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海峽兩岸人文學論壇在廈門海滄隆重開幕

第七屆海峽兩岸人文學論壇在廈門海滄隆重開幕

 

第七屆海峽兩岸人文學論壇在廈門海滄區開幕。(中國台灣網發)

 

中國台灣網9月1日訊 8月29日,第七屆海峽兩岸人文學論壇在廈門海滄區開幕。本屆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華僑大學主辦,共吸引來自兩岸哲學、文學、歷史、教育、語言、經濟、藝術、社會學、法學等領域的75名學者參與。

 

本屆論壇以“海峽兩岸人文學與人類文明新秩序”為主題,旨在號召兩岸人文學者共同深入發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哲學智慧、人文精神與價值理念,通過兩岸學者的深度對話與思想碰撞,為構建人類文明新秩序貢獻出自於中華文明的獨特智慧與力量。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張志強在活動中致辭:“中華民族的歷史經驗和中華文明的偉大智慧始終提醒我們,一個堅強統一的國家始終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的命運所繫,是中華民族生死存亡之所繫,是中華文明連續發展之所繫。中國式現代化創造出的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一種體現作為文化生命體的文明實際關係的新秩序,是一種在文明交往中創生出的具體而共同的文明新秩序,是一種超越普世霸權所製造的宰制和衝突的文明新秩序。”

 

台灣東海大學社會學系趙剛教授表示,在今日世界,必須要有某種文化的、政治的想像,以面對迫切的人文生態、社會與經濟的危機,要解除新舊殖民與不公正的資本主義加諸於包括台灣人民在內的全體中國人的桎梏與剝奪。“人類文明新秩序的討論,要做的是建構走出人類困局的理想,期望海峽兩岸人文學論壇能夠年年辦下去,讓兩岸學者能夠面對時代向我們推出的重大議題,發出我們思索的光與熱。”

 

華僑大學副校長緱錦教授表示,海峽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大家庭,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共同根脈。華僑大學願發揮學科特色和福建地緣優勢,攜手兩岸各界人士以及廣大海內外華人華僑,發揮民間信仰精神紐帶作用,密切閩臺人文交流,共同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推進兩岸融合發展,為兩岸和平與民族統一大業貢獻力量。

 

主旨演講環節由華僑大學國際儒學研究院院長楊少涵教授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孫歌研究員,台灣清華大學中文系、福建師範大學閩臺區域研究中心呂正惠教授,華僑大學科研院院長薛秀軍教授,台灣東海大學社會學系趙剛教授,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兼任研究員瞿宛文,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所長張志強研究員分別作主旨演講。

 

本屆論壇設置了8場平行分論壇,兩岸人文社科專家學者圍繞“胸懷天下”“立足兩岸”“金甌無缺”“壕塹戰士”“數智兩岸”“根脈同源”“同宗共究”“共脈互研”8個分議題,就中國人的天下觀、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人工智能、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華文明的源流與發展等議題展開深入討論。(中國台灣網、廈門海滄區臺辦聯合報道)

標簽:兩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