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遭20%關稅重創,全島為談判失利埋單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陳立非】美國白宮7月31日公告將台灣“對等”稅率調整為20%後,在島內持續引發爭議。對於賴清德當局還將讓台灣付出哪些代價,各行業會受到怎樣的衝擊,島內憂心忡忡。

 

網民評論灌爆賴清德社交賬號

 

據台灣聯合新聞網3日報道,負責與美進行關稅談判的臺“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當天清晨率領談判團隊返回台灣。她在機場接受採訪時稱,“談判還要繼續進行,會爭取更好的稅率”。日前美國政府正式告知台灣,“對等關稅”稅率自原本的32%調降為20%。賴清德隨即表示該稅率為“暫時性調整”,還稱取得“階段性成果”。

 

但島內顯然沒這麼樂觀。台灣《經濟日報》2日稱,與美國主要貿易逆差國家和地區相比,台灣的稅率偏高。雖然民進黨當局聲稱未來還有調降空間,“但是也不能排除若是談判不合美國之意,關稅也有向上加碼的風險”。《聯合報》3日稱,傳台灣擬“增購美牛、穀物”換取降低關稅。香港01網直言,台灣不但未獲得關稅豁免,反而成為特朗普重塑全球貿易秩序下的“模範輸誠者”。這也提醒了一個殘酷現實:台灣是“美國優先”下可以隨時插卡的“啞巴提款機”。

 

針對賴清德聲稱與美方簽有保密協議,確認最終稅率前不得公佈談判細節,國民黨“立委”許宇甄3日表示,民進黨當局若與美國簽署涉及降低汽車關稅、開放轉基因食品進入校園、擴大美牛與農畜産品進口等協議,依照程式必須經“立法院”審查或備查,為何談判過程全被隱匿?難道當局只想讓立法機構事後背書、讓全島無條件埋單?

 

網民評論一時間灌爆賴清德的社交賬號。不少網民表示,“目前關稅20%,新台幣升值後就接近原來的32%了”“韓國用4000億美元換15%關稅,我們用多少呢”?還有人質問道,“為什麼你不好好做事,要撕裂台灣,讓人民不斷對立,內政空轉”。

 

觀光餐飲6月開始下滑

 

島內多方都充滿焦慮。中時新聞網1日稱,島內蘭花産業高度仰賴出口,美國更是第一大市場。台灣花卉輸出同業公會理事長吳淵璋提到,台灣蘭花出口美國一開始為零關稅,後續提升至10%就已造成産業“災難般的衝擊”,如今的20%甚至比主要競爭對手歐盟的15%還高,引發業者對市場競爭力的擔憂。國民黨台東縣“立委”黃建賓1日稱,台東知名的鬼頭刀,主要出口地就是美國,加上宜蘭、屏東等地的漁産,高達七成都是外銷美國,漁民的外銷産量勢必會受到影響。他説,若島內又開放美國稻米以零關稅輸入,也將衝擊台灣農業經濟。

 

全臺總工會秘書長溫宗諭表示,中部工具機、水五金、模具等企業面臨匯率與關稅雙重壓力,不少廠商面臨訂單下滑、減班休息、甚至被並購的處境。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1日稱,美國是台灣工具機第二大出口市場,年平均出口值近4億美元。20%的關稅會重創臺企價格優勢,對中小業者衝擊更大,恐引發市場流失。

 

聯合新聞網提及,桃園為全臺第一大工業重鎮,涵蓋計算機電子、汽車零組件、金屬製品、機械設備等。桃園市經發局1日表示,初步評估,關稅可能影響桃園市製造業營收約1.2萬億元新台幣,其中對美出口金額約75.2億美元,受影響廠商約6800家,相關從業人數高達近28萬人。臺“勞動部”統計顯示,截至7月31日,已有190家單位實施無薪假,其中因為美國關稅而實施的有66家。據悉,實施無薪假最多的集中在製造業,製造業之中實施最多的是金屬機電工業。

 

《工商時報》2日稱,百貨、餐飲、汽機車銷售業紛紛示警下半年業績引擎恐熄火,預告2025年會很難過。觀光餐飲業也認為,因前景不明,對未來充滿不確定,觀光住房與餐飲生意自6月起開始下滑。此外,臺當局拿開放台灣市場作為對美關稅談判籌碼,對台灣大宗物資、食品業來説,將面臨低價美國産品的衝擊,其中美雞開放不僅會影響台灣農民生存,也將衝擊飼料需求。島內經濟學家吳嘉隆直言,台灣與美國的貿易談判是“失敗的”,最後可能導致台灣的電子業、製造業與出口業被犧牲。

 

半導體業未來堪憂

 

半導體業的未來尤其引起關注。《經濟日報》稱,台灣接下來的重點是面對美國根據《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款對半導體相關産業進行的國安調查。該調查涉及範圍廣泛,包括硅晶圓等晶片零組件、晶片製造設備及“含有半導體的下游産品”。一旦美國決定對半導體進口課徵高關稅,將對台灣産業帶來莫大殺傷力。

 

台灣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蔡鎤銘3日撰文稱,台灣對美半導體出口占總産值約40%,預計8月中旬公佈的“232條款”細則可能加徵更高稅率,進一步推升成本,將威脅台灣在全球供應鏈的地位,恐引發訂單流失與資金外流,嚴重衝擊台灣半導體産業的價格競爭力。同時關稅政策波及金融市場。文章稱,臺積電佔臺股權重逾30%,若關稅導致獲利預期下修,外資可能減持並轉投韓國或日本企業,引發資金外流。台灣《中國時報》稱,屆時台灣供應鏈可能大舉遷美,直接衝擊島內民間投資、就業率以及GDP。

 

前臺大農經係教授徐世勳認為,過度依賴美國導致的就是台灣完全沒有談判籌碼,只能抱著美國大腿不放,但如今美國反全球化,難道台灣要跟著陪葬?他建議台灣修復與大陸的貿易關係、重啟ECFA談判,尤其兩岸在農産上的互補性,有助於降低對美國農産品市場的依賴,而且也可以加強區域貿易協定,避免遭邊緣化。

 

《聯合報》3日發表社論稱,民進黨近年政策上一路向美國全面傾斜,産業撤出大陸、出口重押美國,導致去年台灣對美出口年增率高達46%。如今台灣便得為此付出代價。聯合新聞網稱,“大罷免”和關稅談判的相繼失利,暴露了賴清德的不務實已到近乎虛妄的地步。面對8月23日的罷免案,“選民必須再給他一次痛擊,屆時賴清德或許會想起道歉二字”。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