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根同心探成功故里 青春力量促兩岸融合——清華大學臺港澳學子南安社會實踐紀實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5-09-17 11:40:26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中國台灣網9月16日訊 2025年9月8日至12日,來自清華大學的15名臺港澳學生跨越山海,齊聚民族英雄鄭成功的故鄉——福建南安,開展了一場以“同根同心·逐夢同行”為主題的深度社會實踐。在五天的行程中,學子們深入産業一線、觸摸歷史文脈、對話各界人士、體驗非遺文化,全方位感知南安的發展脈搏,探尋兩岸融合發展的青春動能。南安臺辦、共青團南安市委相關人員共同參加實踐活動。
參訪蔡氏古民居。(中國台灣網發)
聚焦經貿紐帶:青年視角下的兩岸農業合作新機遇
實踐首站,同學們便投入到第十八屆海峽兩岸(泉州)農産品採購訂貨會的繁忙氛圍中。他們帶著《如何通過農訂會促進兩岸交流,發揮青年力量》的調研課題,分組訪談了政府部門負責人、南安本地農業企業代表、參展臺商以及青年科研與從業者。通過與政府部門的交流,他們了解了政策對兩岸農業合作的頂層設計與支持;在與南安企業的對話中,探討了如何借助農訂會平臺深化技術交流,共促産業升級;在與參展臺商的親切交談中,聆聽了他們紮根大陸發展的故事與期望;在與青年同行的思維碰撞中,激發了關於農業創新與創業的無限可能。這場調研不僅是一次學術實踐,更成為兩岸青年增進了解、凝聚共識的橋梁。
感知創新脈搏:從“黑燈工廠”到“半導體産業港”的科技震撼
南安不僅是農業重鎮,更是創新高地。同學們探訪了科牧智慧化的“黑燈工廠” 和九牧廚衛的前沿技術體驗中心,驚嘆于智慧製造帶來的效率革命;在南安市産業協同創新中心和科技人才創新中心展廳,系統了解了南安匯聚創新資源的魄力與成果;在南龍智慧機器人有限公司,上手體驗機器人操作,感受人工智能的精準與奇妙;在聯東U谷半導體科技産業港看到南安佈局未來高科技産業的雄心。這一系列的參訪,徹底刷新了大家對傳統縣域經濟的認知,展現了南安強勁的科技實力和産業前瞻性。
水頭番仔樓剪紙體驗。(中國台灣網發)
溯源文化根脈:在古跡與非遺中探尋兩岸共同記憶
文化是連接兩岸同胞最深沉的紐帶。實踐團徜徉于蔡氏古民居的紅磚古厝間,漫步于九日山的祈風石刻下,瞻仰著 鄭成功紀念館的雄渾史詩,感受著五里橋的悠久歷史。在這些跨越時空的文化地標中,同學們深刻體悟到閩南文化與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在省新鎮林路大厝和水頭番仔樓,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訴説著南安深厚的僑鄉歷史。動手環節更是精彩紛呈:在水頭番仔樓剪紙體驗;在漢侯博物館陶瓷DIY;在岑兜村閩南高甲戲戶外博物館試穿華麗戲服;在畬族村土樓和詩南村文化園感受鄉村文化的活力。每一場非遺文化體驗,都是一次與祖先智慧的對話,加深了大家對“根”的認同。
與南安一中學子交流。(中國台灣網發)
締結青春情誼:經驗分享與思想碰撞的成長之旅
本次實踐不僅是對外的考察,也是對內的成長。在南安一中,清華學子們與當地高中生舉行了“同根同心·逐夢同行”升學與成長經驗交流會,他們將寶貴的學習經驗和人生感悟傾囊相授,激勵著年輕的學子勇敢追夢。五天的朝夕相處,也讓15位來自臺港澳的清華同學彼此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在與南安各界人士的交流中,收穫了知識、開闊了視野。
通過此次內容豐富、意義深遠的社會實踐,清華大學的臺港澳學子們深刻感受到了祖國大陸(內地)經濟的蓬勃生機、文化的深厚底蘊以及對兩岸交流合作的高度重視與真誠期待。他們表示,將積極擔當起橋梁的角色,用青春的視角和智慧,為促進兩岸融合發展、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貢獻自己的力量。成功故里之行,已在每一位學子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種子。(中國台灣網、南安市臺辦聯合報道)
相關新聞
- 2025-09-17吳璽出席第十七屆“重慶·台灣周”活動開幕式
- 2025-09-17潘賢掌出席第十七屆湘臺經貿文化交流合作會開幕式
- 2025-09-17融合發展 共創未來——第十七屆“重慶·台灣周”在渝開幕
- 2025-09-16第十六屆東莞臺博會閉幕 達成採購意向逾40億元
新聞推薦
- 2025年全球創新指數發佈 中國躋身前十2025-09-17
- 同根同心探成功故里 青春力量促兩岸融合——清華大學臺港澳學子南安社會實踐紀實2025-09-17
- 國防部:“香山時刻”即將到來2025-09-17
- 臺媒批賴清德當局:剪綵剪到“手指頭”“馬屁文化”大翻車2025-09-17
- 臺商臺企積極參與第二十五屆投洽會:“與大陸企業共同開拓全球市場、連結世界”2025-09-17
- 中美就妥善解決TikTok問題達成基本框架共識2025-09-16