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月招災?別讓迷信辜負了宇宙級浪漫

時隔三年,中國境內終於再次迎來一場觀賞條件極佳的月全食盛宴。與此同時,坊間也有一種廣為流傳的説法,即“血月”易招災禍、對人有害,會影響人的健康和情緒,會讓人頭痛、失眠、生病。此外,還有“血月不能洗頭”、“孕婦不能出門”等荒誕説法,不一而足,給這場美麗的天象蒙上了一層人為的陰影。

 

血月招災?別讓迷信辜負了宇宙級浪漫

拍攝于北京(來源:網友“魚笛”)

 

實際上,“血月”不僅不可怕,而且成因超浪漫。因為太陽光在地球大氣層會發生折射和散射,每一種顏色的光的波長都不同,其中短波長的藍光容易被大氣分子散射,而長波長的紅光則會穿透大氣層,因地球的引力被彎曲到地球與月球之間的陰影區,這些穿過地球大氣層的紅色光照在月球表面,就形成了我們看到的紅色月亮——血月。這一過程如同雨後彩虹的形成,是光的傳播規律使然,與“吉兇禍福”毫無關聯。那些毫無科學依據的所謂“凶兆”的説法,顯然經不起推敲。

 

從歷史上看,幾乎每一次特殊天象的出現,總會伴隨著形形色色的“災難預言”。從古代將日食月食視為“天狗吞日月”,到現代社會仍有各種“末日預言”,反映的是人類對未知現象的本能恐懼。在科學不發達的年代,人們用神話傳説來解釋天文現象情有可原;但在21世紀的今天,仍抱著這些迷信不放,就顯得與時代格格不入了。

 

當然換個角度,這次“血月”也是提升公眾科學素養的契機。《科學技術普及法》要求,國家鼓勵和支持科學技術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等參與科普活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面對“紅月亮”相關謠言,科普工作者、媒體等應積極行動。像《人民日報》等媒體提前發佈月全食預報,就是對謠言有力的駁斥。還可進一步通過短視頻、科普文章等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血月”成因,揭穿謠言。普通人遇到這類説法也要提高辨別能力,要多思考是否有真實依據,多問一句“有科學根據嗎”,不要轉發沒有根據的傳言。

 

天文學的發展史,本身就是人類不斷破除迷信、認識客觀世界的歷史。每一次特殊天象的出現,都應該是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的契機,而不是散播迷信的舞臺。期待這次月全食觀測能夠成為一場科普盛宴,讓更多人感受到宇宙之美和科學之魅。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