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京到台北,一首《松花江上》傳唱兩岸八十載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25-09-04 12:25:03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9月3日上午,在千人聯合軍樂團演奏的《松花江上》音樂聲中,九三紀念大會于北京天安門廣場拉開序幕。悲憤交加的旋律,喚起中國人從苦難中覺醒直至浴血奮戰走向勝利的集體記憶。
講述九一八事變後東北人民流離失所遭遇的《松花江上》,對許多台灣人來説並不陌生:侯孝賢導演的電影《悲情城市》中,一眾知識分子在酒家齊唱“九一八、九一八”;在如今一些紀念台灣光復的活動上,仍有表演者帶領來賓合唱“從那個悲慘的時候”……
從東北到台北,創作于1936年的《松花江上》在兩岸傳唱逾八十載。共禦外侮守家園,深深嵌入兩岸同胞有關抗日戰爭的歷史記憶。3日的台北,一場有關抗日戰爭勝利80週年的紀念活動在中山堂外廣場舉行——80年前的10月25日,中國軍隊在台北公會堂(今中山堂)接受日軍降書,日本殖民統治台灣的時代就此終結。
2025年是台灣光復80週年,各界人士3日來到中山堂外的抗日戰爭勝利暨台灣光復紀念碑前敬獻鮮花。碑文寫道:整體估計,從九一八事變開始到日本投降,中國有二千萬人以上死傷……抗戰表現出中華民族堅苦卓絕、抵禦外侮的偉大精神。
同樣是侯孝賢的電影《好男好女》中,台灣抗日誌士蕭道應、鐘浩東等人九死一生回到大陸參加抗戰的劇情,令兩岸觀眾動容。“我父母那一輩有強烈的祖國意識,對《松花江上》《長城謠》等抗戰歌曲再熟悉不過。”出席當天紀念活動的蕭道應之子蕭開平接受採訪時表示,抗日是兩岸同胞的共同記憶,大陸同胞也從未忘記台灣光復的來之不易。
“紀念抗戰是所有中國人民的責任,不分海峽兩岸。”台灣大學前校長管中閔在台北的活動上説,很高興今天的島內還有這麼多人願意紀念抗戰勝利。未來,希望兩岸有識之士能坐在一起,討論如何把這段歷史記憶傳承下去。
與此同時,有關台灣嘉賓來京參加紀念大會的消息持續在社交媒體引發關注。大陸網友熱情歡迎台灣朋友到來,表示要給堂堂正正、秉持大義的島內嘉賓“多一些掌聲”。還有網友留言,“(台灣嘉賓)能夠挺身而出承擔歷史責任,難能可貴。”
“我今天能來到祖輩曾拋頭顱灑熱血、保家衛國的地方,仿佛讓我和祖輩進行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當天在京參加紀念大會的台灣青年邱慶齡説,抗戰勝利80週年是屬於全體中華民族的光榮時刻。“我也更堅信,台灣的命運始終與中華民族命運緊密相連。”
北京大學臺生、台灣自媒體博主楊大譽的爺爺也是抗戰老兵。“爺爺曾在雲南參軍,我小時候也聽他唱過《松花江上》。”3日上午,當歌聲再次響起,楊大譽仿佛看到,80多年前,從東北雪原到寶島叢林,中華大地的每一處戰火中,都有將士們以血肉之軀挺起的民族脊梁。
中新社電 記者 楊程晨 張楊彬
新聞推薦
- “期待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紀念大會引發台灣島內輿論關注2025-09-04
- 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現場觀禮:祖國強大是我們的自豪2025-09-04
- 共護和平、共創復興——在湘臺商臺胞熱議抗戰勝利80週年閱兵2025-09-04
- “孝”牽兩岸情——台灣桃園基層民眾參訪團來鄂開展文化交流活動2025-09-04
- 從北京到台北,一首《松花江上》傳唱兩岸八十載2025-09-04
- 三十余載隔海相思 一天助力臺胞圓夢2025-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