右翼兵團總指揮。他一戰淝水,再戰臨沂,三戰徐州,四戰隨棗,所向披靡。1938年3月,日軍進犯臺兒莊,張自忠奉命率第59軍增援,為臺兒莊大捷贏得了時間。1940年5月,中國軍隊與日軍在棗陽、襄陽、宜昌等地進行棗宜會戰,他親自率領部隊與日軍決戰。在部隊被敵層層包圍的不利態勢下,他身先士卒、衝鋒在前、力戰不退,與日軍拼死搏殺,最後身中7彈,壯烈殉國。
1940年5月6日,張自忠將軍東渡襄河截擊日軍前,致第33集團軍副總司令馮治安的信。(資料圖片)
張自忠將軍生前曾留下兩封信,一封致所部將士們,一封致自己的副將馮治安。棗宜會戰戰前,張自忠寫信告諭官兵:“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國家及我五千年曆史之民族,決不至亡于區區三島倭奴之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在棗宜會戰前線,張自忠又給第33集團軍副總司令馮治安寫下一封親筆信:“仰之吾弟如晤:現已決定於今晚往襄河東岸進發,不顧一切,向北進之敵死拼。無論作好作壞,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由現在起,以後或暫別、永離,不得而知。專此布達。”這兩封信,沒有提及半點私事,只有他對國家和民族的赤誠忠心。
將軍雖已長逝,但英風浩氣與世長存。
1940年5月23日,張自忠將軍的靈柩由10萬民眾護送,在宜昌上船、送到重慶,葬在北碚的梅花山。遺體轉運途中,沿途民眾冒著被敵機侵襲的危險,自發前往迎送,表達對英烈的緬懷和敬仰。(資料圖片)
1940年5月28日,移靈專輪抵達重慶。(資料圖片)
張自忠烈士陵園依梅花山而建,將軍墓掩映在蒼翠樹影間。1940年英勇殉國時年僅49歲的張自忠將軍忠骸,就安葬於此。(攝影:陳鑫濤)
張自忠將軍墓前,兩岸人士整裝肅立,默哀,行三鞠躬禮,表達對民族英雄的深切緬懷和崇高敬意。(攝影:陳鑫濤)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向第二十五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致賀信2025-09-08
- 外交部談對石平採取反制措施:賣祖求榮只會自食惡果2025-09-08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5年中秋晚會將在四川德陽舉辦2025-09-08
- 俄羅斯國家電視臺王牌欄目《新聞週刊》:《紅絲綢》播映是俄中文化交流的盛事2025-09-08
- 英雄回家時間定了!第十二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將於9月12日回國2025-09-08
- 全球多地天宇上演壯觀月全食2025-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